|
散文 》 媒體人許知遠的青春自述: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浪漫主義毒素的釀造者(2)
許知遠 Xu Zhiyuan
1809年,夏多布裏昂開始了《墓畔回憶錄》的寫作。這本不斷中斷、又不斷開始、綿延了40年的回憶錄成為了他最傑出的著作。做過了旅行者、士兵、文學家與活動傢的夏多布裏昂在回憶再次舒展開他的浪漫,他在1831年的一封信中這樣評價老年生活:“墳墓那邊的未來是白發老人的青年時代,我要比利用第一個青年時代稍好一點利用這第二個青年時代。”所以,他一面寫作回憶錄,一面緻信給一位英國姑娘:“你所見到的是一個年邁的老好人,滿頭白發,衹是還有一顆騎士的心。”回憶與愛情,成了他蒼老卻永不安分的心的庇護所。1848年,在巴黎公社的革命聲中,夏多布裏昂說完“我要去”,就再也不說話了。
莫洛亞在《夏多布裏昂傳》中,將之描述為一位情感上的浪漫主義與理智上的現實主義者的矛盾結合。然而,對於通過《墓畔回憶錄》來認識夏多布裏昂的後來者來講,他的政治立場或是經歷已經不再重要,他已經被濃縮成浪漫主義開創者的代名詞。他的軟弱、激情或是濫情、幻想、好名、不合時宜的性格特徵,成了浪漫主義這個詞語背後的真正註解。也因此,在接下來的時代中,浪漫主義在不斷被一些追逐的同時,也飽受詬病。就像我因為幻想416年前的老妓女,而目光呆滯地走在中關村的街頭上時。喜歡我的姑娘會說,這個孩子好喜歡幻想,他的內心世界一定很豐富,他是個充滿趣味與思想的人;而討厭我的姑娘卻會得出相反的結論,這個傢夥呆頭呆腦的,走路也不看着點,有時間不好好背背GRE單詞,發什麽愣……
好了就到這裏吧,我的傾嚮性已經相當明顯了,藉着敘述夏多布裏昂,我逐漸將自己暴露無遺了。最後,我希望再次引用勃蘭兌斯對於19世紀初浪漫主義的描述,這段話一針挑明了浪漫主義的根源:“(在新舊秩序交替時,所有人都參與到爭奪新秩序王冠的鬥爭中。)有些人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感到自己和舊秩序聯繫在一起,有些性格比較細膩、臉皮比較薄,有些人愛夢想而不善於實幹,這些人發現自己被排除在外。他們不是靠邊站就是流亡國外,他們變得孤獨起來,而且越是陷入冥想就越發變得以個人為中心,因而越發變得容易苦惱。最苦悶的人是那些腦子最發達的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海南出版社 |
|
|
目錄 | 自序:46年之後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1)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2)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二 | 一條人文主義狗(1) | 一條人文主義狗(2) | 沒有顔色的青春(1) | 沒有顔色的青春(2) | 荒原上的我們(1) | 荒原上的我們(2) | 男人快樂原則(1) | 男人快樂原則(2) | 生於70年代(1) | 生於70年代(2)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1)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2) | 曖昧的懷舊 | 砸爛背後的眼睛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1)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2) | 窺探者的狂歡節(1) | 窺探者的狂歡節(2) | 鏡 子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