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 》 老俗事 》
第97节:'鬃人儿'与'毛猴儿'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鬃人儿'与'毛猴儿'
北京的"鬃人儿",是清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民间玩具,因其历时不长,故在记述北京岁时风物的古籍中均无记载。
所谓鬃人儿,是民间玩具艺人根据京剧和皮影戏创造的一种能够舞动的戏曲或"花会"人物。其骨架用猪鬃扎成圆锥状,头部为彩塑,骨架外面套上五颜六色的古典服装,手持兵器或团扇等物,并按照戏曲演员"亮相"架势或"小车会"人物的舞蹈动作制成各种姿势的塑像,可谓集京剧脸谱和戏剧服装于一身。
一套鬃人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剧中或花会中主要角色的人数。例如一套《三岔口》的鬃人儿,只有店主刘利华和任堂惠。将这两个鬃人儿置于铜盘内,以木棍敲铜盘,人物借着猪鬃的弹性,立即挥起兵器,舞动自如,一招一式,攻防分明,逗得围观者忍俊不禁,故有"铜盘好戏"之称。
民国初年在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等庙会上出售的鬃人儿,其服装系用纸剪成,所绘花纹简单而粗犷。至第二代传人王汉卿,改用绢、绸、缎裁制服装,并对彩绘刻意求工。近期的王氏传人白大成,对旧工艺作进一步革新,将鬃人儿圆锥体的底部改为双脚或单脚(另一脚悬空),并根据力学原理使猪鬃的排列顺序和方向富于变化。这种运用新工艺制作出来的鬃人儿,受震后舞动得更加灵巧,已成为国际玩具市场的畅销货。
北京的"毛猴儿",比鬃人儿的资格老得多。这种古朴的民间玩意儿,小巧玲珑,生动活泼、并给人一种强烈的幽默感。它是用"辛夷"、"蝉蜕"、"木通"这三种药材做成的人格化的小猴儿。辛夷一名"木笔",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入药用其未开之花蕾。《本草衍义》谓"辛夷花未开时,苞上有毛,尖长加笔"。用它作猴儿的躯干,颇为相似。用蝉蜕的"口器"和节肢两部分作猴头与四肢,亦极相像。至于木通,入药切成薄片后即卷成圆锥状,用作毛猴儿的草帽或雨伞,都很得当。
这种传统的北京民间工艺,内容丰富多彩,既表现了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又反映了拜年、祝寿、堂会、娶亲、出殡、踏青等风俗与韵事。
毛猴儿论组出售,每组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乃至数十个,粘在纸板上或置于玻璃罩内,它做工精细而价钱便宜,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把玩而不忍释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1) | 第2节:序(2) | 第3节:'书春'的笔墨生涯 | 第4节:新春话年画 | 第5节:北京人买年货 | 第6节:北京人年关搪账 | 第7节:门神挂钱窗户花儿 | 第8节:平民之家做年菜 | 第9节:佳肴美酒醉除夕 | 第10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 第11节:迎春福、禄、寿(1) | 第12节:迎春福、禄、寿(2) | 第13节:探亲访友话蒲包 | 第14节:北京人吃饺子 | 第15节:北京"杂拌儿" | 第16节:新春逛厂甸(1) | 第17节:新春逛厂甸(2) | 第18节:新春逛厂甸(3) | 第19节:新春逛厂甸(4) | 第20节:晚清官场拜年习尚 | 第21节:侗族春节习俗 | 第22节:春节话青田年糕 | 第23节:漫话"初五开市" | 第24节:元宵之夜灯如画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