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绍安没有文化,为了捏好《二进宫》这出戏,他几次省下钱来专门买票去看戏。他想捏一匹斑马,还特地到动物园去数斑马身上的斑纹。据我所知,他最熟悉社会的底层生活,所以他最爱捏三百六十行的形象,像锔碗的、推车卖菜的、卖大小金鱼的、算卦的、要饭的、拉洋片的、卖风筝的……我见过他捏的剃头的面人,一个剃头匠手里举着把剃刀,正在给人剃光头,顾客围着块大白布,低着头,剃头挑子上有个脸盆架,架子上还飘着手巾呢!我还见过他捏的打糖锣的面人,小贩挑的担子只有半个火柴盒大小,摆上了三个假面具,孙悟空、关云长、还有《女起解》里的崇公道,每个都只有黄豆大,可是捏得惟妙惟肖。正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人点名要他捏三百六十行。
听说有一次,一位女顾客要他按照自己的形象捏个面人,他便当众捏了起来。不到半个时辰,一个穿着翻毛皮大衣,穿高跟鞋的女人就呈现在观众面前了,不仅与那位女顾客形神毕肖,而且手上戴着戒指,手里还举着大糖葫芦、空竹、风筝、气球,一看就知道这是刚从厂甸回来的游人。不仅那位女顾客分外满意,连声道谢,围观者亦无不称绝。
1929年他在北京看见过孙中山的出殡的行列,前后六十四杠,还有大小棚车,出殡的行列前面走到西四大街,后面还在西直门。后来他就凭记忆捏出了这样一个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出殡行列。这是我所见过的面人艺术中的最杰出的作品了。
还有一种"吹糖人的"艺人,他们能用麦芽糖饴(就是糖稀)吹出各种人物,色彩虽然是一色驼黄,不若面人那样绚丽,但却另具淳朴的民间艺术特色。他们所吹制的"耗子(老鼠)偷油","猴拉稀","黄鼠狼拉鸡","鹬蚌相争"等一类的动物都颇能引起儿童们极大兴趣。如"耗子偷油"是塑造一只老鼠,俯身向下,贪婪地望着坛口内的香油,真是垂涎欲滴,其神情姿态,惟妙惟肖。
糖人既是糖稀吹成,当然也可以吃,不少头皮的儿童往往在欣赏了老鼠、猴子之类以后把它们一口吞掉。不过,"吹糖人的"已把糖饴一再吹捏,孩子们把它吃掉,确是很不卫生的事。所以必须取缔。据说"面人郎"、"面人汤"的后裔们又已将祖传技艺,发扬而光大之,博得了国外人仕的赞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