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记 》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名城名鎮名村 》
第96節:清代商宅群——延村
何躍青 He Yueqing
清代商宅群——延村
延村位於江西省婺源縣中部偏北的思口鎮,距縣城18公裏,村名原稱“延川”。是因村落面臨川流不息的思溪河,取村民期望後世子孫綿延百世之意。
延村由來
據史料記載,村落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最早在這裏聚居的是查、吳、程、呂四姓,到了明朝洪武年間,現約占全村人口80%的金姓從婺源北鄉的沱川遷入,村名逐漸演化為現在的“延村”。
整體佈局
這裏背倚“火把山”,思溪河流經村前,整個村落地勢平坦,走遍全村竟無一步臺階。四條青石板鋪就的村徑小路將整個延村建築成“井”字形分割開來,又有機地組成一體。登高俯瞰,整個延村三面環水,猶如一葉竹排靜靜依偎在思溪河畔。潔白的粉墻、黝黑的屋瓦、飛挑的檐角、鱗次櫛比的獸脊鬥拱以及高低錯落、層層昂起的馬頭墻,綿亙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歷史長捲。
由於封建社會營造法規的限製,當時的商人儘管富裕,但他們富而不貴,所以住宅不能建得與官邸王府那樣宏偉,而且不能開面朝街道的八字大門,於是他們另闢途徑,着意在房屋內外裝飾精美的磚雕、石雕、木雕,步入室內,讓人似乎進入了建築雕刻的藝術長廊。
典型建築——餘慶堂:建於1674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大門為石庫門枋,水磨青磚門面,整座大門仿佛一個商人的“商”字,真是“在商言商”了。延村商人住宅平面基本上是以天井院落為單元的內嚮方形佈局,由於天井較窄小,故採光多為二次折射後的光綫,所以室內光綫柔和,給人以靜謐舒適之感。
篤經堂:為清朝初期建築,房屋主人因有三子,按兄弟年齡身份依序分佈,老大的房屋最高大而且門樓與室內裝飾也最為講究,相比之下老三的房子就非常簡陋了。三棟房屋均建有“門圈”,以往求見主人須經三兄弟依次稟報,若遇主人不願召見的客人,那麽求見之人衹好坐在“門圈”內狹窄的木條上坐“冷板凳”了。
聰聽堂:建於清康熙年間,它是一所舊時秀纔們修文著述的館塾。從兩側隔扇上依稀可辨的詩詞字畫中找到當年的印跡,它的前廳梁枋和兩廂的木雕圖案更為精細完美。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四句詩意圖案惟妙惟肖,堪稱寫意木雕中的精品。
延村的建築特色與格局深受莊周“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美學思想影響,處處體現建築的人性化特徵。過去由於商宅男主人常年在外奔波,傢中多為婦孺和老人,為防火防盜,高大的圍墻上多建有小窗,一旦鄰傢發生火災,用棉絮浸水將窗洞一堵,即可防止火苗竄入。村裏人們互相串門,如遇雨雪天氣,可以穿堂入室,由村頭至村尾,鞋不沾水,衣衫不濕,充分體現了“群屋一體”的完美建築佈局。
延村是復雜的,它亦動亦靜、亦俗亦雅。行商坐賈囊中銀兩的碰擊聲,交織着鄉儒學究揣測風水美學的吟唱;精工細作的木雕窗欞與高聳挺立的馬頭墻,映襯着自然間如畫的山水,構成一麯遊子歸鄉的麯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 | 第2節:文化古城——北京 | 第3節:三都之地——重慶 | 第4節:關外紫禁城——遼寧瀋陽 | 第5節:六朝古都——江蘇南京 | 第6節:九朝古都——河南洛陽 | 第7節: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陽 | 第8節:北宋都城“東京”——河南開封 | 第9節:湯在此建商國——河南商丘 | 第10節:中華文明的搖籃——陝西西安 | 第11節:秦國都城——陝西鹹陽 | 第12節:臨海城市——天津 | 第13節:典故之城——河北邯鄲 | 第14節:世界文明藝術寶庫——大同 | 第15節:現存完整的明清縣城——平遙 | 第16節:晉國三城——山西新絳 | 第17節:陰山南麓的青城——呼和浩特 | 第18節:紅山文化故鄉——內蒙古赤峰 | 第19節:劉邦的故鄉——江蘇徐州 | 第20節:名人之鄉——江蘇淮安 | 第21節:水鄉古城——浙江紹興 | 第22節: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寧波 | 第23節:福地寶城“三山”——福州 | 第24節:“海上絲綢之路”——泉州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