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草根红学杂俎   》 《红楼梦》成书问题对话录(5)      邓遂夫 Deng Suifu

  我的观点自然是凡例的产生比较早。但甲戌本上的凡例却不是最初产生时的原貌,它有一个逐渐改造的过程。这些我都在以前那篇文章里做了详细论述。凡例虽然提到了其他五个书名,但把《红楼梦》一名的身价抬得比较高。我觉得甲戌本楔子提出来的几种书名,都是早期稿本实有的;但看得出来,《红楼梦》这个书名在当时的著书圈里以及曹雪芹的挚友之中,影响是最大的。直到曹雪芹去世,《石头记》的书名已经使用了十来年,可是《红楼梦》这个书名留给曹雪芹亲友的印象还是很深。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曹雪芹刚刚一死,有
  两位诗人写的诗中就直接称这个书为《红楼梦》。一个是明义,一个是永忠,都是皇室成员。永忠的诗写于曹雪芹死后五六年,他的诗是编年的,这个诗写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诗集的原稿现在还保存着,上面有他叔父弘旿加的批语,都原样保存着。此时距曹雪芹去世才五六年,永忠却已经把他写的三首诗题为《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了。这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与曹雪芹同时代甚至可能也是他的朋友的富察明义,他的《姻缘琐窗集》手稿中,更是保留着整整二十首叫做《题〈红楼梦〉》的诗。说明并不是如过去某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好像只有到了二十多年以后程伟元、高鹗印行程高本的时候,才把此书叫做《红楼梦》。至于永忠为什么要通过墨香才能“得观《红楼梦》”,则是因为墨香跟敦诚、敦敏是亲戚,敦诚、敦敏又是曹雪芹的朋友,这是有文献可查的。曹雪芹死后,敦诚、敦敏所写悼曹雪芹的诗,那是尽人皆知的;而在曹雪芹生前,他们题赠曹雪芹的诗也不少。从这个“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的线索来看,敦诚、敦敏兄弟很可能保留着一个比现存脂评本还更早期的传抄本,它的书名就叫《红楼梦》。当时的书稿还没有广泛传抄出去,但是作为与曹雪芹特别亲密的朋友,可能会允许他们抄,所以敦诚才会在他题赠曹雪芹的诗中鼓励雪芹“不如著书黄叶村”。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可以作如下概括:大约在乾隆八年左右,曹雪芹开始写这部书。写初稿时起名为《石头记》,当他委托的抄录者(书中叫“空空道人”,现实生活中很可能就是畸笏叟)抄成第一次定稿时,却被莫名其妙地改了个书名叫《情僧录》。虽然这个稿本存世的时间可能较短,后来很快又作了修改,但我认为它确实是存在过的,甚至有可能被人传抄过。《情僧录》之后的书稿又改名为《红楼梦》。《红楼梦》之后又改名为《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之后就是《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之后又被脂砚斋恢复为作者最早所起的书名《石头记》,从此以后作者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其他书名了。但是,在书名叫《红楼梦》的那一次定本上,开始有了脂砚斋的评,所以批语中就有很多直接称书名为《红楼梦》的。总而言之,《红楼梦》这部书从它最先开始创作到最后形成庚辰定本,至少经过了八次修订增删。除了后来的三次没有变更书名之外,前面的五次都是以不断更改书名来体现和反映它的不同修改阶段的。换句话说,这些不同的书名,只能体现稿本修改的阶段性,并不表明是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几部书,更不表明是由不同的作者写出这些不同性质的书来的。这就是我对《红楼梦》成书过程的大致看法。和春耕提出的“二书合成论”可能不太一致。
  另外,甲戌本楔子中提到的五种书名所代表的五种稿本,我认为都是真实存在的,几乎每一种都有线索可寻。《石头记》不用说了,现存的几种最早期的传抄本都叫这个名字。《红楼梦》则前有永忠、明义题诗的线索,后有舒序本稿本已在程高本之前使用此书名的事实。《风月宝鉴》有脂砚斋的批语为佐证。《情僧录》则有我刚才所说四川还有人收藏这个抄本的线索。
  杜春耕:就是《金陵十二钗》没有线索。
  邓遂夫:对。听说《风月宝鉴》也有存在传抄本的线索。
  杜春耕:当然有。《风月宝鉴》这个书,王国华都快拿过来了,就差没拿到手。存这本书的人他都找到了。现在这本书在福建。
  邓遂夫:如果这个能找出来,那简直是一个极大的突破——这太重要了!现在的红学,对于《红楼梦》这部书的研究——当然研究任何作品都是如此——版本学应该是一个基础。从版本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了解作品的一些思想艺术方面的发展历程,这对后人继承我国的古代文学遗产是有重要作用的。特别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举世公认的伟大巨著来说,了解它的成书过程,就更其重要。因此,如果多发现一个早期的传抄本,把它跟后来的传抄本加以对照,在我们的认识上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飞跃。所以现在凡是爱好《红楼梦》的人,都应该积极地去搜罗去发掘更早期的抄本,哪怕有一点点线索,都应该穷追不舍。
  总之,这部书里有很多未知数,有很多疑问,很多东西现在都难以说清,这里边就大有研究的空间。像春耕这个“二书合成论”,你提出的很多问题其实都不无道理,甚至还有可能不是两种而是多种书稿合成的。从现存的脂评本看,它前后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这到底是曹雪芹一个人写出的几种不同修订稿的差异,还是有多位作者参与进来而造成的?这当然需要仔细地去辨别和研究。同时还得寄希望于发现一些更早期的抄本,这样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差距到底有多大,到底是什么性质。因而,不论有什么样的新抄本发现,在中国文化史上都会有很重大的意义。如果真能发现《风月宝鉴》的早期抄本,或者发现《情僧录》的早期抄本,在中国文化史上肯定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花多大的代价都可以在所不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1)自序:不妨树一面旗帜(2)
曹雪芹赋 并序如椽巨笔耀千秋
曹雪芹续妻考(1)曹雪芹续妻考(2)
曹雪芹续妻考(3)曹雪芹续妻考(4)
曹雪芹续妻考(5)曹雪芹续妻考(6)
曹雪芹续妻考(7)曹雪芹续妻考(8)
曹雪芹续妻考(9)曹雪芹续妻考(10)
曹雪芹续妻考(11)曹雪芹续妻考补遗(1)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2)曹雪芹续妻考补遗(3)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4)曹雪芹续妻考补遗(5)
曹雪芹续妻考补遗(6)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1)
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2)曹雪芹箱箧镌刻字画新探(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