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九十六回摩伽魚王大張口 天師飛劍斬摩伽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大漠寒山黑,孤城夜月黃。
  十年依蓐食,萬裏帶金瘡。
  拂露陳師祭,衝風立教場。
  箭飛瓊羽合,旗動火雲張。
  虎翼分營勢,魚鱗擁陣行。
  功成西海外,此日報吾皇。
  卻說銅柱大王報道:“前行去吸鐵嶺不遠,止差得一日路程。”國師吩咐徒孫雲𠔌報上元帥。二位元帥請過天師,議論梢船與否。天師道:“原是國師過來,還要請教國師纔是。”同時請問國師,國師道:“貧僧前次過來,費了老大的氣力,不知眼目下何如,待貧僧問他聲兒,看是怎麽?”老爺道:“大海中間,好問哪個?”國師道:“自有問處。”道猶未了,國師衹點一點頭。衹見有個矮矬矬的老者,朝着國師行個禮,稟說道:“佛爺爺呼喚小神,有何指使?”國師道:“你是何人?”老者道:“小神吸鐵嶺山神土地是也。”國師道:“近日嶺下行船何如?”土地道:“原日這五百裏地,水底下都是些吸鐵石子兒,舟船其實難過。”國師道:“古往今來,過了多少,敢可沒有人行麽?”土地道:“雖然是行,卻船用竹釘所釘,或有疏虞。自從佛爺爺經過之後,那吸鐵石子兒都變成金子,任是舟船來往,並無沉溺之患。”
  國師道:“金子可拾得麽?”土地道:“說起金子,卻又有些古怪。”國師道:“怎麽古怪?”土地道:“衹濟貧不輳富。貧到足底,就拾着一塊大的,或三十斤,或五十斤;貧略可些,就拾着一塊小的,或三斤,或五斤;若是富商貴客,任你怎麽樣兒不見半點,假饒他撈着一塊,就是石頭。”王爺道:“聖人有言:『君子周急不繼富。』這個嶺,今後改名君子嶺罷。”國師道:“依王先生所言,就改名叫做君子嶺。”叫過土地來,吩咐他看守着“君子嶺”三個字,不許損壞,致使後人好傳。土地道:“不曾鎸刻文字,怎叫小神看守?”國師道:“你去,已經有了字在海南第一峰上。”土地神敢違拗,應聲而去。二位元帥道:“國師,怎麽就是有字?”國師道:“實不相瞞列位所說,承王爺吩咐之後,貧僧叫過韋馱天尊,刊了三個大字在峰頭上。”元帥道:“國師妙用,鬼神不測!”道猶未了,藍旗官稟說道:“船過嶺下,敢是吸鐵嶺麽?過這嶺可收船麽?”元帥道:“任風所行,不必收船罷。”好風好水好天道,過這五百裏之遙,如履平地。
  到了明日,卻又是軟水洋來了。二位元帥又來請問國師,國師道:“也叫土地來問他一個端的。”佛爺爺號令,不識不知,一聲要土地,就有個土地老兒站在面前。國師道:“你是何神?”土地道:“小神軟水洋土地神是也。”國師道:“近日軟水洋行船何如?”土地道:“當原先委是難行,近日卻好了。”國師道:“當原日難行,豈可就沒人走罷!”土地道:“怎麽說個沒人走的話?天下軟水有三大處,各自不同。小神的這個水,雖然軟弱,卻有分寸。”國師道:“怎見得有個分寸?”土地道:“我這水自從盤古分天地之後,每日有一時三刻走得船。衹認他不真,不知是哪個時辰。有造化的遇着走一程,沒造化的一沉到底。孫行者護送唐僧在這裏經過,牒着海竜王藉轉硬水走船。自此之後,卻就每日有兩次好走:早潮一次有兩個多時辰,晚潮一次有兩個多時辰。舟人捉摸得定,遇潮時便走。走了這些時候就住,卻還不得通行。自從昔年佛爺爺經過之後,硬水愈多,軟水愈少,每日間衹好一時三刻是軟水。卻又在半夜子時候,日間任是行船,坦然無阻。我這水卻不是有這些分寸?”國師道:“昔年海竜王說道:『難得狠哩!』土地道:“也難全信他。賣瓜的可肯說瓜苦麽!”國師道:“生受你,去罷。”土地道:“小神還有一事奉稟。”國師道:“有甚麽事?”土地道:“前行海口上出了兩個魔王,船行不可不仔細。”國師道:“是個甚麽魔王?”土地道:“一個是魚王,約有百裏之長,十裏之高,口和身子一般大,牙齒就像白山羅列,一雙眼就像兩個日光。開口之時,海水奔入其口,舟船所過,都要吃他一虧。怎麽吃它一虧?水流得緊,船走得快,一直撞進他的口,直進到他肚子裏,連船連人永無蹤跡,這不是吃它一虧?”國師道:“有此異事?”土地又說道:“非是小神敢在,佛爺爺之前打這誑語,曾經上古時候,有五百衹番船過洋取寶,撞着它正在張口,五百衹船衹當得五百枚冷燒餅!”國師道:“可有個名字?”土地道:“名字叫做摩伽羅魚王。”國師點一點頭,說道:“原來就是它這孽畜麽?”三寶老爺道:“國師老爺,你說話倒說得鬆爽,我們聽之頭有鬥大。”國師道:“怎這等怕它?”老爺道:“來了數年之久,徵了許多番蠻,得了許多的寶貝。今日中間,仰仗佛爺爺洪力,卻又轉到這個田地,再肯撞入不測之鄉,甘心自殞?”國師道:“怎到得不測之鄉?”土地道:“倒是狠戶,吉兇未擬。”
  國師道:“那一個又是甚麽魔王?”土地道:“那一個是鰍王。”國師道:“甚麽鰍王?”土地道:“鰍,就是中國的泥鰍。因它長而且大,積久成精,故此叫做鰍王。”國師道:“是個甚麽形景?”土地道:“鰍王苦不甚長,約有三五裏之長,五七丈之高,背上有一路髻槍骨,顔色血點鮮紅,遠望着紅旗靡靡,相逐而來。”國師道:“怎麽為害?”土地道:“鰍王衹是一個長舌頭搭着舟船,就如釘耙之狀,再不脫去,直至沉船而止。”國師道:“生受你,你去罷。”土地道:“小神還有一事奉稟。”國師道:“又有甚麽事?”土地道:“也是海口有一座高山,叫做封姨山,山上有個千年老猴,成精作怪。五七年前,西天又走過一個甚麽李天王來,配為夫婦。那李天王又有件甚麽寶貝,照天燭地,無所不通。一個猴精,一個天王,如虎而翼,故此專一在海口上使風作浪,駕霧騰雲,阻人的去路,壞人的船衹。佛爺爺少不得在那裏進口,卻也要仔細一番。”國師道:“這的不在話下,你去罷。”土地老兒拜辭而去。
  三寶老爺說道:“今番天王姓李,卻不是個李鬍子麽?有件寶貝,卻不是個夜明珠麽?咱學生的夢,一定在這裏圓了。”天師道:“寶船上原有個李海在這裏掉下海去,敢就是他,得生寄寓,假充李天王,未可知也。”王爺道:“豈有此理,太倉禾弟,死能再生!”天師道:“或者得道為神,也未可知。”王爺道:“人死魂散,能有幾個為神?”
  道猶未了,藍旗官報說道:“前面有一望之遠,有許多船衹,都是大紅旗號,銜頭結尾,相逐而來,極目不斷。或是海寇,或是外國刀兵。小的未敢擅便,特來報知元帥,伏乞元帥天裁!”元帥道:“怪哉!怪哉!這是鰍王來也。若不是土地老兒預先報說,險些兒遭它毒手。”實時傳令各船,說道:“前面來的不是船衹,是個海鰍之王。專一用舌頭勾搭,往往沉入之船。如今俱不許喧嚷。着舵工掌定了舵,錠手掌定了篷上鬥,兜定了繩索,瞭手看定了方向,捕盜兵番人各手執快刀一把,如遇鰍王舌上任意剮割,以脫去為度。”元帥軍令,誰敢有違?各船安排已定,二位元帥同天師,俱在國師千葉蓮臺之上坐着,眼同看見,果真的紅旗靡靡,逐隊而來。看看相近,原來恰是百十多條鰍,就像中國泥鰍的樣子,衹是不止三五裏之長,也不止三五丈之高。衆捕盜兵番雖然跨刀相待,其實的心上都有些驚慌。卻不知怎麽樣兒,那些鰍王挨身而過,一往一來,並不曾伸出舌頭來。元帥坐在蓮臺之上,看見不動舌頭,心上大喜,說道:“今番又仗賴佛爺爺洪力過此,鰍王不致貽害。”國師道:“貧僧不知何力之有?”老爺道:“若不是佛刀驅逐他,他怎不伸出舌頭來?”
  道猶未了,衹見鰍王過到一半,鰍王背上紅雲隱隱,紫霧騰騰,雲霧中間,坐着一位官長,緋袍玉帶,大袖峨冠,像個前朝丞相的樣子,朝着蓮臺上拱一拱手,說道:“列位恭喜了!”二位元帥同天師、國師都吃他一驚,卻不知他的來歷,衹得回覆道:“請了。我們勞而無功,何為恭喜?”官長道:“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豈不恭喜?”元帥道:“既承褒奬,敢問相公尊姓大名?現任何職?”官長道:“老身宋丞相趙鼎是也。”這四位聽知道是個宋丞相趙某,愈加欽敬。王爺道:“原來是忠簡公,失敬了!敢問老相何事海上?”忠簡公道:“誠恐坐下一幹孽畜貽害寶船,故此老身押隊而行,聊緻護持之私。”王爺道:“老相何以得知這一幹孽畜貽禍小船?”忠簡公笑一笑,說道:“老身原是被害之傢,故此知得。”王爺道:“怎麽老相曾經被害?”忠簡公道:“老身在生之日,得罪朝廷,珠崖受貶,從雷州浮海而南,三日之外,遇着這孽畜。彼時還衹是一條小舟,險些為它所碎,這不是老身曾被它害?”王爺道:“今日何敢相勞!”忠簡公道:“聖天子在位,百神呵護。何況老身職屬臣子,昭祀無窮。故此不避風濤之險,特來護持。”王爺再欲動問,鰍王去得遠,紅雲漸散,紫霧漸收,不曾得終話而去。三寶老爺道:“好靈土地也。”王爺道:“土地之來,還是國師所召,焉得趙忠簡押班扶助?果然我大明皇帝洪福齊天,神人協順。”
  道猶未了,藍旗官又來報道:“前面山頭上閃出兩個日光,不知主何兇吉?特來稟知元帥,伏乞上裁!”元帥道:“兩個日頭在哪一邊些?”藍旗官道:“在西南上些。”元帥大驚,說道:“摩伽羅魚王來也!”實時傳令:各船各舵工,把船都要望東北上攢着些。各船得令,各舵工一齊着力,把船望東北攢着。元帥攢船的意思,原是指望讓過那摩伽羅魚王,哪曉得那摩伽羅魚王衹見挨近身來。魚王挨得緊,寶船攢得緊,攢上攢下,攢來攢去,大小寶船一齊攢近岸。藍旗官報道:“大小寶船俱已攢近了岸,特請元帥鈞命。”元帥道:“既是近岸,許落篷下錨,權且安歇。”篷還不曾落完,那魚王越發挨近船幫來了。船上人衹看見一座峭壁高山,長蛇一字擺着,也不曉得是多少長,衹曉得有數百丈之高,山腳下空空洞洞,海水奔入其中。兩邊山岩之下,都是白石頭崚嶒古怪。山左一個日頭,山右一個日頭,照者天上一個日頭,耀眼爭光。大小軍士口裏不敢道,心裏都說是:“怎麽海水面上蕩將一座山來?”大小將官心裏想道:“怎麽這裏山像個竜牙門山?怎麽山左右有兩個日頭?”哪曉得是個魚王,恁的長,恁的大。
  卻說元帥實時傳令,示諭各船,說道:“水面上浮來的不是甚麽山陵岡阜,原是個魚王作祟。許各船排定放箭、放銃、放炮,挨次而行;以魚退為度。”各船得令,五營、四哨、各遊擊、各都督,各領各部下戰船,擺着一聲號笛,一齊箭響,就射了一個多時辰,也不知費了多少箭,那魚王衹當不知。箭後就是銃,先鳥銃,次二震天雷銃,又放了一個多時辰,也不知費了多少火藥,那魚王衹當不知。銃後又是炮,先將軍炮,次後襄陽大炮,也不知費了多少石點,那魚王衹當不知。大小將官不得魚王退,回覆元帥。元帥請到天師,天師道:“來到傢門前,肯容這個孽畜猖獗!貧道即行。”好天師,站着玉皇閣上,念念聒聒,飛起一口七星劍去,那口劍竟奔着魚王的腦蓋骨。魚王吃了這一劍,卻纔有些護疼,把個頭擺兩擺。這擺豈當等閑,山搖地動,水涌波翻,連大小寶船一連晃了七八十晃,尚然不得寧靜。天師看見魚王不肯動身,一聲令牌,收加劍來,劍頭上燒下四道飛符。一霎時落下馬、趙、溫、關四員天將,齊打拱,齊稟事。天師道:“此中一個魚王橫攔海口,阻我歸路,相煩四位天將趕逐它去罷。”四位天將一云而起,各逞英雄,各施手段:馬元帥狠一磚,趙元帥狠一鞭,溫元帥狠一杵,關元帥狠一刀。這四位天將狠是四般兵器,魚王卻纔有些難挨,把個身子望水底下觸了一觸。這一觸不至緊,海裏面水陡然間涌起有千百十丈,大小寶船連忙絞起錨來。不然之時,船都要罣礙沉沒。天師怕有甚麽差池,衹得辭謝四員天將。四員天將騰雲而去。
  元帥道:“這魚王倒不好處。怎麽不好處?不計較它,它又攔着路上,計較它,它又翻江攪海,寶船不便。”三寶老爺道:“再求國師一番何如?”王爺道:“國師衹是慈悲方便,這魚卻不曉得人情,也沒奈何它處。”老爺道:“國師前日嘴裏說道:『就是它這孽畜。』想必國師還曉得它的來歷。”王爺道:“既如此,又礙口飾羞,不如當面去講。”
  二位元帥見了國師,把放箭、放炮、放銃的事,細說一遍。又把天師遣天將的事,細說一遍,國師道:“阿彌陀佛!終不然不曉得貧僧在這裏。”這句話說得不真不假,不輕不重,連王爺心裏也說道:“國師又好癆氣,一個魚,蠢然無知之物,它有個甚麽曉得?”三寶老爺說道:“它曉得國師在這裏,便何如?它不曉得在這裏,便何如?”國師道:“它曉得貧僧在這裏,不應如此無禮。”老爺道:“着個人去告訴它何如?”國師道:“也通得。”老爺道『“着哪個去?”國師道:“須還是天師。”實時請過天師,浼他告訴的話。天師道:“貧道適來勞煩天將,它還不肯動身。若衹『告訴』兩個字,卻也未必怎麽。”國師道:“試它試兒。若不肯動,貧僧再處。”天師道:“怎麽告訴?”國師道:“藉天師寶劍,貧僧寫下一個字,天師卻纔飛劍出去。飛劍之時,不要照它的腦蓋骨,須照它的眼,它纔看見。”天師不敢怠慢,實時取出劍來。國師老爺把手指頭寫個“佛”字在劍上。天師念念聒聒,一劍飛起,竟照着魚王的眼上。魚王把個眼睜了一睜,看見是個“佛”字,即時間眼兒閉,頭兒垂,口兒合上,身子兒漸漸的小,一小二小,急小慢小,頃刻之間,就衹好一條麯鱔的樣子,卻又朝着寶船上繞三繞,轉三轉,悠然而去。天師拿着劍,交還國師老爺的“佛”字,請問這魚王是個甚麽緣故,國師道:“這魚王好一段緣故,一言難盡。”天師道:“請教一番。”
  國師道:“這魚王前身是人,生在中天竺地方。中天竺所屬之國,叫做摩伽陁國。國王所生三子,魚王是他長子,取名摩伽羅。初生下他時,啼哭三日不止。雙腳頓地;地下頓成一小穴,穴出水清且香。國王舉傢不知摩伽羅哭為何,穴出水為何。忽一日,有老僧過其門,看見摩伽羅吃一驚,說道:『而若生耶?』國王問他甚麽因果,老僧道:『此子雷音寺如意童子。因蟠桃會上一者失敬菩薩,二者墮毀仙瓶,以致佛爺大怒,斥謫塵凡,六十年纔得輪轉。』國王又問道:『他昨日降生之初,啼哭不止,雙腳頓地,地上流出清泉,此又何因果?』老僧道:『啼哭不止,為他墮落苦因。地上這一股清泉,是他樂果。這泉卻不可輕易他。』國王道:『怎麽不可輕易?』老僧道:『此泉名為聖水,能止風濤。或遇天上大風,略用數點灑之,其風立止。或遇海上驚濤,略灑幾點,其濤立靜。』道猶未了,老僧忽不見。國王心上就明白,曉得這個老僧不是凡人,這些語話不是虛謬。
  “摩伽羅日漸長大,聖水日漸靈驗。一切番船往來海上,都用琉璃瓶盛之,一遇風濤,無不立應。摩伽羅長大,不事生業,專一習學戲術,鬼魅詼諧,無不通曉。落後國王年老病故,該他嗣位。在位半年,貪人婦女,殺人非罪。國中百姓不堪,不願他為王,四路作亂,四鄰兵起。他看見事勢不諧,竟自走到南天竺國;國王苦不為禮。摩伽羅自陳能仙術,可令人長生不老,發白轉黑。國王不信。摩伽羅說道:『國王不信,請嘗試之。』國王說道:『既試之有驗則真。』摩伽羅實時就在桌子上,用幾撮黃沙鋪開來,做成田畝之狀,取一片紙畫一條牛,另畫一個農者,喝聲道:『牛起來耕田!』那畫牛應聲而起。又喝聲道:『農者起來扶耕!』那畫上農者應聲而起。鞭杖農具,無不全備。一會兒耕田,一會兒種瓜。那瓜一會兒萌芽,一會兒藤蔓,一會兒開花,一會兒結果。牛在田埂上閑眠,農者在田埂上瞌睡。摩伽羅又喝聲道:『糞多而力勤者為上農。那農者,你怎麽衹是瞌睡?你把那瓜地上四周圍栽些棗樹,長些棗兒,也得宴酒。』農者又應聲而起,果真的栽起棗樹。一會兒長大,一會兒開花,一會兒結果。摩伽羅問說道:『那農者,這如今還是瓜熟?還是棗兒熟?』農者道:『兩下裏都熟。』摩伽羅道:『你揀選上熟的摘來。』農夫唯唯,遞上四枚瓜,遞上幾升棗兒。摩伽羅接着,奉上南天竺國王。國王剖而食之,瓜是瓜味,棗兒是棗兒味,比着尋常間愈見鮮美。國王心上且信且疑,說道:『這瓜、棗敢是撮弄來的麽?』摩伽羅說道:『方今隆鼕盛寒,顧安所得此?』國王道:『這話兒也說得過。』“自此之後,相待以禮,終須不見十分敬重。又一日,摩伽羅說道:『我王乏財,我能為君充足。』國王道:『苦無他用,衹這兩日少些銀錢。』摩伽羅請同國王到禦花園中琉璃井上,把手指頭到井欄上畫一畫,喝聲道:『錢!』衹見井裏面的銀錢,一個個的連班逐隊而出,一會兒錢滿數斛。國王看見他果有仙術,心上大悅,卻着實敬重他。問他長生之術,教他另居修煉,國王無不依從。衹因國王有個愛妃在深宮裏面,猛然間飛進兩個蝴蝶,那蝴蝶口裏會講話,對着愛妃耳根頭讜道:『摩伽羅是個活佛臨凡,你若肯與他一宵恩愛,就可升天,不墜地獄。』愛妃大驚,即以其語告訴國王。國王曉得是摩伽羅撮弄仙術,調戲他愛寵,深恨摩伽羅,實時差下兵番趕逐他去,不容潛住國中。摩伽羅做了壞事,抱頭鼠竄而去。
  “去到摩眥黎國,國中人都傳聞他的出身,曉得他素行不善,沒有個人加禮於他。國王也曉得詳細,不與他相見。他愀然不樂,住在店肆之中。每朝出暮歸,歸來就是爛醉,醉後衣袖裏面掏出金銀珠寶,送店主人,不算帳。店主人心上有些疑惑他,每着人跟尋他去到哪裏,他卻衹是飲酒閑遊,並無生業。主人又恐他囊資富盛,每竊窺他囊橐,苦無長物。住了半年多些,每每如此。主人卻生出一個法來,夜靜時專到窗隙中去看他動靜。衹見他到了三更時分,取出十數多個紙剪的鼠耗來。噴上一口水,那些鼠耗一齊活將起來。他又喝聲:『去!』那些鼠耗一擁而去。頃刻之間。喝聲:『來!』那鼠耗一擁而來。這一來不至緊,口裏卻都銜得有物,或金或銀,或錢或寶,一齊丟在地上。都喂以果食,又噴上一口水,那些鼠耗依舊是一張紙。主人大驚,說道:『原來此人是個鼠竊之輩,怪知得我這國中,半年中間,多鼠侵害,明日直言其事驅逐他出境,不許潛留。』摩伽羅又做壞了這場事,抱頭鼠竄而去。
  “去到伽屍國,不容;去到蘇摩黎國,不容;去到斤施利國,不容;去到婆羅國,不容。沒奈何,遠走高飛,去到西印度國,也不容;又走到罽賓國,也不容;卻走到波斯國,改名換姓,苟活殘喘也自夠了,他卻又不安分。一日,波斯國王在獻寶,他就撮弄一個鬼怪,把塊紙剪做兩衹飛鴉,一隻飛鴉銜他一個寶貝來。國王不曉得,衹說是飛鴉如此成怪。又一日,波斯國王在禦花園賞花,花最多,最鮮麗可愛。他又撮弄一個鬼怪,受過一碗飯,嚼一口,吐一口,嚼兩口,吐兩口,把個碗飯嚼到了,吐到了,吐成一天的土黃蜂,飛集禦花園內,掃了國王一天豪興。國王也不得知,衹說土黃蜂如此無禮,偏來作惡,可惱人也。又一日,波斯國王後宮飲宴,歌姬舞女,羅列成行。摩伽羅也邀着三五個道友,設酒具餚,更相酬勸。摩伽羅心中不樂,道友說道:『今日摩兄不樂,莫非座上少一點紅麽?』摩伽羅說道:『一點紅何足為重,連國王的歌姬舞女,要他來,他不敢不來,要他去,他不敢不去。』道友道:『這個也難道。』摩伽羅道:『兄長不準信之時,小弟實時叫他來。』好個摩伽羅,叫聲『來』,果是來。須臾之間,就有十數個美人從西廊下空房中出來,都宮妝美貌,窈窕嬌嬈,待立於側。摩伽羅說道:『你們衆人再舞。』衆美人一齊舞,柳腰輕擺,百媚千嬌,歌罷又舞,舞罷又歌,直到夜半時。摩伽羅吩咐他去,復從西廊下空室中去。諸友不勝之喜,酒闌而散。卻說波斯國王夜宴中間,猛可的歌姬舞女齊骨碌跌翻在地上,瞬目不能言。番王吃一大驚,說道:“快救醒來!少待遲延,命不能保。』左右的急忙扶着叫着,再有哪個醒罷。番王又道:『人命關天,快叫禦醫來看。』”
  畢竟不知禦醫看是怎麽,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