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解讀蘇東坡:女性情感捲   》 痛失驕兒:恩愛之刃割衰腸(1)      東方竜吟 Dong Fanglongyin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一歲的朝雲為蘇軾生下一個兒子。這孩子看上去很像東坡,尤其是眉眼和額角,都有乃父之神韻,令蘇軾十分欣喜。他的大兒子叫蘇邁,次子叫蘇迨,三子叫蘇過,名字全帶“走之兒”。在這一段時間裏,蘇軾正遵父親遺命,接替他為《易經》作《傳》,於是他用《易經》中的第三十七卦“遁”,給新生的兒子命名。“遁”是遠離政治旋渦、消遁、歸隱的意思,這一卦的爻辭中說:“嘉遁,貞吉”,“好遁,君子吉”,可見這個名字,既寓有自己遠遁世外之義,又包含着對兒子的諸多美好祝願。
  《遁》卦為上為“乾”,下為“艮”,“乾”卦
  中部之陽爻處於“九五”之位,與“艮”卦中部
  之陰爻“六二”相呼應,因此卦辭稱“剛(陽剛)
  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就是上下陰陽協調,表示
  應該“與時偕行”。眼下的“與時俱進”,就是從
  “與時偕行”當中來的,不同的是,“與時偕行”
  之行,既包含着“進”,也包含着“退”,一切都由外部時機和自己與之是否相應來决定。
  增添了這樣一個寶貝兒子,全家上下其樂融融,東坡更想徹底歸隱。蘇傢自他父輩開始專意科舉,但老蘇先生多次應試,都沒成功,東坡與弟弟一舉成名,使父親極為快慰,衹因出身寒門,沒有大的靠山,他們兄弟二人又極其耿直,不會諂諛逢迎,所以仕途極為不順。因此東坡不讓自己的兒子讀死書,也不鼓勵他們參加科舉考試,衹要會幹活兒,能做個自食其力的人,他就心滿意足了。為此,他給新生兒取了個乳名:“幹兒”—— 喜歡幹活、長大了不求虛名、講究實幹的兒子。
  在幹兒滿月的時候,東坡召集全家,依照當地風俗,舉行一個隆重的洗兒會,他又將自己的心思嚮衆人講了一遍,同時寫下一首絶句: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洗兒戲作》
  然而命運就是如此乖戾,你愈想無災無難,上蒼偏偏就不讓你安生。元豐七年三月,蘇軾又接到詔命,將他改為汝州團練副使,易地京西北路安置。蘇軾接到詔令後不敢怠慢,四月中旬便攜傢啓程,再度沿江東下,以藉道運河、淮河再去京西。這是當年閏之和朝雲投奔他來黃州時的路綫,三個月左右的江河行船,讓蘇軾的乳母任奶媽在途中染上重病,到黃州不久便逝去,子由也因此損失了幼小的愛女。這次朝雲所生的幹兒纔半歲左右,怎禁得五月以後的暑熱天氣、江上風吹汗蒸?七月二十八日,當他們的船停泊在金陵江岸時,小小的幹兒中暑不治,夭亡在朝雲的懷抱裏。
  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
  未期觀所好,蹁躚逐書史。
  搖頭卻梨慄,似識非分恥。
  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
  這首詩題目很長:《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遁,小名幹兒,頎然穎異。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於金陵,作二詩哭之》,其實也是詩序。從上面文字中,可以看到東坡對兒子的喜愛:看到孩子對他的詩書感興趣,便以為他將來又是塊讀書的料;孩子搖頭不要梨果,即認為是像孔融那樣懂得仁讓之禮。年近半百的東坡先生,因為添了這個兒子,鬱鬱寡歡的心情得到莫大的撫慰。然而剛剛半年,孩子就意外夭折,這使他陷入極度悲慟之中。為此蘇軾深深地自責着,甚至認為幹兒之死,是受到自己的連累:
  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纍爾!
  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
  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東坡的哀傷已近極至,朝雲的悲痛可想而知。詩的第二首,直接述說此時的朝雲:
  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
  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
  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這種讓人哀毀的詩句,既可視作人生苦難的“詩史”,也是東坡與朝雲相知相慰的告白。尤其是“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這兩句,不是情摯意切愛那女人、那孩子,不是生活中對她們精心呵護的人,怎會將老媽子眼中的情景寫進詩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毋庸回避:少年蘇軾曾逃婚(1)毋庸回避:少年蘇軾曾逃婚(2)流連山寺:古廟蛇洞存遣蹤
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1)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2)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1)
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2)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1)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2)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3)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1)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2)
定情之時:竊竊私語明月夜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鬆岡(1)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鬆岡(2)
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1)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2)緑眉未開:好風閑處任人猜
關係平等:自主戀愛作根基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1)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2)
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1)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2)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