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故道白雲 》
第93節:鹿子母夫人的哀傷(2)
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他們還在庵沒芭娜帝伽的時候,縛悉底曾嚮目犍連尊者請教當時不同的宗教運動。目犍連為他總結了所有的宗別派係。
首先有富樓那迦葉的一宗。他的門徒是不信道德禮教的。他們堅持好與壞衹是傳統習慣引起的觀念。
末迦利瞿捨梨子的信徒是宿命主義者。他們相信一生中所發生的,都是先天註定而不是個人的能力可以改變的。就是一個人在一千或五百年後得到解脫,這也是一早便註定了的,與他自己的努力與修行無關。
阿耆多枳捨欽婆羅所教的是享樂主義。他相信人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原素所成,一旦死後,便一無所有。他因此認為應該在有生之日,盡量經歷世間的享受。
以迦羅拘陀迦旃延為首的一宗則持相反的見解,屬於無因論之感覺論者。他們想念一個人的肉體與靈魂都是永不幻滅的。他們認為人是由七種原素形成-地、水、火、風、空、苦樂、靈魂為獨立之要素。生與死衹是外表形態因原素的散聚的短暫現象。
捨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都曾屬於刪耶毗羅胝子的宗派。刪耶教的見解是在某一個情形下的真理未必在另一個情形下也是真的。一個人對環境事物的審察纔是最佳的度量。
尼幹陀若提子帶導的一群是異行的苦修者。他們不穿衣服,又對所有衆生都嚴持不殺之戒。尼幹陀若提子所教的,是一種雙重宿命論。他相信宇宙中有兩種基本力量-生命與非生命。這一宗派在當時非常受人尊崇,因此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力。比丘們與耆那教的苦行者常有接觸,因為他們都是同樣的尊重生命。但他們也同時有很多的分歧,因而引起一些比丘與耆那教的弟子時有衝突。目犍連尊者對這派的苦行尤為反對,直斥他們過分極端。因此,目犍連便成為這些頭陀特別針對的目標。
佛陀回到捨衛城後,住在東園。他在這裏的訪客川流不息。一天早上,鹿子母夫人前來造訪。當佛陀看到她全身衣發濕透,便問她:"鹿子母,你曾到哪裏去?為何衣發盡濕?"
鹿子母夫人哭着訴說:"上人,我的孫兒剛死去。我想前來見你,但卻忘了帶備雨傘。"
"鹿子母,你的孫兒多大?他因何而死?"
"上人,他衹有三歲,是死於傷寒病的。"
"可憐的小孩。鹿子母,你有多少孩子及孫兒?"
"上人,我有十六個孩子。九個已結了婚。我有八個孫兒。現在衹剩下七個了。"
"鹿子母,你是否很喜歡有這麽多的孫兒?"
"當然了,上人。越多越好。如果他們的人數如捨衛城的人那麽多,我便不知會多麽快樂了。"
"鹿子母,你知道捨衛城每天有多少人死去嗎?"
"上人,有時會有九至十個的,但每天最少都會有一個。在捨衛城,沒有一天是沒人死去的。"
"鹿子母,如果你的孫兒數目如捨衛城的人那麽多,你的頭髮和衣服豈不是天天都濕透?"
鹿子母合起掌來。"我明白了!我真的不應該想要有像捨衛城人口那麽多的孫兒。一個人越是多牽挂,便越是多痛苦。你時常都這樣教導我,但不知怎的,我總是忘記。"
佛陀輕輕微笑。
鹿子母告訴他:"上人,你總是在雨季之前纔回到這裏。一年中其他的時間,你的弟子都非常想念你。沒有你在,我們來到精捨也覺得很沒意思。我們都不知道做什麽纔好。通常衹會在你的房子附近走走,便回傢去了。"
佛陀說:"鹿子母,勤修正法比前來精捨造訪更為重要。況且,你來到精捨,也必定有其他的尊者說法。你可以嚮他們請示修行的法要。法教和導師絶無別異。請不要因為我不在這裏便荒廢你的修行啊。"
站在旁邊的阿難陀尊者想出一個主意。"在這裏種植一棵菩提樹,應該會有幫助的。這樣,信徒前來的時候,便可以把這棵菩提樹代替你的位置。他們甚至可以嚮它鞠躬,以象徵對你的頂禮。我們又可以在樹下建一石臺作壇,讓信徒可以供花。他們可以繞樹而行,觀想佛陀。"
鹿子母夫人說道:"這主意真好!但你哪裏找來菩提樹啊?"
阿難陀答道:"我可以在優樓頻蠃佛陀證道那兒取來菩提樹的種子。別擔心,我會拿得種子,把它栽至發芽,再種成大樹。"
鹿子母夫人感到比較輕快和安慰一點。她嚮佛陀和阿難陀尊者鞠躬禮辭後,便回傢去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1.為步行而行(1) | 第2節:1.為步行而行(2) | 第3節:1.為步行而行(3) | 第4節:2.牧牛(1) | 第5節:2.牧牛(2) | 第6節:3.一大把姑屍草(1) | 第7節:3.一大把姑屍草(2) | 第8節:4.受傷的天鵝(1) | 第9節:4.受傷的天鵝(2) | 第10節:4.受傷的天鵝(3) | 第11節:5.一碗乳汁 | 第12節:6.蕃櫻桃樹下(1) | 第13節:6.蕃櫻桃樹下(2) | 第14節:6.蕃櫻桃樹下(3) | 第15節:7.白象之奬 | 第16節:8.寶石的項鏈(1) | 第17節:8.寶石的項鏈(2) | 第18節:9.慈悲之路 | 第19節:10.未出生的孩子(1) | 第20節:10.未出生的孩子(2) | 第21節:11.月下之笛 | 第22節:12.金蹄(1) | 第23節:12.金蹄(2) | 第24節:12.金蹄(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