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前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专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仍请申堂,并榜礼部。咸通七年十月六日,试官温庭筠榜。
温庭筠说,作为主试官,他所追求的是大公无私。大公无私的结局,就是一些贫寒学子得到了认可。《永乐大典》残卷所载《胡宾王序》云:当时有位邵谒,乃是韶州翁源县人,少年贫寒,曾经为县令客厅里的小服务员,从事端茶倒水的工作。后来因为招待客人不周,县令一生气,就把他撵走了。邵谒受到刺激,于是削发明志,闭门苦读,把自己打扮成乡里那种小朋友的模样。有所成就之后,邵谒来到京师,进入国子监。当时温庭筠主持考试,同情寒苦学子,凭着一颗公正仁爱的良心,也把邵谒的诗赋贴出来。邵谒因此成名,尔后也进入了仕途。
公正、公道,在今天看来,应该是一个考官的基本操守,但在大唐,这个要求似乎还是很高。更重要的是,邵谒等人的一些诗文,还涉及到敏感的政治问题。史书上清楚地记载,当时邵谒等人的诗文“声词激切”,“人所难著”,也就是说颇多激烈地讽刺时政之语。而就是这些无所忌惮的批评触怒了当政者,当权派对邵谒等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庭筠能够挺身而出、主持公道,确实令人敬佩。
更让人敬佩的是,此时温庭筠已经五十多岁了,他不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他已经饱受欺压,对那个世道的人情冷暖有着深刻的体验,在历经沧桑之后,还能毅然做出这种的选择,不能不令人感动。中唐时期,也有一批才子,不失斗争的勇气,不失公正仁爱之心,可那种勇气与良知只是在他们刚刚踏入社会时才格外耀眼,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各种打击的接踵而至,他们的棱角磨圆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他们开始安于自己的小生活,两耳不闻身外之事,孰是孰非也变得无关紧要,甚至还不乏同流合污者。
温庭筠对令狐相国的傲慢,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科场中,他始终无法出人头地;在仕途上,他倍受压制。当裴坦说“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把他的挫折比喻成屈原、贾谊的磨难之时,还遭到了时人的冷嘲热讽。野史记载,时人看到裴坦的制词后,大笑不止。俗人的嘲笑,让温庭筠气短;而权贵的冷漠与无情,更使他悲愤。
搅扰场屋后,温庭筠被贬随州随县尉,这应当是一个级别最低的官位了。一年后,也就是咸通元年(860),四十九岁的温庭筠被襄阳刺史徐商辟为巡官。这时,他的弟弟温庭皓、儿女亲家段成式等人也在襄阳,大家在一起写诗饮酒,温庭筠还算过上了一段温馨的时光。可惜不久之后,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失去了依靠,职位没有了,日子就愈发艰难了。在给段成式信中,他述说自己受了寒气侵染,到荆州后咳嗽不止,连药也没有。
咸通四年,五十二岁的温庭筠回到淮南。这时令狐綯出镇淮南,两人虽然相识已久,关系一度相当密切,但此时此刻,穷困潦倒的温庭筠依然觉得自己没有前去拜访请托的必要。不久,温庭筠衣衫褴褛,喝醉酒后,半夜在大街上晃荡,竟然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温庭筠向令狐綯告状,令狐綯找来施行暴力的兵丁,兵丁却说温庭筠品行不端该受痛殴。而令狐綯居然相信了兵丁的陈述。一个名闻天下的才子,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仅仅因为犯禁就被抽耳光、打断牙齿,有学者说,如果不是令狐綯的指示,一个小小的兵丁,会有如此暴行吗?从事后的处置来看,即使没有明确指示,也是默许纵容。咽不下这口气的温庭筠跑到京师告状,四处向公卿权贵申诉,结果却是自取其辱,让他的名声更加恶劣而已。
经此磨难,温庭筠应该会对所谓的公理有所体会吧。许多才子正是见识了权力的跋扈而心灰意冷、畏缩退去。但三年后,面对不平之事,面对权阀对贫寒学子的欺凌,他却仍能挺身而出。当他毅然出来主持公道的时候,难道不清楚一个小小的国子监助教也只是螳臂当车?结果也正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宰相杨收对温庭筠的举动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遭此打击,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就在这年冬困顿失意而死,《唐才子传》说他是“竟流落而死”,不知死于途中,还是死于任上。当他前去赴任时,纪唐夫赠诗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这句诗经常为后人所引用以表达对温庭筠的同情,其实,这里的说法还是不太准确。温庭筠才高是事实,但使其困顿一生的是他的傲骨与正气,是对权贵的蔑视,是对权力的反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