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李敖大傳   》 第95節:與鬍茵夢至今未了的恩怨(2)      汪幸福 Wang Xingfu

  李、鬍均係臺灣名人,他們相識後,交往也多了起來。臺灣各報刊跑花邊新聞的記者很快捕捉到這一信息。於是,李、鬍相戀的消息迅即上報,而且異常熱鬧。
  李敖的朋友、著名作傢林清玄知道此事後,也來湊熱鬧,寫了一篇專訪李敖的文章。此篇專訪發表在1979年11月11日的《時報周刊》上,林清玄此文寫得風趣、有味,讀的人甚多,而且還被港臺的其它報刊轉載,下面,將林清玄的文章摘錄幾段:
    終於見到李敖和鬍茵夢了,到底是戀愛中的男人和女人,一個是峨眉淡掃,
  一個是書生本色,各自顯得神采奕奕。鬍美人一如在銀幕上的形象,妖柔無限,依
  偎在李大少爺懷中……
    鬍茵夢有很多追求者,她為什麽獨獨看中李敖呢?李敖用一句北京土話來
  回答:“帽子歪着戴,老婆討得快。”他不諱言自己是個“壞蛋”,但是壞得很出色。
    鬍茵夢並不這樣想。她說:“我和李敖相處久了,知道她有很多面,一般人
  看到的是頑童的李敖,壞蛋的李敖,而沒有看到李敖深沉的一面,體貼的一面。”
  李敖自負的老毛病經過10幾年了,還沒有改掉,他說:“鬍茵夢已經夠
  美了,她不像一般的女人要去美容,她要用文化美容,而李敖是文化的最好代表,
  鬍茵夢便衹好愛李敖了。”他又說:“我和鬍茵夢談戀愛,為寫文章的人爭一口氣,
  以前,明星們都和老闆、小開們談戀愛,李敖至少證明了寫文章的人也可以和女明
  星談戀愛。”
    ……李敖說到一個讀者寫信給他說:“那個讀者寫信來講,他們很喜歡讀我
  的文章和佩服我的才氣;他們也喜歡鬍茵夢和她演的電影;可是他不喜歡我們在
  一起,使他有失落感和挫折感,這大概可以代表一般讀者的看法。”
    還有一個高中任教的老師寫信給李敖,說他在班上宣佈李敖和鬍茵夢談戀愛,
  全班學生都不禁“怒吼”,說李敖搶走了他們的“愛人”。這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
  法。
    有些朋友說李敖、鬍茵夢談戀愛是“墮落”,李敖不以為然,他說他不喜歡擺
  起臉孔生活,太沒有意思了。
    做頭髮做了半天,鬍茵夢回來,李敖說他要去打電話,溜走了,到門口時回
  頭說:“我剛剛說了你不少壞話,換你說了。”
    鬍茵夢笑得很開心,她的朋友們的看法很簡單:“他們並不覺得意外,一致認
  為我們兩人是絶配,早就應該在一起了。”
    她說,她和李敖都是生命的賭徒,李敖是她手中的一張王牌,她要拿來賭終
  身的幸福,“這是我拿過最好的一張牌,非賭不可。”
    …………
  從林清玄的這幾段文字看,李敖、鬍茵夢對兩人能走到一起,都很高興,對今後的生活也充滿信心。
  這一期的《時報周刊》還用鬍茵夢的照片作封面,印得非常精美、漂亮。雜志出來後,銷得甚好,臺灣民衆熱購此期《時報周刊》,說明這對才子佳人的戀情,已引起臺灣民衆的極大關註。
  這期雜志出來了以後,《時報周刊》賺了不少錢,發行人簡志信認為,作為李、鬍戀情的深度報道,還應再請李敖寫一篇談鬍茵夢的文章,這樣,既可增加雜志的銷路,又能激起民衆更加關心李、鬍的婚戀。
  李敖與簡志信係老朋友,他親自打電話約稿,李敖不好意思拒絶,立即提筆寫了一篇《畫夢——我畫鬍茵夢》的短文,文中說:
    通常明星衹有一種造型,一種扮型,但鬍茵夢從銀幕畫皮下來,以多種面目,
  教我們欣賞她的深度和廣角。她是纔女、是貴婦,是不搭帳篷的吉卜賽,是山水
  畫傢,是時代歌手,是藝術傢的鑒賞人、是人生意義的勇敢追求者。她的舞步足絶
  一時,跳起迪斯科來,渾然忘我,旁若無人,一派巴加尼尼式的“女巫之武”,他
  神秘。
    鬍茵夢出生輔仁大學德文係,又浪跡紐約格林尼治區,配上滿州皇族的血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華文出版社
第1節:引子第2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第3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2)
第4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3)第5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4)第6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5)
第7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6)第8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7)第9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8)
第10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9)第11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0)第12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1)
第13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2)第14節:揭開蔣介石的真面目(13)第15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1)
第16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2)第17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3)第18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4)
第19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5)第20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6)第21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7)
第22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8)第23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9)第24節:窮追猛打“臺獨教父”(10)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