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 》 老俗事 》
第95節:敲糖鑼與捏面人(1)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敲糖鑼與捏面人
數十年前,古城北京最能招引兒童的聲音是"打糖鑼"的響器聲。這種小販,肩挑一副擔子,前面是一紙糊的半人多高的小閣子,挂着木製的小型刀、槍、劍、戟之類的像戲麯舞臺上武打把子似的玩具,還有風箏、萬花筒、彩匣和各種紙糊的花臉面具如:孫悟空、豬八戒、張飛、李逵等。挑子後面是一些糖果、杏幹、山裏紅、酸棗、桂花缸烙、糖薄脆、茯苓餅、泡泡糖……等小食品,都是深受孩子們歡迎的。
一些"打糖鑼的"肩挑貸擔,不走大街,專串小巷,足跡幾乎遍及四城的小鬍同兒。至於每一個打糖鑼的,則往往有自己一定的路綫,到時候準來。有些孩子一到鐘點,就盼着"當當……"的糖鑼聲了。
還有一種民間藝人,俗稱"捏面人兒的"。實際是用江米(即糯米)磨成面,再把面和水揉軟,調成五顔六色,通過藝人的巧手,捏成各種古裝的戲麯中的人物角色。如:《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西遊記》中的唐僧、孫猴、豬八戒、沙和尚;再如:京劇《定軍山》裏的黃忠、《長坂坡》裏的趙雲等等。身披各色鎧甲,背紮四面靠旗,手執刀槍,威風凜凜,酷似戲麯舞臺上大將的風度。各種顔色的軟面到了藝人手中,真是隨心所欲。這些民間藝術傢們,往往是在街頭巷尾當衆表演,招徠許多大小觀衆將他包圍起來,欣賞他們的絶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面人郎"和"面人湯"了。
"面人郎"姓郎名紹安,高鼻梁,一雙深凹的眼睛,是滿族旗人。
十二歲那年,他在廟會上看到一位趙師傅捏面人,他愛上了這手藝,就天天守着趙師傅。趙師傅渴了,他給他端茶;趙師傅被太陽曬了,他給他挪地方。就這樣,趙師傅收下了這個徒弟,教他捏面人的手藝。
趙師傅叫趙闊明,是當時有名的面塑藝人,人稱"面人趙",又稱"面人大王",活了八十一歲。
郎紹安的傑作,如孫悟空、呂布、達摩、嫦娥……還有整出戲《二進宮》、《三顧茅廬》、《將相和》等,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生氣勃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1) | 第2節:序(2) | 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 第4節:新春話年畫 | 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 | 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 | 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 | 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 | 第11節:迎春福、祿、壽(1) | 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 | 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 | 第15節:北京"雜拌兒" |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 | 第17節:新春逛廠甸(2) | 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 | 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 | 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 | 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 | 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