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文化藝術   》 第95節:秦皇陵兵馬俑      何躍青 He Yueqing

    秦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傢的皇帝秦始皇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營建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
    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現存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築遺跡和陪葬物。兵馬俑坑為秦始皇陵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建造於公元前221~前209年,總面積25380平方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秦始皇陵原名“麗山”或“酈山”。北魏時偉大的地理學家酈道元(466或472~527年)說,因為始皇陵所在地區的地質多砂石,缺乏純淨的黃土,就從陵塚東北五裏的吳傢寨子附近的低窪地帶把土運來堆砌成山。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裏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着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軍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
    秦俑的寫實手法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的承前啓後藝術為世界矚目。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光是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
    將軍俑,大都身材高大魁梧,頭戴雙捲尾冠,足穿方口翹尖履,身穿雙重長襦,外披彩色魚鱗甲,或着長袍不披甲,長髯飄灑,昂首挺胸。有的顯得威武大度,雄風逼人,勃發出陽剛之氣;有的顯得滿腹韜略,氣宇軒昂,表現出儒將之風。
    武士俑,有戰袍武士俑、鎧甲武士俑、警衛武士俑。戰袍武士俑,免冠束髻,身穿短袍,輓弓挎箭。這種不戴頭盔,不着鎧甲的武士,更顯示出秦軍的英勇善戰和大無畏精神。鎧甲武士俑,披甲站立,或免冠,或頭戴軟帽,腿紮行勝,腦後綰六股寬辮行扁髻,個個神情嚴肅恭謹。
    騎兵鞍馬俑,一般立於馬前,一手牽繮繩,一手作提弓狀。騎兵俑頭戴圓形小帽,身穿緊腰窄袖短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騎兵俑的服飾是秦人服飾與古之“鬍服”交融歷史中最典型的例證之一。
    總之,陶俑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強烈的時代特徵。這批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老子與《道德經》第3節:千古儒聖孔子
第4節: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5節:中國法之源《韓非子》第6節:新詩體楚辭
第7節:司馬遷與《史記》第8節:斷代史巨著《漢書》第9節:唐詩泰鬥李白
第10節:史詩寫安史——詩聖杜甫第11節:白居易與《琵琶行》《長恨歌》第12節:山水遊記巨著《永州八記》
第13節: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第14節:女詞人李清照第15節:理學大師朱熹
第16節:愛國詩人陸遊第17節:施耐庵與《水滸傳》第18節: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第19節:吳承恩與《西遊記》第20節:蒲鬆齡與《聊齋志異》第21節:諷刺文學的典範《儒林外史》
第22節:文學奇葩《紅樓夢》第23節:紀昀與《四庫全書》第24節:魏源與《海國圖志》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