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95節:虎兕相逢,可憐赳赳力絶倫(2)
劉緒義 Liu Xuyi
茅津,又名陝津,或曰大陽津,就是現在的山西平陸縣西南的黃河渡口。此地乃是關中通往關外的必經要地。秦穆公元年親徵茅津,企圖控製該地,顯然這是一次重大的戰略决策,目的在於打通出關通道,為東進中原做戰略試探。
秦穆公伐茅津戎這一年是公元前659年,也是晉獻公九年。同樣處在高速崛起狀態中的晉國對這塊戰略要地的興趣絲毫不亞於秦國,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晉獻公同樣深知此地的重要價值,所以在秦國攻茅津後次年也加快了對該地的爭奪。公元前658年,晉獻公發起了歷史上著名的"假途滅虢之戰"。
假途滅虢為後世的兵法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經驗,但對秦國來說,更重要的不在這裏,其深遠影響在於:第一,虞虢二國一在今山西運城一帶一在今陝西寶雞一帶,其地理位置正是秦國通嚮中原的門戶,而今門鑰匙被晉國奪去,秦國就喪失了這個重要通道,從此將秦國的勢力範圍封堵在關中地區,使得此後數百年間,秦國歷代國君都無法嚮東前進一步,此其一。第二,這次戰爭,秦國意外的得到了一筆財富,那就是此次戰爭的一個俘虜,叫做百裏奚的。
百裏奚原是虞國大夫,他被晉國俘虜自應留在晉國,為何落到了秦國的手裏呢?原來,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晉獻公滅虞,百裏奚沒有逃跑,而是跟隨在虞公身邊,晉國俘虜了虞公及其大夫百裏奚,沒有把這些俘虜當作人才,後來還將他們作為穆姬的媵人(隨嫁的人)陪嫁到秦國,充當了"秦晉之好"的附屬物。後來,百裏奚想方設法逃離了秦國,《史記》說他逃到宛(今河南南陽),不料又被楚國人捉住。
與此同時,一直力圖東進的秦穆公,也在到處搜羅人才。有人告訴他,穆姬媵人百裏奚是個難得的人材,穆公不知百裏奚是何人,但他還是喜出望外,急忙派人去請,卻得知百裏奚已經逃到楚國。秦穆公正打算許以重金去贖回百裏奚,但又擔心楚人不肯。於是,穆公設計,派使者到楚,說:敝國有一個叫百裏奚的奴僕逃到了貴國,請允許以五張公羊皮將他贖回。楚國一聽,知道是個奴隸,不值錢,也就答應了秦國的要求。
百裏奚回到秦國,秦穆公親自迎接,要與他商談國事。百裏奚說:我不過是一介亡國之臣,哪裏值得國君如此禮遇。穆公說:虞君不用你,纔使你被擄,並不是你的過錯啊。百裏奚見穆公是真心實意,便與他傾心相談,一談就是三天。穆公隨後即任命百裏奚為相國。百裏奚不肯,推辭道: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賢能而不為世人瞭解。當年我在外漫遊受睏於齊,不得已嚮別人乞討,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此想到齊君無知那兒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與無知一起被殺。我到周地,見王子頽喜歡牛,就以養牛去接近他。後來,王子頽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於被誅。我到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我也知道虞君不會信用我,衹是為了那一份俸祿和爵位,暫時留下來,想不到就當了俘虜。從這三件事,我深知蹇叔的賢能。秦穆公聽後又用貴重的禮品,將蹇叔請來秦國,任命他為上大夫。
百裏奚相秦七年,勤理朝政,平易近人,生活簡樸。《戰國策》載:"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與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幹戈。"使秦大治,終成秦國霸業。百裏奚死的時候,"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由於百裏奚是用五張公羊皮贖回來的,所以人稱其為"五羖大夫"。
茅津之戰前,秦晉之間爆發了一場著名的崤之戰。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鼕,晉文公死。這時,杞子從鄭國派人送信回國,說:"鄭人將北門的鑰匙交給了我,如果大王悄悄地派軍隊來,鄭國就能唾手可得。"
這裏讀者要問,杞子是什麽人?怎麽到了鄭國呢?原來兩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30年,晉文公約好秦穆公合兵攻打鄭國,杞子就是秦穆公這次出徵所帶的副將之一。秦晉聯軍聲勢浩大逼近鄭國,嚇得鄭文公沒有主張。他的大夫叔詹便提出派人去做秦穆公的工作。派誰去呢?派了一個叫燭之武的人。
燭之武此時年紀很大了,身體彎得成了一把弓。他聽說要派他去勸說秦穆公退兵,立即推辭,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我年青力壯的時候尚且不如他人,做不了什麽大事,如今七老八十了,還能做什麽呢?鄭文公一聽,這是倚老賣老,話裏有話,哪裏是謙虛啊,是在責備自己過去不曾重用他。所以鄭文公一聽這話,衹好立馬認錯,過去沒有重用老先生,如今有事了纔想起您,這是寡人的過錯。不過話說回來,鄭國要是滅亡了,對老先生也沒什麽好處啊。這話說得好,棉裏藏針,先是認錯,然後將他一軍。燭之武見話說到這個份上,也衹好答應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 | 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 | 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 | 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 | 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 | 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 | 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 | 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 | 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 | 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 | 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 | 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 | 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