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喋血的权杖(精选) 》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辙(3)
王觉溟 Wang Jiaoming
而今居然有三个少壮派亲王“加九锡”,明眼人不用想也知道,更多的流血事件还在后面。
亲王们踌躇满志,纷纷怀着微妙的心情去祭拜祖陵。
其间,新野王司马歆对齐王司马冏说:“您与成都王司马颖同建功勋,按理说应该留下他在京城辅政,如果您并无此意,应该削去他的兵权。”
与此同时,在同一片山陵的另一面,长沙王司马乂也正在对成都王司马颖说:“天下者,先帝之业!王,您应该匡正维系它1司马颖是司马衷之弟,同属武帝司马炎这一正脉,司马乂言下之意,接下来做皇帝的应该是他司马颖,而不是齐王司马冏。而幕僚卢志却劝司马颖以退为进,暂避齐王锋芒。司马颖采纳他的建议,以母病为由,归返邺城。
是年底,司马冏的三个儿子都被封王。
第二年,即太安元年(302)五月,司马冏为杜绝司马颖依序继位的可能性,就立年方八岁的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自封为太子太师,派东海王司马越为司空。
司马冏总揽大权后,开始大兴土木,终朝宴饮,不进宫参加朝会,却安坐府中接受百官的朝拜。一时间群臣侧目,朝野失望。
齐王司马冏开始一步步地重蹈司马伦之覆辙。
危机正在酝酿。而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危险的,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机会。
比如翊军校尉李含。
这是又一个出身低微的寒士。
他原本是河间王司马手下的一个长史,被征召入朝,在司马冏帐下参与军机。本欲大展宏图,不料却发现司马冏的左右数人皆是他的旧仇家。李含整日战战兢兢,生怕仇家伺机报复,深感出头无日。有一天,他忽然从洛阳出走,暗中来到长安,找到他的旧主子司马。
李含这一出来,就没想再回去。
这次他要孤注一掷。所以他一开口就是一个弥天大谎。他说自己带来了天子密诏,命司马举兵诛杀司马冏。
司马不理会密诏是真是假,欣然应允。因为他自己早有此意。随即他便给司马冏上了一道表章,历数他的罪状,并声称已勒兵十万,将与成都王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等人一同起兵,会师洛阳。同时派遣李含、张方率领军队向洛阳挺进。李含传檄给身在朝中的长沙王司马乂,让他在京师做内应。
司马冏闻讯大骇,便先下手为强,派人攻袭司马乂。
司马乂立刻率百余名勇士飞驰入宫,关闭诸门,挟持惠帝,诏命军队攻打司马冏的大司马府。
这一天夜里,洛阳城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双方军队展开激战。大司马称“长沙王矫诏”,长沙王称“大司马谋反”。惠帝被挟持到上东门的城楼上。司马冏军队飞矢如雨,纷纷射到皇帝面前。臣子们簇拥着他左闪右避,不断有人被箭射死,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在皇帝脚下。
大战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司马冏的军队被打败。司马冏被自己的长史赵渊捆了起来押入宫中。傻皇帝挂念他让自己复位,起了恻隐之心,想留他一条活命。司马乂立刻命左右把他拉了出去,斩于阊阖门下,把头颅传遍六军。随后将其所有党羽全部捕杀并夷灭三族,死者达两千多人。
在八王之乱中丧命的,齐王司马冏是第四个。
长沙王司马乂取代司马冏辅政,虽然人在朝中,但政事无论大小皆与远在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咨商。司马颖实际上遥控了帝国的朝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絮言(1) | 序言·絮言(2) |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1) |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2) |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3) | 二 这一生,他只为一个目的而活(1) | 二 这一生,他只为一个目的而活(2) | 二 这一生,他只为一个目的而活(3) | 二 这一生,他只为一个目的而活(4) | 三 丧钟为谁而鸣(1) | 三 丧钟为谁而鸣(2) | 三 丧钟为谁而鸣(3) | 四 一语成谶(1) | 四 一语成谶(2) | 四 一语成谶(3) | 五 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1) | 五 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2) | 一 一个计划在缓缓酝酿(1) | 一 一个计划在缓缓酝酿(2) | 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1) | 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2) | 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3) | 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4) | 三 赵王府的上空晦气盘桓(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