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糖锣与捏面人
数十年前,古城北京最能招引儿童的声音是"打糖锣"的响器声。这种小贩,肩挑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纸糊的半人多高的小阁子,挂着木制的小型刀、枪、剑、戟之类的像戏曲舞台上武打把子似的玩具,还有风筝、万花筒、彩匣和各种纸糊的花脸面具如:孙悟空、猪八戒、张飞、李逵等。挑子后面是一些糖果、杏干、山里红、酸枣、桂花缸烙、糖薄脆、茯苓饼、泡泡糖……等小食品,都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
一些"打糖锣的"肩挑贷担,不走大街,专串小巷,足迹几乎遍及四城的小胡同儿。至于每一个打糖锣的,则往往有自己一定的路线,到时候准来。有些孩子一到钟点,就盼着"当当……"的糖锣声了。
还有一种民间艺人,俗称"捏面人儿的"。实际是用江米(即糯米)磨成面,再把面和水揉软,调成五颜六色,通过艺人的巧手,捏成各种古装的戏曲中的人物角色。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西游记》中的唐僧、孙猴、猪八戒、沙和尚;再如:京剧《定军山》里的黄忠、《长坂坡》里的赵云等等。身披各色铠甲,背扎四面靠旗,手执刀枪,威风凛凛,酷似戏曲舞台上大将的风度。各种颜色的软面到了艺人手中,真是随心所欲。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往往是在街头巷尾当众表演,招徕许多大小观众将他包围起来,欣赏他们的绝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面人郎"和"面人汤"了。
"面人郎"姓郎名绍安,高鼻梁,一双深凹的眼睛,是满族旗人。
十二岁那年,他在庙会上看到一位赵师傅捏面人,他爱上了这手艺,就天天守着赵师傅。赵师傅渴了,他给他端茶;赵师傅被太阳晒了,他给他挪地方。就这样,赵师傅收下了这个徒弟,教他捏面人的手艺。
赵师傅叫赵阔明,是当时有名的面塑艺人,人称"面人赵",又称"面人大王",活了八十一岁。
郎绍安的杰作,如孙悟空、吕布、达摩、嫦娥……还有整出戏《二进宫》、《三顾茅庐》、《将相和》等,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生气勃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