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隋唐兩朝志傳   》 第九十五回 李敬業起兵匡復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李敬業,李世績之孫也。當日在柳州,聽知武後廢帝自立,怡然大喜曰:“吾事濟矣。有此機會,不可錯過,何不以恢復為名,舉兵討賊,於中取事,在此一舉,但無助力之人。”暗思中郎將魏思溫,此人素抱大纔,亦曾舉謀,今失職在傢,怨望已久,以書達之,必來相助,大事定矣。遂修下密書一封,令人星夜賫來見魏思溫。思溫得書開讀,其書曰:武後欺天廢主,人不忍言;立廟追祖,神亦不祐。公今見貶失職已久,如不聽聞,豈丈夫之志哉!敬業今集兵練馬,欲圖掃清王室,未敢輕舉。公先朝舊臣,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書不盡言,請乞照察。
  思溫看罷,尋思無計,將書放於幾上,正在沉吟,未及收下,忽駱賓王猝至。賓王素與思溫極厚,徑入裏面坐定,見幾上書封宛然,賓王遂取視之,大駭曰:“汝通賊為亂,吾當出首!”思溫泣拜曰:“君若如此,吾等休矣!”賓王曰:“吾食唐祿,今雖失職,爭敢負之。吾欲助兄一臂之力,共殺武族。”思溫曰:“兄有此心,國之大幸。”賓王曰:“侍中唐之奇、都尉杜求仁是我心腹之人,失職已久,怨望日深,吾令同力討賊,必能順我。”思溫曰:“兄有此心,若得如此,國之大幸也。”正商議間,傢童入報,唐之奇、杜求仁相探。思溫曰:“此天助也。”叫賓王室後權避,思溫出接。入坐定,之奇曰:“武氏用事,唐室將危,君懷恨否?”思溫曰:“雖有衝天之志,無翼難飛,空懷怨恨。”杜求仁曰:“可惜無權,若有人舉事,吾必助力,誓殺國賊。”之奇曰:“與國傢除邪歸正,死亦無怨。”駱賓王從室後出曰:“汝等欲殺武氏,作滅門事邪?”之奇怒曰:“是何言歟?吾非怕死之人,寧為李氏鬼,不作武氏臣,不似汝賊之無志也。”思溫慌告曰:“吾等正為此事,欲見二公,今天所賜,願必酬矣。”遂出敬業之書令觀之。二公下淚,即取白絹一幅,四人書名押字,歃血為盟,死生不負所約。唐之奇曰:“事不宜遲,可速為之。”衆皆散去。
  次日,思溫改裝,與四人逕投柳州,來見李敬業。
  卻說敬業在柳州,朝夕懸望,是日與弟敬猷共議舉兵,遺書思溫已久,不見回報,此事未知下落。敬猷曰:“武氏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機不密,必有絶族之禍,兄細詳之。”敬業曰:“汝安知朝廷之大事?”正議間,魏思溫等至。相見已畢,敬業告曰:“今唐帝被廢,武後專權,武諸子弟,布滿朝廷,為惡害民,天下切齒,志欲匡復,恨力不足耳。知公等朝廷大臣,失職怨望,故奉書來哀告耳。”思溫曰:“吾有心久矣,思無效力之人。既司馬有大志,吾等各施一臂之力。”敬業大喜,置酒張筵。駱賓王曰:“楊州頗有錢糧軍馬,宜先據之,以為霸基。”敬業曰:“汝言正合吾意。”商議已定,遂發矯詔,馳報楊州,先將長史殺之,開其府庫,赦出囚徒,然後召集義兵,竪立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旬日之間,得勝兵十餘萬,復稱嗣聖元年,敬業自稱匡復上將。
  卻說故太子名賢者,初為太後所廢,徙於巴州,後被將軍丘神績逼賢自殺。時死未久,敬業乃遍求貌似太子者,置於軍中,雲太子不死,逃命至此,令敬業等起兵。駱賓王乃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李敬業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廷之嬖。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鹿。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包藏禍心,竊窺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室,委之以重任。一杯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傢之天下?今敬業奉太子賢□□□□兵,誓欲迎立中宗,剿戳諸武,夙興勤王之師,直抵長安闕下,匡復帝室,拯救生靈。檄文到日,各宜知悉。
  檄文去後,商議進兵之策,李敬猷曰:“今舉大義,必立盟主,衆聽約束,然後進兵。”互相推讓,駱賓王曰:“思溫足智多謀,可為盟主。”思溫再三推讓,衆皆曰:“非公不可為也。”思溫方應允。
  是日,行至揚州郊外,建白旌黃旗,對天立誓,思溫焚香再拜而言曰:“唐室不幸,武氏專權,廢主自立,淫亂宮闈,天下不平,神人共憤。今思溫等舉興大義,來討武賊,凡在同盟,齊心戮力,以盡臣子之節;倘有背盟違誓者,天人共誅。唐祖有靈,同照肺腑。”
  誓畢,衆皆歃血為盟。思溫升帳而坐,各施禮罷,兩行列坐。敬業行酒數杯,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天下,勿以強弱計較。”思溫曰:“汝等推我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各宜遵守法度,勿得違犯。”衆皆曰:“惟命是聽。”敬業曰:“吾弟敬猷總督糧草,應付諸營,勿使有缺。”敬猷曰:“謹從兄命。”
  當日敬業請計,思溫曰:“司馬今以匡復為辭,宜率大衆鼓行而進,宜抵洛陽,則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響應矣。”
  薛仲璋曰:“吾觀金陵乃興王之地,有長江之險,足以為固。
  不如先取常、潤二州,為定霸之基,然後北嚮,以圖中原,進無不利,退有所歸,此萬全之策也。”思溫曰:“不然,今山東豪傑以武氏專製,憤惋不平,聞公舉事,皆蒸麥為糧,伸鋤為兵,以俟南軍之至。不乘此勢,以立大功,乃更蓄縮,欲先自謀立巢穴,以為安身之計,則遠近聞之,其誰不解體乎?”
  敬業聽言,乃領兵先來攻潤州。
  卻說武後升殿,近臣奏曰:“柳州司馬李敬業謀反,結連朋黨舉兵,意欲犯闕,潤州告急。”太後宣大將軍李孝逸至而問曰:“探馬報來司馬李敬業作亂,起兵欲入長安,今如之何?”孝逸奏曰:“臣盡心竭力,剿除賊寇,以報陛下。若不獲勝,即當萬死。”太後大喜,設宴待之。次日,人報敬業之兵甚急,太後排鸞駕送李孝逸出師。孝逸集諸將聽令,定議先鋒之職。
  且看舉着誰人?
  總批:中宗被廢,武後擅權,凡當時陰蓄不臣之志者,鹹得以匡復藉口。彼魏思溫等皆先朝舊臣,失職已久,見司馬之書,孰不願效一臂之力。作檄文以布達諸郡,此駱賓王之所為也。太後見之,亦以為大纔。如此,而豈可使之流落不偶,蓋其明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興宮室剪彩為花第二回 隋煬帝遊幸江都
第三回 竇建德兵殺郭絢第四回 楊義臣掃清河北
第五回 楊玄感兵起黎陽第六回 瓦崗寨群雄聚義
第七回 翟讓李密據洛倉 第八回 李密移檄數帝罪
第九回 文靜世民議大事第十回 世民說李淵起兵
第十一回 李淵遣使如突厥第十二回 唐兵大破宋老生
第十三回 李淵合兵圍長安第十四回 李淵奉迎立代王
第十五回 屈突通潼關射子第十六回 王世充東都救援
第十七回 含嘉城秦瓊戰丘瑞第十八回 李密誘殺翟讓
第十九回 化及江都弒煬帝第二十回 化及鴆殺少帝
第二十一回 李淵受禪即帝位第二十二回 竇建德自立夏帝
第二十三回 凌敬義說楊義臣第二十四回 冀州城麴棱降夏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