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公羊傳   》 僖公三十一年      公羊高 Gongyang Gao

  一、三十有一年,春,取濟西田。
  惡乎取之?取之曹也。曷為不言取之曹?諱取同姓之田也。此未有伐曹者,則其言取之曹何?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於諸侯也。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於諸侯,則何諱乎取同姓之田?久也。
  二、公子遂如晉。
  三、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
  曷為或言三卜?或言四卜?三卜,禮也;四卜,非禮也。三卜何以禮?四卜何以非禮?求吉之道三。禘嘗不卜,郊何以卜?卜郊,非禮也。卜郊何以非禮?魯郊,非禮也。魯郊何以非禮?天子祭天,諸侯祭土。天子有方望之事,無所不通。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內者,則不祭也。曷為或言免牲?或言免牛?免牲禮也,免牛非禮也。免牛何以非禮?傷者曰牛。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泰山河海。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於百裏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河海潤於千裏。猶者何?通可以已也。何以書?譏不郊而望祭也。
  四、秋七月。
  五、鼕,伯姬來求婦。
  其言來求婦何?兄弟辭也。其稱婦何?有姑之辭也。
  六、狄圍衛。
  七、十有二月,衛遷於帝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
隱公元年隱公二年隱公三年隱公四年隱公五年隱公六年
隱公七年隱公八年隱公九年隱公十年隱公十一年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桓公三年桓公四年桓公五年桓公六年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桓公九年桓公十年桓公十一年桓公十二年桓公十三年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