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鄧小平改變中國 In 1978, the turn of the fate of China: Deng Xiaoping changed China 》
第94節:華國鋒主持下的中共十一大(2)
葉永烈 She Yonglie
安定團结不是不要階級鬥爭。第一次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結束,决不是階級鬥爭的結束,决不是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結束。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始終存在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兩個階級的鬥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這種鬥爭是長時期的,麯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文化大革命這種性質的政治大革命今後還要進行多次。我們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把無産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逐步消滅資産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直到實現我們的最終目標--共産主義。
華國鋒在政治報告中,要求"一定要抓革命促生産,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重申在本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這在當時是很必要的正確决策。但是,華國鋒又流露了在現代化建設中急於求成的情緒。
華國鋒的政治報告,可以說是正確和錯誤的混合物--
他既宣告了結束"文革",卻又充分肯定了"文革";
他既號召批判"四人幫",卻又仍然不批"四人幫"的極左;
他既強調要安定團结,卻又要以階級鬥爭為綱;
他既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卻又要"大幹快上"、急於求成。
所以,華國鋒的政治報告,沒有糾正"文革"的錯誤理論,沒有在理論上和方針上完成撥亂反正的任務。
葉劍英在大會上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
鄧小平在大會上緻閉幕詞。那時,鄧小平恢復職務不久,大會由華國鋒所左右。鄧小平在閉幕詞中說:
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是一個共産黨員的起碼標準。一定要言行一致,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反對華而不實和任何的虛誇,少說空話,多做工作,紮紮實實,埋頭苦幹。
1977年8月19日,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産生了新的領導核心:
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
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
這樣,鄧小平仍排名第三。
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選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韋國清 烏蘭夫 方毅 鄧小平 葉劍英 劉伯承 許世友 紀登奎 蘇振華 李先念李德生 吳德 餘秋裏 汪東興 張廷發 陳永貴 陳錫聯 耿飈 聶榮臻 倪志福 徐嚮前 彭衝
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選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陳慕華(女)趙紫陽 賽福鼎
在中共十一大結束後不久,197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公佈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軍事委員會組成名單。軍委主席為華國鋒,副主席為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嚮前、聶榮臻。
197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復中共中央宣傳部,任命張平化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張平化曾經是華國鋒的"頂頭上司"。華國鋒當年擔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時,張平化是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
中共中央規定,中共中央宣傳部的任務是,在黨中央領導下,掌管全國宣傳、文化、出版工作中的路綫、方針、政策問題。中宣部協助中央在業務上指導中央所屬和國務院所屬宣傳、文化、出版單位的工作。中宣部對省、市、自治區的宣傳部門有指導的責任。
這樣,"中共中央宣傳口"從此結束了歷史使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小引(1) | 第2節:小引(2) | 第3節:"毛的遺孀被捕"震驚世界 | 第4節:關於"毛的遺孀被捕"的種種傳聞(1) | 第5節:關於"毛的遺孀被捕"的種種傳聞(2) | 第6節:張耀祠和汪東興說出"拘江"內幕(1) | 第7節:張耀祠和汪東興說出"拘江"內幕(2) | 第8節: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决策"拘江" | 第9節:聶榮臻、李先念、陳雲也起了大作用(1) | 第10節:聶榮臻、李先念、陳雲也起了大作用(2) | 第11節:聶榮臻、李先念、陳雲也起了大作用(3) | 第12節:吳德說出了內幕 | 第13節:華國鋒談粉碎"四人幫" | 第14節:毛澤東逝世,結束了"毛澤東時代" | 第15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們夤夜上玉泉山(1) | 第16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們夤夜上玉泉山(2) | 第17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們夤夜上玉泉山(3) | 第18節:急派"文官武將"耿飈管製電臺(1) | 第19節:急派"文官武將"耿飈管製電臺(2) | 第20節:急派"文官武將"耿飈管製電臺(3) | 第21節:急派"文官武將"耿飈管製電臺(4) | 第22節:遲浩田奉命進駐人民日報社(1) | 第23節:遲浩田奉命進駐人民日報社(2) | 第24節:中國新聞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