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与胡茵梦至今未了的恩怨(1)
与胡茵梦至今未了的恩怨
李敖身边的女人虽多,但大多与他未结婚,只有胡茵梦、王小屯才是正式结婚的夫人。有意思的是,胡茵梦与李敖结婚5个多月后就被李敖抛弃了,他们的恩恩怨怨,至今未了。
胡茵梦,又名胡茵子,吉林省人,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市,少年时代在台中、台北读书,1971年考入台湾辅仁大学外语学院德文系,大三时肄业,80年代初去美国新泽西州的西东大学作短期进修,随后回台湾,并加入国民党组织,在国民党中央电影公司任专职电影演员。从80年代中期起,胡茵梦在电影《梅花》、《云深不知处》、《海滩上的一天》、《笕桥英烈传》及电视连续剧《碧海情涛》中担任过女主角,并多次获奖。
由于胡茵梦精通英文、德文,人又长得特别漂亮,再加上系国民党员,台湾当局一有重大活动,如颁发金马奖,“双十节”文艺演出等,就请胡茵梦担当主持人。因此,胡茵梦在台湾甚为风光,并成为许多男人的“梦中情人”。
胡茵梦的父亲叫胡庚年,早年在南京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念书,23岁去日本留学,曾在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追随日本学者神川彦松研究国际政治,前后达5年,40年代回国,先后任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陕西韩城县长、陆军第38集团军军法处长、旅顺市长、辽宁青年团干事长、沈阳《中央日报》社长、沈阳市立法委员,1949年抛弃结发妻子,与另一抛夫的胡星妈同居并去台湾,仍任台湾当局的“立法委员”,胡茵梦就是胡庚年与胡星妈在台湾所生的女儿。
李敖原不认识胡茵梦,也不知胡茵梦是影视明星。他与胡茵梦从相识到结婚,缘于他的文章和著作。
1979年6月,李敖复出,并出版了《独白下的传统》。此书出版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胡茵梦听到许多人称赞《独白下的子传统》,也赶热闹买了一本。过去,她读过一些李敖的文章和著作,对李敖的才学佩服得五体投地。读着读着,她被李敖的文采、知识所折服。为了随时能看到李敖的书,她将《独白下的传统》插在牛仔裤后,有空就读,而且连读几遍。
读完之后,她还动笔写起了赞美文章《特立独行的李敖》,此文发表在1979年6月17日的《工商日报》上,他在文章中说:
李敖又公开露面了,不但公开露面,还出了一本新书,不但出版了新书,
并且又在创作一本“最伟大的小说”,这是继“中美断交”后最惊人的消息。
在一阵“寻根”、“自我肯定”、“老五卖瓜”、“乡土”这虽正确却不甚精彩
的开倒车的潮流中,卷来了“李敖逆流”,使得受困的读者们再度被惊醒,在拍案
叫绝声中又年轻了10岁。人性中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建设性的宝贵特质——不满现
状,因为这阵再起的逆流而得到共鸣与抒发。
报载李敖出书的消息,第二天,各大书局、报摊已经找不到《独白下的传统》
的踪迹,书局老板都以惊讶又带点兴奋的口吻说:“一天之内就卖了30多本,现在
已在再版中。”一个星期后,我终于购得再版的《独白下的传统》,封底最后一行写
着:“远景过去没有李敖,李敖过去没有远景,现在都有了。”这一行字看得人百感
交集,有伤感,有希望,也有怀疑;伤感为作者的过去,希望是看到作者的未来,
怀疑却是怕被出版社和自称“最高明的宣传家”的宣传术所愚弄,虽然笔调和缓了
一些,文字仍然犀利,仍然大快人心,仍然顽童性格,最重要的,这位步入中年的
顽童还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
胡茵梦发表此文后,很多人颇吃惊。既是国民党员,又是电影明星的她,怎么公开在报上写起赞扬李敖的文章呢?
文人一般不大看《工商日报》,故胡茵梦的文章发表后,李敖有好长时间还不知道。
后来,《中国时报》的陈晓林将此事告知了李敖,李敖才知道。李敖还听说,胡茵梦写了《特立独行的李敖》一文后,还受到国民党文工会的批评和警告。
李敖这时虽不认识胡茵梦,对胡茵梦此举却甚有好感。认为一个女人不随波逐流,并能公开与当局唱反调,是很不简单的。
胡茵梦对当局的“警告”未予理睬。相反,她还蒙发了想见李敖的念头。由于李敖不随便见人,胡茵梦的想法迟迟难以实现。后来,她把这一愿望告诉了台湾出版家肖孟能,希望肖孟能当她的引见人。肖孟能觉得这是好事,答应从中牵线。
1979年9月15日,肖孟能决定请李敖到家中吃饭,并借此机会,介绍胡茵梦与李敖相识。肖孟能作此决定,事先未告知李敖,所以,李敖到肖家不一会,胡茵梦与其母亲迅即赶到了肖家。这样,李敖与胡茵梦相识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