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豬業實錄 》
第93節:第一篇 動物疫病(1)
佚名 Yi Ming
第四部分 肉食者與養殖者之普遍民生
第一篇 動物疫病
鏈球菌疫情重創川産業,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頭號危機:動物源性疾病露猙獰
2005年6月下旬以來,四川省資陽、內江等10個市的32個縣(市、區)、119個鄉鎮(街道)、188個村(居委會),發現了由農村死病豬引發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疫情。截至8月20日共發現病例纍计204例,有38人死亡。其間,廣東的潮安、陽江以及香港等地也陸續有人感染該病的個案報告。事發後,國傢衛生部等部門以及當地政府高度重視,采取了一係列防範措施以遏止病情的擴散。8月9日,國傢衛生部正式宣佈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製,停止每日嚮社會通報;21日衛生部、農業部的疫情評估報告稱:四川省已連續16天無新發人的病例,疫情已基本控製。
已經持續兩個多月的四川鏈球菌事件再一次引起了全社會對食品安全和衛生防疫工作的關註。歸根結底,這其實是畜牧産業的一次重大危機。據有關部門的數據分析,這次疫情對畜牧大省四川的養豬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目前仍有一些市民不敢吃豬肉,甚至談"豬"色變,全國不少省區還在限製四川豬肉的進入。就在8月21日農業部發佈四川省疫情評估報告稱,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製之時,四川省政府即出面舉辦較大規模的"四川豬肉購銷對接洽談會",可見其急於扭轉産業頽勢的迫切心情。四川是全國豬肉生産大省,其外銷分割肉和出口均在全國列第一位,生豬生産已成為四川農村經濟的支柱産業,這次危機對整個産業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動物源性疾病頻頻暴發近年來,由動物源性疾病引起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接連不斷。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2004年肆虐東南亞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再到今年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和遼寧省發現的皮膚炭疽,這些突如其來、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的新病、怪病,絶大多數歸類於動物源性疾病,也稱"動物疫源疾病"。究竟什麽是動物源性疾病呢?從流行病學的角度解釋,動物源性疾病就是指各種動物攜帶病原體,通過自然環境傳播給人類發生流行的傳染性疾病。據最新的統計資料表明,人的傳染病有60%來源於動物,而且50%的動物傳染病可以傳染給人。目前已知200種動物傳染病和150多種寄生蟲病中,至少有200種可以與人類"共享"。
動物源性疾病可謂來勢洶洶,近年來發病率在全球包括我國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突出表現為原有的病種呈擴大趨勢,新病種也在不斷出現,流行區域不斷擴展,疾病流行頻率不斷增強。在我國,這類疾病每年發病人數約占傳染病總病例的5%-10%,每年死亡人數占傳染病總死亡數的30%-40%。 SARS、禽流感、瘋牛病和豬鏈球菌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為什麽動物源性疾病會如此猖獗呢?據有關專傢分析,其根源在於人類破壞了原有的生態體係,於是"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在這種被動的動態變化中發揮着規律。由於人類活動的變化,病源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從而發生變異,原來的雞、豬等非致病性或弱致病性病源,轉變為高致病性病源。具體在養殖生産中,目前養殖戶們普遍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不科學地盲目濫用藥物,促使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加快了進化的步伐,於是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強,動物對疾病的抵抗力越來越差。另外,由於經濟發展、旅遊業開發,人類涉足更深的荒野和動物飼養區,人類的食譜也隨之改變,使原本衹在動物中流行的疫病有了與人的進一步接觸,在人類中流行傳播也就不足為怪。
從産業的角度來看,動物源性疾病的增多反映了我國畜牧生産模式一直存在着較重的粗放性。總體上,我國畜禽生産的形式主要是以小生産為主的生産格局,養殖業分散在千傢萬戶,面廣量大,集約化、規模化水平較低,即使在養豬集約化水平最高的廣東,散養戶的比例仍在40%左右。由於受飼養管理技術、財力物力條件、科技知識水平等的限製,普遍存在因陋就簡的現象,生存環境難以得到保障,飼養密度過高,衛生標準偏低,預防措施不力,成倍地增加了動物疫病的快速、大面積傳播的機會。因此,可以說動物源性疾病的暴發與我國養殖業高度分散的經營方式和不科學的飼養方式有關。據專傢分析,這次豬鏈球菌病之所以在四川發生得如此嚴重,主要原因就在於當地散養戶多,衛生條件差。去年禽流感的傳播情況也與鏈球菌病相似。
但是,集約化、工業化的養殖模式是否就能夠從根本上解决動物源性疾病的問題呢?如果可以,那麽怎樣解釋2003年瘋牛病席捲集約化養殖程度很高的北美大陸的現象呢?的確,大型的養殖企業由於環境隔離條件較好,人員和物流控製嚴格,加上良好的衛生防疫措施,感染疫病的機會較少。但是,從動物繁殖歷史來看,大規模飼養,很容易發生傳染病。而高密度、統一飼料、速長速肥的生産方式遠離自然,並受非法商業利益驅使而使用激素、催肥劑等非正常飼料,使動物抗災變機能降低,動物對疾病的抵抗力則會越來越差,極易於染疫傳疫,導致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等疾病頻發。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許多國傢,抗生素濫用的問題非常普遍,其危害是細菌對大多數抗生素産生耐藥性,而人類研究新的抗生素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細菌産生耐藥性的速度,最後必然導致無藥可用的狀態。由此看來,集約化商業飼養的發展,的確為畜牧産業帶來了高效益,但是它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日趨明顯,甚至有可能在下一次動物源性疾病暴發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可以設想如果疫情在集約化的養殖場暴發,那將會給畜牧業帶來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
産業鏈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動物源性疾病給畜牧産業帶來的危機絶不僅僅局限在養殖生産表面,而是涉及産業鏈條的各個環節,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農村經濟,進而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據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目前我國畜牧業産值已占農業總産值的32%,全國農民每年人均純收入中的230元來自畜牧業。2004年,我國畜牧業生産總值9500多億元,加上所帶動的飼料、畜産品加工、獸藥等相關産業的産值,整個産業鏈的産值約15000億元。隨着畜牧業逐漸成為農業的支柱産業,畜牧業對食品加工業、畜牧機械製造業、生物醫藥等相關産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一旦畜牧生産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帶來嚴重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四川疫情暴發後,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恐慌,城市居民不大敢吃豬肉,豬肉消費出現萎縮。四川省內市場豬肉銷量下降嚴重,疫區周邊降了20%-30%,最多的降了40%;同時,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降了10%左右;部分地區的補欄已經中斷,養殖效益受損;而更為嚴重的是,四川省豬肉出口受阻。據介紹,四川一直是全國最大的生豬産區,最多的時候,每年外調生豬2000萬頭左右,約占全國省際間調撥的1/3;港澳地區及俄羅斯等國也大量在川購買豬肉。豬鏈球菌病疫情後,全國不少省區對四川豬肉的進入進行了嚴格的限製,對當地的生豬生産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據預測,這一影響可能至少長達3個月;令人擔心的是,如果時間持續增長,勢必波及上下遊的諸多産業,造成飼料、原料需求疲軟、仔豬價格隨之降低、屠宰企業增加成本等等,影響的範圍和程度就會更大。
類似的情況讓我們想起了去年的禽流感,那次疫情對我國養禽業的衝擊更大,範圍更廣。當時,禽流感的消息一經媒體報道,立即引起了國內消費市場對禽肉和禽蛋的恐懼,人們幾乎聞雞色變,市場上禽類産品的銷售量暴跌。當時廣東最大養雞企業溫氏集團遭遇到成立20年來的最大打擊:成品雞銷售急降,預計總損失將超過3億元;緊接着我國禽類産品對國外40多個國傢的出口全面受阻,禽蛋類産品滯銷;養殖效益的下跌,引發了上至飼料原料行業,下至禽類産品製造和銷售企業,整個禽類産業鏈市場的強烈震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南方農村報 |
|
|
第1節:序 養豬業考驗政府决策 | 第2節:豬業革命:昭示宏大的國情難題 | 第3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1) | 第4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2) | 第5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3) | 第6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4) | 第7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5) | 第8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6) | 第9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7) | 第10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8) | 第11節:第一篇 豬價暴漲尋因(9) | 第12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1) | 第13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2) | 第14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3) | 第15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4) | 第16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5) | 第17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6) | 第18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7) | 第19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8) | 第20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9) | 第21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10) | 第22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11) | 第23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12) | 第24節:第二篇 追問養豬業(1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