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媒體人許知遠的青春自述: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行動者海明威      許知遠 Xu Zhiyuan

  1951年,當加西亞·馬爾剋斯在巴黎街頭第一次見到歐內斯特·海明威時,這個28歲的新聞記者根本無法抑製自己的激動,他遠遠地扯着嗓門,用着拉丁美洲味道的西班牙語喊道:“大師!”這個詞幾乎概括了幾代青年對於這個用全部生命來歷險的人的絶對崇拜的情感。海明威那張寬寬的臉綻放着孩子氣的笑容,似乎永遠倔強的鬍子亂亂地堆在他的臉上,一張溫暖卻堅毅的面孔,那上面記滿了酗酒、鬥牛、打獵、追求女人的痕跡。它們幾乎完美地混合在一起,讓這副面孔充滿了蠱惑人心的魅力。這是本世紀最著名的符號之一,它不斷地出現在各種廣告畫面中,幾乎就意味着那個單詞——作傢。
  儘管不斷有學者在質疑海明威的真實性,他們認為,海明威在用那支無與倫比的筆營造了一個虛假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這個人是在炮火中救助戰友的英雄,是不怕死的鬥牛士,是無畏的記者,一位酒精愛好者,當然最重要還有——位在女性世界中無艱不摧的性感人物……傳記作傢肯尼斯S.林恩把這原因歸結於海明威幼年所受的心理傷害,於是成年後的海明威為了躲避這種自我恐懼,“他衹好寫故事,以創造和虛構相同情況的方式來努力剋服內心世界的混亂……他比任何人都更習慣於藉助藝術來再造他的生活……”
  但是,對於大多數年輕的心靈來講,這種弗洛伊德式的分析簡直是多餘。不管是否是源於自我恐懼,海明威的確曾經出現在意大利前綫,遊蕩於巴黎的夜幕下,在西班牙的鬥牛場裏吶喊,還有非洲叢林中的狩獵,他的身邊不斷變換着美麗的女人……在那些作品裏,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一位害怕生命在平凡中輕易流逝的男人,他努力在尋找生命中最核心的東西——本能的力量。冒險、酒精、性的刺激無疑通往生命核心的最直接的途徑,在這種高強度的體驗中,海明威讓自己觸摸到了生命。而我們則通過那些已經被壓縮成平面的文字,同樣感到了那種生命激情,我們在閱讀中讓自己激動得顫抖。海明威是文學史上最具生命真實感的作傢,當一個人寫出這樣的句子:“人生不是用來被擊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擊敗。”他怎麽可能是虛假的呢?
  比起後來的學者,我更願意相信同代人菲茨傑拉德所描述的海明威:“一個身材魁梧、渾身是力的農民。如水牛般健壯,是一個地道的運動員。他隨時都可以過他筆下所描述的那種生活。如果他的身體條件不允許他過那種生活,那麽他就决不會去描寫那種生活。”
  對於這個身材魁梧的、生活骯髒邋遢的農民來講,本能的滿足意味着生命的全部意義,這也是他的最動人之處。在《永別了,武器》中,海明威藉弗雷德裏剋感慨道:“我生下來不是為了去思想。我生下來就是為了吃。是的,上帝,就是為了同凱瑟琳一塊吃飯,一塊喝酒,一塊睡覺。”比起那些蒼白的思想者,行動的海明威更體現了黑格爾的論斷:“人的真正存在是他的行為……它的存在不僅僅是個符號,而是事情自身。行為就是這個行為,有什麽樣的行為,就有什麽樣的人。”我們熱愛海明威那些簡潔的句式,但我們更熱愛的是海明威那些行動本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海南出版社
目錄自序:46年之後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1)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2)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二一條人文主義狗(1)一條人文主義狗(2)沒有顔色的青春(1)
沒有顔色的青春(2)荒原上的我們(1)荒原上的我們(2)男人快樂原則(1)
男人快樂原則(2)生於70年代(1)生於70年代(2)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1)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2)曖昧的懷舊砸爛背後的眼睛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1)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2)窺探者的狂歡節(1)窺探者的狂歡節(2)鏡 子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