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季羨林談人生 》
第93節:目中無人(1)
季羨林 Ji Xianlin
目中無人
中國的成語"目中無人"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狂妄自大,把誰都不放在眼中,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心理上的"目中無人",是一種要不得的惡習。我現在居然也變成了"目中無人"了;但是,我是由於生理上的原因,患了眼疾,看人看不清楚。這同心理上的毛病有天淵之別。
大約在十年前,由於年齡的原因,我的老年性白內障逐漸發作,右眼動了手術。手術是非常成功的。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已年屆九旬,右眼又突然出了毛病,失去視力,到了伸手難見五指的程度,僅靠沒有動過手術的左眼不到0?1的視力,勉強摸索着活動。形同半個盲人。古人有詩句:"老年花似霧中看",當年認為這是別人的事,現在卻到自己眼前來了。窗前我自己種的那一棵玉蘭花,今年是大年,總共開了二百多朵花,那情景應該說是光輝燦爛的,可惜我已無法享受,衹看到了白白的幾朵花的影子,其餘都是模糊一團了。"春風楊柳萬千條",現在正是嫩柳鵝黃的時節,可是我也衹能看到風中搖擺着一些零亂的黑絲條而已。即使池塘中的季荷露出了尖尖角的時候,我大概也衹能影影綽綽地看到幾點緑點罷了。
這痛苦不痛苦呢?誰也會想到,這絶不是愉快的,我本是一個性急固執有棱有角的人,但是將近九十年的坎坷歲月,把我的性子已經磨慢,棱角已經磨得圓了許多;雖還不能就說是一個琉璃球,然而相距已不太遠矣。現在,在眼睛出了毛病的情況下,說內心完全平靜,那不是真話。但是,衹要心裏一想急,我就祭起了我的法寶,法寶共有兩件:一是儒傢的"既來之,則安之",一是道傢的順其自然。你別說,這法寶還真靈,衹要把它一祭起,心中立即微波不興,我對一切睏難都處之泰然了。
同時,我還會想到就擺在眼前的幾個老師的例子。陳寅恪先生五十來歲就雙目失明,到了廣州以後,靠驚人的毅力和記憶力,在黃萱女士的幫助下,寫成了一部長達七八十萬字的《柳如是別傳》震動了學壇。馮友蘭先生耄耋之年失明,也靠驚人的毅力,口述寫成了《中國哲學史新編》,擺脫了桎梏,解放了思想,信筆寫來,達到了空前的大自在的水平,受到了學術界的矚目。另一位先生是陳翰笙教授,他身經三個世紀,今年已經是一百零五歲,成為稀有的名副其實的人瑞。他雙目失明已近二十年,但從未停止工作,在傢裏免費教授英文,學者像到醫院診病一樣,依次排隊聽課。前幾年,在慶祝他百歲華誕的時候,請他講話,他講的第一句話卻是:"我要求工作!"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我想,以上三個例子就足以說明,一個人,即使是雙目失明了,仍然能夠做出極有意義的事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 第2節:人生 | 第3節:再談人生 | 第4節:三論人生 | 第5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 | 第6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2) | 第7節:不完滿纔是人生(1) | 第8節:不完滿纔是人生(2) | 第9節:緣分與命運 | 第10節:謙虛與虛偽 | 第11節:做人與處世 | 第12節:走運與倒黴 | 第13節:牽就與適應 | 第14節:知足知不足 | 第15節:有為有不為(1) | 第16節:有為有不為(2) | 第17節:三思而行 | 第18節:論壓力 | 第19節:論朋友 | 第20節:論恐懼(1) | 第21節:論恐懼(2) | 第22節:愛情(1) | 第23節:愛情(2) | 第24節:愛情(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