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東昏失德亡天下--蕭衍起兵以梁代齊(8)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後來,蕭寶捲昏虐日甚,專事誅殺,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徐孝嗣也心懷恐懼。部下有人勸他行廢立之事,他遲疑許久纔說:“主上昏庸暴虐,已成社稷之害,看來不廢黜他不行了。但此時斷不可妄動幹戈,傷害無辜。最好的辦法是等到皇上再出城巡遊時,突然關閉城門,然後召集百官計議,以禮廢之。”後來,他把這個意思對瀋文季說了,但瀋文季不置可否。徐孝嗣處事嚮來優柔寡斷,他見此事得不到瀋文季的支持,便不敢獨立行事。事情便這樣擱置下來了。
  這一年(499年)十月,蕭寶捲得到風聲,决定先發製人,殺掉徐孝嗣等人。乙未(二十三日)這一天,他下詔命徐孝嗣、瀋文季、瀋昭略等人入宮。瀋文季知事情敗露,卻處變不驚,舉動如常,上車時回頭對其傢人說道:“我這一去恐怕再也回不來了。”傢人紛紛痛哭流涕,目送他乘車離去。
  入宮後,蕭寶捲命嬖幸茹法珍用藥酒毒死徐孝嗣等人。瀋昭略見狀大怒,對徐孝嗣駡道:“廢昏立明,乃古今令典。你身為宰相,卻屍位素餐,無所事事,所以纔有今日之敗。”說罷,把手中酒具嚮徐孝嗣臉上扔去,駡道:“你枉為宰相,有何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我臨死也要讓你做一個破面之鬼1
  徐孝嗣辯解道:“始安王蕭遙光起事時,我想響應,便和尊叔商量,但尊叔不同意。假若尊叔贊同,豈有今日之恨1
  瀋昭略見他說出這些話來,擡眼看了看叔父,也便低頭不語。
  過了一會兒,瀋文季叔侄二人藥力發作,倒地死去。那徐孝嗣酒量甚大,喝了一鬥多藥酒,纔慢慢死去。
  事後,蕭寶捲又派人去殺他們的傢屬。徐孝嗣的兩個兒子都是駙馬,也沒能幸免。瀋昭略的弟弟瀋昭光事前得到消息,傢人勸他逃走,他不忍心捨棄老母獨自逃走,拉着母親的手悲泣不止,終於被殺。瀋昭略的侄子瀋曇亮已經逃出虎口,聽說瀋昭光被殺,仰天嘆道:“傢門屠戮殆盡,我何以獨生1也刎頸而死。
  蕭寶捲殺死“六貴”,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各自都在尋找自全之策。太尉、江州刺史陳顯達首先起兵反抗。
  陳顯達在高、武二帝時就是有名的將領,多次立有大功,因此官職不斷升遷。他為人謙厚有智計,自以為出身低微,每次升官都面有愧懼之色。他經常告誡子女說:“我本意並不及此,你們出外不要招搖1但傢族豪富之後,他的幾個兒子仍免不了富貴子弟的紈絝之氣,經常與一些人在一起比牛賽馬,競相奢侈。他知道後很生氣,對他們說:“這些事都是王、謝等世傢子弟幹的,你們不能這樣做1他把麈尾、蠅拂一類東西都搜出來燒了。
  齊明帝即位後,大殺高、武子孫。陳顯達身為高、武舊將,內懷畏懼,更加謹慎小心。他經常乘坐破舊牛車,隨從也衹用一些羸弱之人。有一次,齊明帝設宴款待衆臣,他乘酒嚮齊明帝藉枕頭休息。枕頭拿來後,他撫摸着枕頭說:“臣年已老,富貴已足,再無所求。請陛下將這個枕頭賞賜給我,作為枕屍之用。”齊明帝聞言大驚,忙對左右侍從說道:“陳老將軍喝醉了,快扶他下去休息。”
  這次宴會以後,陳顯達以年老體衰為由,請求齊明帝準予致仕(周禮:大夫七十而致仕。即退休),齊明帝沒有批準。
  王敬則起事時,陳顯達正受命和北魏作戰。始安王蕭遙光擔心他響應王敬則,建議齊明帝將他追還建康。王敬則叛亂很快被平定,齊明帝也就沒有調回陳顯達。陳顯達得知這一消息,更加憂懼,以至患玻他想盡早結束這種憂心忡忡的日子,也不令醫生診治,以求一死百了。不料,疾病竟不治自愈。
  蕭寶捲即位,日以屠戮大臣為事。陳顯達更不願意返回建康。不久,蕭寶捲任命他為江州刺史。陳顯達聞訊,心中甚為高興。
  徐孝嗣等人被殺後,人們紛紛傳言蕭寶捲要派兵襲擊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西南)。陳顯達聞訊,决定先發製人。這一年十一月十五日,陳顯達舉兵討伐蕭寶捲。又發佈文告,列舉蕭寶捲的罪惡,同時擁立建安王蕭寶寅(蕭寶捲的六弟)為帝。接着,陳顯達揮師東下,在采石(今安徽當塗縣北)打敗禁軍將領鬍鬆,迅速進軍落鬆崗(今江蘇南京市內)一帶。蕭寶捲十分驚慌,急調各路兵馬保衛建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
目錄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毒美人禍亂邦國(1)毒美人禍亂邦國(2)
毒美人禍亂邦國(3)毒美人禍亂邦國(4)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