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记 》 我是湖南人 》
第93節:嶽麓書院經世濟用(1)
王紀卿 Wang Jiqing
嶽麓書院鼓吹經世濟用,也為商人鼓掌。
湖湘文化充滿了激越的進取精神。到了距今大約一千年的時候,湖湘學派的創立,為湖湘文化註入了理性和思考的成分。
由於湖湘學派與嶽麓書院有着無法分割的淵源,因此,嶽麓書院也就成為湖湘文化的一座著名的論壇。
嶽麓書院正式創立於公元976年,歷經宋、元、明、清各代,到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然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千年歲月,弦歌不絶,故有“千年學府”的稱號。
一千年,似乎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但與湖南人三百萬年的歷史相比,卻又非常短暫。不過,嶽麓書院千年的歷史,已經使它超過了法國巴黎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年齡,也足以使它留下朱熹、王陽明、周敦頤這些大學者的足跡,使它一度成為中華文明的學術中心,培養出很多“傳道濟民”的人才。
一千多年的歷史,給了嶽麓書院許多的殊榮,中國大批的政治人才和思想精英,從它的院捨裏,意氣風發地走嚮了文明開化的前沿。思想傢王夫之,愛國思想傢魏源,政治傢陶澍,外交傢郭嵩燾,軍政傢曾國藩、左宗棠、鬍林翼,維新派志士唐纔常,革命先鋒陳天華、蔡鍔,教育傢楊昌濟,都在嶽麓書院接受過培訓。嶽麓書院靠着這些精英,證實了朱熹做出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預言。
有人說,嶽麓書院之於中國,就好比牛津和劍橋之於英國,哈佛與耶魯之於美國。還有人說,嶽麓書院對於人才的造就,勝過北大和清華。這些話出自湖南人之口,未免有自誇之嫌,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嶽麓書院值得湖南人引以為自豪,總是一個事實。
今天的嶽麓書院,在教育體製上當然已經現代化了,但表達書院精魂“實事求是”的匾額,依舊巍然高懸。它在呼喚人們保持一種樸素的學風,在千年以後的今天,繼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嶽麓書院的存在,固然是湖湘學派的一個象徵,但也是傳播湖湘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由於湖湘文化兼收並蓄的特質,嶽麓書院沒有成為某一個學派的聖殿,而是成為一個有助於湖湘文化吸收各種學識的論壇。人們在這裏可以討論“知行合一”,也可以鼓吹“無其器則無其道”;既可以在這裏萌生政治改良的念頭,也可以立下經世濟用的宏願;這裏響起過維新志士的聲音,也曾回蕩着推翻帝製的吶喊;誕生在歐洲的馬剋思主義,也曾在這裏最早燃起中國人共産主義思想的火花。
由於嶽麓書院繼承了湖湘文化的包容性,它得以成為湖湘文化的一個標志。由於嶽麓書院是一個論壇,它又得以成為一個容許學子們自由吸取各種學派思想精華的教育基地。它的這種功能,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開闊思維的湖南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它也為湖南人重視教育的傳統,開出了一條先河。
嶽麓書院的誕生,本身就是中國的一個創舉。從中唐到五代,湖南先後建立了石鼓書院和嶽麓書院,是中國記載中最早出現的書院。
兩宋時期,也是湖湘地方文化以鮮明的特色在全國引起關註的時期。這個時期,湖南出現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重要理學派別——湖湘學派。
中國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是北宋年間一個地道的湖南人,但是因為他的主要活動不在湖南而在江西,對湖南本土的影響不是很大。到了南宋,從福建遷居湖南的鬍安國與鬍宏父子,仿佛是為了使理學回歸故土,把周敦頤所開創的理學傳到湖南,並創立了湖湘學派。鬍宏的弟子張軾,也從四川來到湖南,致力於理學的研究與傳播。張軾這個人的生平,人們似乎知之不多。如今互聯網上流傳着一首題為《立春偶成》的詩,就是張軾的作品。當代人喜歡這首詩,大約是因為這首詩不僅給人以熱愛生活的美感,同時也有能催人上進的緣故: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緑參差。
大約就是從鬍安國父子和張軾的時代起,湖湘文化中開始註入了理性的成分。
宋代最重要的文化特徵,是理學的形成。這個學派把“理”當作宇宙的最高本體,以“理”為哲學思辨的最高範疇。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精緻、最高備的理論體係。湖湘學派是理學的一個重要流派,他在長沙地區形成以後,對湖湘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鬍安國、鬍宏父子是福建崇安人。1097年,鬍安國進士及第,踏入仕途,遷居潭州城南,提舉湖南學士,在官六年。以後還任過中書捨人等職。如果仕途順利,也許他就不會研究學問。但他在官場中混得不好,晚年幹脆辭職退隱,致力於學術研究。
北宋末年,黃河流域戰爭頻仍,中原士人紛紛南下,給長江流域的文化興盛創造了機遇。鬍安國也於南宋建炎年間,即公元1127年到1130年之間,率領傢人和弟子,從荊門來到湖南,在湘潭建起碧泉書院,由此在湘潭前後居住了三十年。然後,他又在衡山山麓開辦了文定書院,以講學撰述為業,除自己的子侄鬍寅、鬍宏、鬍憲等外,還吸引了衆多湖湘士子前來就學。其中僅長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資治通鑒》的譚知禮,以孝友信義著稱的黎明等。
由於鬍安國的弟子門人衆多,湖湘學派就奠定了基礎,成為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學派別。1138年春,鬍安國在湖南逝世,葬於湘潭陰山。他的傳世著作有《春秋傳》、《資治通鑒舉要補遺》等。其中《春秋傳》是他以畢生精力纂修而成,成為元明兩朝科舉取士的經義定本,也是湖湘學派的代表著作。 鬍宏是鬍安國的次子,字仁仲,因長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下,人們稱他為“五峰先生”。鬍宏從小就在父親鬍安國的督導下研習經學, 1125年,二十歲的鬍宏進入太學,師從程門四大弟子之一的楊龜山,成為二程的再傳弟子。金兵南侵時,他和父兄一起遷居潭州,創辦碧泉等書院,並曾到寧鄉朱良橋鄉的靈峰書院講學。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書海出版社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湖南少年歌 | 第3節:歡迎湖南人的精神 | 第4節:湖南人的尊嚴(1) | 第5節:湖南人的尊嚴(2) | 第6節:湖南人的尊嚴(3) | 第7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1) | 第8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2) | 第9節:什麽是血性?(1) | 第10節:什麽是血性?(2) | 第11節:什麽是血性?(3) | 第12節:風水育人才(1) | 第13節:風水育人才(2) | 第14節:風水育人才(3) | 第15節:不重名利重功名(1) | 第16節:不重名利重功名(2) | 第17節:不重名利重功名(3) | 第18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1) | 第19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2) | 第20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1) | 第21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2) | 第22節:霸蠻和靈泛(1) | 第23節:霸蠻和靈泛(2) | 第24節:霸蠻和靈泛(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