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说评论 》 讀遍紅樓 》
為伊消得人憔悴(11)
鬍文彬 Hu Wenbin
(4)《紅樓夢》第27回寫黛玉葬花,第70回又有黛玉重建桃花社的故事。這不禁使人想起《楝亭詩鈔》捲三中的《題柳村墨杏花》詩來。詩云:“勾吳春色自苴,多少清霜點鬢華。省識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塚葬桃花。”詩中“春色”點明時間,“女郎”句又說明其性別,真可為黛玉葬花、重建桃花社作註了!
(5)《紅樓夢》第78回有寶玉撰《姽嫿詞》的情節,真是無巧不成書,在《楝亭詩鈔》中
也查到了這“娩姬”二字。《使院種竹》詩中有句云:“流光上琅開,姽嫿如刺綉。”由此看來,曹雪芹給賈寶玉安排寫“姽嫿將軍詞”可能還與他的祖父曹寅對“姽嫿”的熱愛有點關係呢!
(6)《紅樓夢》第17回賈政遊大觀園經過稻香村時,流露出嚮往農村風光,大有歸農之意。如果將曹寅所寫的《東臯草堂記》的文字同賈政的歸農思想合在一起,那又是多麽的一致!宦海浮沉,風波之懼,産生這種思想恐怕不止是曹寅,賈政所代表的也不止曹寅一人而已。
當然,上述所引詞句在前人的詩文中也可以找到出處,況且雪芹又是博覽群書的人,說雪芹用的這些詞都是采自祖父詩文中的成句,那未免有點太坐實。筆者之意在於說明曹雪芹在寫作《紅樓夢》時可能受到他祖父詩文的影響。一隅之見,聊備一說耳。
1979年1月2日
畫石詩化楝亭詩
——《楝亭詩鈔》與《自題畫石詩》
自從《自題畫石詩》作為曹雪芹的佚詩公諸於世以來,紅學研究中頗有一些爭議。不少同志認為此詩可能是偽造,托名於曹雪芹。當然,也有人認為是曹雪芹的詩作,並為得見雪芹的一首完整“佚詩”而高興。最近讀到《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二輯上發表的思藻的《(自題畫石詩)探源》一文,覺得很有說服力,說明“這首詩,决不是曹雪芹寫的。”
思藻在《探源》一文中指出,“佚詩”首句“愛此一拳石”,“這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一句詩:‘愛此一片石’見《楝亭詩鈔》開捲第一首《坐弘濟石壁下,及暮而去》,僅僅換了一個字。”以筆者所見,不僅“愛此一拳石”是改曹寅詩句而得,恐怕詩中還有幾句也是從曹寅《楝亭詩鈔》中“化”來的。如曹寅詩中有《江村雜詠》一首,全詩是:“太古雲世界,大地兜羅綿。虛白結遙想,鴻蒙橫眼前。杖藜破漾顥,一笑凌華巔。”(捲五)在《廊前手植玉蘭盛開,同人讌賞無詩自題一首》(捲四)和《遊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捲六)兩首詩中,都有“頑仙”句。前詩原句是“自署頑仙守閬風”,後詩原句是“不許頑仙茹五葷。”恰巧在《自題畫石詩》中有“溯源應太古”和“瀟灑作頑仙”兩句,這是純粹的“偶合”嗎?如果孤立起來看“太古”、“頑仙”四個字,說是偶合也未為不可,但如果同“愛此一片石”到“愛此一拳石”的改換一字的做法聯繫起來看,筆者倒以為“佚詩”作者對《紅樓夢》作者傢世、喜好是頗為熟悉的,所以作出來的詩真有點“像”出自曹雪芹的手筆。
石頭不僅為曹雪芹所愛,所嘆,在《楝亭集》中可以找出許多詠石詩句,而且那石頭似乎就是女媧遺棄的那一塊。作者與曹寅心息相通,他們都把自己看作是一塊“無材可去補蒼天”的頑石!
1981年10月5日
傢業凋零自有因
——《孫文成奏摺》記略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於1978年3月出版了一本《孫文成奏摺》,莊吉發譯註,120頁。全書收入清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六十年間奏摺二百零八件,附錄康熙朱批孫文成漢支奏摺五件;雍正朱批孫文成漢文奏摺十二件。
孫文成,滿洲正黃旗人。清聖祖康熙四十五年(1706)出任浙江杭州織造,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去職,在官二十三年。杭州、江寧、蘇州三處織造,合稱江南三織造。江寧織造曹寅與蘇州織造李煦,俱屬滿洲正白旗,曹寅為李煦之妹丈,而孫文成則為曹寅之母係親戚。康熙帝曾說,“曹寅三處織造,視同一體,須要和氣。若有一人行事不端,兩個人說他改過便罷,若不悛改,就會參他,不可學敖福合妄為。”曹李孫三傢連絡有親,皆發跡於康熙一朝,敗於雍正五年前後。藉《紅樓夢》中的話說,叫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織造官員為皇帝安插在江南三個重地的親信耳目,孫文成的使命當然也不例外。他所奏報的內容,舉凡米、麥、豆、菜、蠶絲之收成分數和時價,以及天氣晴雨、官民秘事、海疆情況等等。如康熙四十六年六月初八日,孫文成奏聞浙江絲、麥時價折:
奴才孫文成謹奏,為浙江地方生絲、麥子時事。今年生絲收成甚好,得十一分、十二分,頭等上好細絲一兩,需銀五分二釐餘。較其略粗之絲,需四分六釐餘。麥子收成亦好,皆得九分十分。麥子一石,需銀五錢六錢左右。面粉一斤,需銀七釐八釐左右。今年雨水適合稻穀甚好,謹此奏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 捲首絮語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書係自愧而成 | |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 | 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 | 智而通則悟 | | 難得糊塗 | 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 | 實非別書之可比 | |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 | 尤氏心內有什麽“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樂極生悲 | 裙釵一二可齊傢 | | 萬不可奢華過費 | 敏探春“興利除弊”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 | 不過實錄其事 | 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 | 娶妻當如薛寶釵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