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读遍红楼   》 为伊消得人憔悴(11)      Hu Wenbin

  (4)《红楼梦》第27回写黛玉葬花,第70回又有黛玉重建桃花社的故事。这不禁使人想起《楝亭诗钞》卷三中的《题柳村墨杏花》诗来。诗云:“勾吴春色自苴,多少清霜点鬓华。省识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诗中“春色”点明时间,“女郎”句又说明其性别,真可为黛玉葬花、重建桃花社作注了!
  (5)《红楼梦》第78回有宝玉撰《姽婳词》的情节,真是无巧不成书,在《楝亭诗钞》中
  也查到了这“娩姬”二字。《使院种竹》诗中有句云:“流光上琅开,姽婳如刺绣。”由此看来,曹雪芹给贾宝玉安排写“姽婳将军词”可能还与他的祖父曹寅对“姽婳”的热爱有点关系呢!
  (6)《红楼梦》第17回贾政游大观园经过稻香村时,流露出向往农村风光,大有归农之意。如果将曹寅所写的《东皋草堂记》的文字同贾政的归农思想合在一起,那又是多么的一致!宦海浮沉,风波之惧,产生这种思想恐怕不止是曹寅,贾政所代表的也不止曹寅一人而已。
  当然,上述所引词句在前人的诗文中也可以找到出处,况且雪芹又是博览群书的人,说雪芹用的这些词都是采自祖父诗文中的成句,那未免有点太坐实。笔者之意在于说明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可能受到他祖父诗文的影响。一隅之见,聊备一说耳。
  1979年1月2日
  画石诗化楝亭诗
  ——《楝亭诗钞》与《自题画石诗》
  自从《自题画石诗》作为曹雪芹的佚诗公诸于世以来,红学研究中颇有一些争议。不少同志认为此诗可能是伪造,托名于曹雪芹。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诗作,并为得见雪芹的一首完整“佚诗”而高兴。最近读到《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二辑上发表的思藻的《(自题画石诗)探源》一文,觉得很有说服力,说明“这首诗,决不是曹雪芹写的。”
  思藻在《探源》一文中指出,“佚诗”首句“爱此一拳石”,“这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一句诗:‘爱此一片石’见《楝亭诗钞》开卷第一首《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仅仅换了一个字。”以笔者所见,不仅“爱此一拳石”是改曹寅诗句而得,恐怕诗中还有几句也是从曹寅《楝亭诗钞》中“化”来的。如曹寅诗中有《江村杂咏》一首,全诗是:“太古云世界,大地兜罗绵。虚白结遥想,鸿蒙横眼前。杖藜破漾颢,一笑凌华巅。”(卷五)在《廊前手植玉兰盛开,同人讌赏无诗自题一首》(卷四)和《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卷六)两首诗中,都有“顽仙”句。前诗原句是“自署顽仙守阆风”,后诗原句是“不许顽仙茹五荤。”恰巧在《自题画石诗》中有“溯源应太古”和“潇洒作顽仙”两句,这是纯粹的“偶合”吗?如果孤立起来看“太古”、“顽仙”四个字,说是偶合也未为不可,但如果同“爱此一片石”到“爱此一拳石”的改换一字的做法联系起来看,笔者倒以为“佚诗”作者对《红楼梦》作者家世、喜好是颇为熟悉的,所以作出来的诗真有点“像”出自曹雪芹的手笔。
  石头不仅为曹雪芹所爱,所叹,在《楝亭集》中可以找出许多咏石诗句,而且那石头似乎就是女娲遗弃的那一块。作者与曹寅心息相通,他们都把自己看作是一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顽石!
  1981年10月5日
  家业凋零自有因
  ——《孙文成奏折》记略
  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于1978年3月出版了一本《孙文成奏折》,庄吉发译注,120页。全书收入清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六十年间奏折二百零八件,附录康熙朱批孙文成汉支奏折五件;雍正朱批孙文成汉文奏折十二件。
  孙文成,满洲正黄旗人。清圣祖康熙四十五年(1706)出任浙江杭州织造,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去职,在官二十三年。杭州、江宁、苏州三处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江宁织造曹寅与苏州织造李煦,俱属满洲正白旗,曹寅为李煦之妹丈,而孙文成则为曹寅之母系亲戚。康熙帝曾说,“曹寅三处织造,视同一体,须要和气。若有一人行事不端,两个人说他改过便罢,若不悛改,就会参他,不可学敖福合妄为。”曹李孙三家连络有亲,皆发迹于康熙一朝,败于雍正五年前后。借《红楼梦》中的话说,叫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织造官员为皇帝安插在江南三个重地的亲信耳目,孙文成的使命当然也不例外。他所奏报的内容,举凡米、麦、豆、菜、蚕丝之收成分数和时价,以及天气晴雨、官民秘事、海疆情况等等。如康熙四十六年六月初八日,孙文成奏闻浙江丝、麦时价折:
  奴才孙文成谨奏,为浙江地方生丝、麦子时事。今年生丝收成甚好,得十一分、十二分,头等上好细丝一两,需银五分二厘余。较其略粗之丝,需四分六厘余。麦子收成亦好,皆得九分十分。麦子一石,需银五钱六钱左右。面粉一斤,需银七厘八厘左右。今年雨水适合稻谷甚好,谨此奏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卷首絮语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此书系自愧而成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智而通则悟
难得糊涂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实非别书之可比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尤氏心内有什么“病”?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裙钗一二可齐家
万不可奢华过费敏探春“兴利除弊”三人成众,众志成城(1)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2)不过实录其事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娶妻当如薛宝钗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1)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2)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