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92節:雪上加霜,宗室操戈徒嘆息(7)      劉緒義 Liu Xuyi

  周天子的一席話說得籍談啞口無言。
  客人都走後,周天子又說:籍談的後代恐怕與福祿無緣了吧,數典忘祖啊。
  數典忘祖就出典於此。
  籍談回國後,就跟晉國的大夫、知名人士叔嚮說起了周天子。叔嚮便說:天子恐怕不得善終吧。我聽說所據以歡樂的必以此致死。現在天子把憂慮當成歡樂,又要求彝器,把憂慮當成歡樂到極點了,且不合禮啊。彝器是要嘉奬功勳的,不是因為吊喪。三年的喪禮,雖然貴為天子,服喪也要滿期,這是禮。現在天子即使不能服喪期滿,飲宴奏樂也不能太早了。禮是天子奉行的重要規範。一次行動而失卻兩次失禮,這就是忘了規範。言語用來稽考典籍,典籍用來記載行為規範。記了規範而多以言語,數典又有何用?
  叔嚮是春秋史上著名的賢大夫,能言善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晉國人,叔嚮常常代表晉君或其執政大夫做新聞發言人,並處理有關事務。因而,考察他所說過的話,同樣也要把他的立場和出發點考慮進去。雖然叔嚮的話是合理且合禮的,但不排除他是在替晉國不嚮天子進貢諱飾。
  這件事,本身是晉國無禮,其他諸侯國都嚮天子有所貢獻,唯獨晉國沒有。要知道,此時的周天子主要靠各諸侯國進貢度日。因此,天子不可能不問。而且這一問,問得籍談無言以對,可以說是切中要害。
  如果撇開周王室當時的環境,叔嚮的話確實也道出了王室動輒失禮的窘迫處境,這可以成為預示王室不穩的徵兆。
  第二,是昭公十八年,《左傳》作者藉原伯魯不說學,來說明周王公大夫的精神面貌。這年秋天,在參加曹平公的葬禮上,有人得知周大夫原伯魯根本不愛學,有人回去跟魯國的閔子馬說起,閔子馬就說:周朝恐怕又要發生動亂了。"必多有是說,而後及其大人"。意思是說一定是某種觀念形成了氣候,纔會傳染給貴族。古代的貴族大夫們本應擔心失去職位而勉力學習以明事理,而今的貴族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像原伯魯所說的"可以無學,無學不害",就表明了當時的貴族大夫的精神氣質到了什麽地步。所以閔子馬又說:這些貴族大夫認為不學沒有害處,因而忽視學習,得過且過,這樣就會發生陵上欺下,怎麽能不發生動亂呢?學習如同種植啊,不學習就要墮落、落後,原氏恐怕就要滅亡了吧。
  一個政府的高級官員應該說來是代表當時的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産力的,特別是在先秦那種學在官府的時代,這些人的精神氣質如何,就是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晴雨表。所以閔子馬能夠從這件事上預見到周王室即將發生動亂。
  第三,是昭公二十一年,泠州鳩論周天子"王心弗堪,其能久乎",進一步預示着王室之亂即將爆發。事情是這樣的:
  這年春秋,周天子準備鑄造無射大鐘。泠州鳩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天子大概要因心病而死了。周天子確實死於心病,這在《左傳》有記載。但泠州鳩何以得知呢?是《左傳》作者故作神秘嗎?泠州鳩說:聲音,是音樂的車輿,而鐘,是發音的器具。天子考察風俗而製作樂麯,用樂器來彙聚,用聲音來表達。小的樂器發音不細膩,大的樂器發音不粗獷,這樣纔會和諧。和諧了,美妙的音樂才能産生。因此,和諧的聲音入人耳朵而藏人心間,心裏就安樂了。太細膩了就不能使四周都聽到,太粗獷了就難以忍受,內心因此不安,不安就會生病。現在鐘聲粗獷,天子的內心一定受不了,這樣難道能長久嗎?
  什麽是無射(音亦)?無射是六律之一,亦為十二律之一。十二律分別是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周景王以之製成鐘,律中無射,故以律名名之。此鐘重而大,須用專車承載。秦滅周,此鐘搬到了長安,歷漢、魏、晉,常在長安。及劉裕滅姚泓,又移於江東,歷宋、齊、梁、陳,時鐘猶在。東魏使魏收聘梁,收作《聘遊賦》雲:"珍是淫器,無射高縣"。到了隋開皇九年平陳,又遷於西京,置大常寺,時人悉共見之。至十五年敕毀之。
  再看王子朝之亂,從昭公二十二年正式爆發,到定公八年內亂結束,歷時十九年,破壞之大,觸目驚心,從中可以看出這場內亂的復雜性。
  第一階段:昭公七年始至昭公二十二年。事雖發生在昭公二十二年,實際則萌芽於昭公七年。先是有昭公七年、十一年,單族之亂;繼之昭公十二年,原族之亂、甘族之亂;再則在昭公十八年,又有毛族之亂。從這一係列內亂來看,《左傳》的記載都表明單氏、甘氏、毛氏無道。他們是內亂的主要角色,且都是王子猛的同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