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春秋列國志傳   》 第九十二回 魏徵龐涓下云夢 公孫鞅徙木立信      餘邵魚 Yu Shaoyu

  魏王曰:“卿所舉者何人也?”徐甲曰:“大梁城東龐衡之子龐涓者,現在洛陽水簾洞鬼𠔌子處學業三年,兵機武藝為世第一,大王誠能遣使請其下山,授以元帥之職,則破齊如掃浮雲矣!”魏王從之,即令徐甲賫詔以聘龐涓。徐甲領旨徑投雲夢,不在話下。
  且說龐涓在水簾洞習業,時齊國孫武之孫名臏亦同在焉,臏寬厚重信,而龐涓暴戾不仁。鬼𠔌傳得異人三捲天書,見孫臏正直,每欲授之,又恐龐涓相爭。一日,帶孫臏臏、龐涓出遊,至廣城澤畔,鬼𠔌坐於白石之上,顧謂二人曰:“二子從學三年,未嘗聞其志,今日清閑,其各言己志,吾可因而取裁。
  ”孫臏遂起曰:“吾願明王在上,政治隆昌,便耳不聞金鐵戈馬之音,目不見烽火煙塵之亂,而臏得為太平草木,此臏志也!”鬼𠔌作色曰:“爾乃懷安處士,不足以處當今之世!”龐涓大聲出曰:“奉一人之命,握萬人之權,戰必勝,攻必取,使天下諸侯率從賓服,此涓之志也!”鬼𠔌佯笑曰:“處戰國之世,非龐生不足以成大事。”遂令道童擺石,列成陣勢,召龐涓曰:“此戰國諸侯並吞之勢,它日得志,但依此圖徵伐,則列國可並為一矣!”龐涓頓首曰:“弟子不知其術,望先生施教指示!”鬼𠔌曰:“天下大勢,西北為雄,東南次之,它日下山,先取西北,以為建本之基,然後席捲東南,則天下斂手而服。”遂以兵書三捲授與龐涓。龐涓拜謝,引車歸洞,朝夕誦讀,試演不倦。孫臏不諭其意,反疑鬼𠔌子不以兵書教己而以教龐涓也!
  會徐甲到洞,鬼𠔌延人草堂,各序禮畢,問曰:“大夫何國王臣,辱臨小洞,有何見諭?”徐甲曰:“下官乃魏國大夫徐甲也!久聞先生高徒龐涓,從遊有年,兵機出類,今奉王命聘召下山,議論政事!”鬼𠔌大喜!忙召龐涓,謂曰:“大丈夫勤學壯行,今魏王有詔召子,子宜下山,匡扶社稷!”龐涓辭以學業未成,不可委用。徐甲再三勸諭,龐涓即辭鬼𠔌、孫臏,與徐甲下山人魏。鬼𠔌即以三捲天書傳授孫臏,令其誦讀,以備聘用。
  且說徐甲引龐涓至魏,魏王降階迎接。問曰:“寡人處戰國之世,地狹民貧,屢被齊國侵辱,久仰先生名譽,幸為寡人籌之。”龐涓曰:“臣伐齊則如囊中取物,伯魏則若决水朝東,何難之有?”魏王大悅!即封涓為東徵大元帥,與兵二十萬,謀議伐齊。龐涓曰:“臣聞欲取左則交右,此戰國率製諸侯之道也!今強秦在魏之西,現吾東伐,必乘虛虜魏。不如卑禮厚幣,遣使人秦結好,牽製其勿動兵,伐齊之後,鼓兵西攻,則秦亦可破矣!”魏王曰:“善!”遂使殿上都校尉朱亥遣人西秦。太子甲曰:“欲結兩國之好,必得能言之士,方可不辱君命,臣觀朱亥勇有餘而辯不足,似非秦使之人。臣舉一人乃衛人姓公孫名鞅即商鞅,能言善論,現為上大夫公孫座門下之客,父王必以衛鞅同朱亥入秦,庶不失魏國體面。”魏王納其奏,即以金帛數車與衛鞅、朱亥,同使西秦。公孫座諫曰:“衛鞅有大纔,大王當舉用於朝,使其商議國政,若遣之人秦,必然不返為秦謀!”魏王笑曰:“衛鞅不過口辯之士,以之處大任不亦悖乎?”遂下公孫座之諫,復詔速行。
  二子謝恩出朝,即日西往。當時,秦孝公承先朝遺業,威振四方,然中國諸侯,以秦僻在西土,俗染夷風,常不與會盟。
  孝公問群下曰:“昔我穆公,修文演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伯戎狄,據地千裏,天子頒賜金鼓,海內諸侯降西人貢。
  夫何至今,中國諸侯,以夷狄待秦,不通盟會。吾欲伐列國,以強秦邦,卿等誰獻奇策,為寡人謀之!”右庶長甘竜、左司空杜摯奏曰:“秦地雖廣,僻在西方,海內英傑,皆燕、韓、趙、魏,主公欲振伯業而服諸侯,必須出榜遍招天下遊士,但能獻奇計以強秦者,裂土封官,則天下豪傑皆西歸秦。於是,賢才衆聚,必能強國。”孝公大喜!即出榜以招賢士。
  衛鞅素有大志,每欲將經國之才獻與魏,魏王鄙而不用,及至出使,與朱亥行至函關,見秦之招賢榜,便有仕秦之意,及至鹹陽,入見孝公,獻上金帛。孝公問曰:“魏王所遺寡人金帛何也?”衛鞅曰:“寡君以秦魏連界,久失音問,故遣小臣貢上微禮,聊備起居之敬!”孝公受其禮物,令衛鞅、朱亥宴於殿上。朱亥形體壯大,飲食似豹虎,舉箸食肉無遺。孝公見其量大,乃戲之曰:“使臣尚能再飯乎?”朱亥對曰:“大丈夫死尚不怕,何懼酒肉乎?”孝公再賞豚肩鬥酒,朱亥頃刻啖之。衛鞅與秦之文武獻酬接論,對答如流。孝公自思得此二人,必能定國。
  次日,二人入朝謝恩,孝公問曰:“孤聞雲扶竜行,風從虎生,吾秦乃大伯之國,二公皆經綸之器,倘不以魏為念,委質於秦,扶寡人以展其志,孤必裂土封爵,豈不勝為魏之下僚乎?”魏鞅久有降秦之志,聞孝公之語,但俯伏不對。朱亥乃厲聲曰:“臣聞父教子孝,君教臣忠,未聞有君令臣叛者也!明公欲臣降秦,有死而已!”孝公欲嚇其降服,故不斬首,令囚朱亥於虎圈。武土即押亥人圈,圈中有二虎,見亥入圈,爭欲啖之,亥即怒發衝冠,大喊一聲,如雷震地,其虎咆哮數聲,逡巡遠伏,亥在圈中立一晝夜,二虎不敢近視。
  孝公聞知,次日取出,令其降秦,朱亥不屈,孝公喝令斬之。大夫景監曰:“圖王爭伯,各為其主,主公豈可囚人賢使而塞來聘之路。且觀衛鞅有管仲之才,主上誠能尊禮任用之,足可定伯,何必務求朱亥乎?”孝公俯思良久,令取金帛,厚待朱亥,遣歸,即拜衛鞅為左庶長。問曰:“卿何策以強吾國,試與我獻之!”衛鞅曰:“臣欲獻帝王之道,君必不行。當今海內鼎沸,群雄爭伯,然非富國強兵之法,則伯道又不行矣!”
  孝公曰:“何為國可富而兵可強?”鞅曰:“國無定法,皆由賞罰不行。今分百姓五傢為保,十傢相連,一傢有罪,九傢俱要發首者重賞,隱匿者腰斬,百姓既不相犯。使其男務農耕,女務蠶桑,多緻粟帛者則收入官府,免其差役;其懶惰者,並收其妻子為官奴婢。凡有徵戰,不論軍民,能退一敵者,即賞官一級,有退一步者夷三族。及百姓凡有私下爭鬥者,不論麯直,並皆處斬。自公卿以下,一人有罪,坐其妻子,此法既行,民知務本,又勇於公戰,而不敢私鬥,此富強之大略也!”孝公將條陳之法細審一遍曰:“卿法甚善,但恐百姓溺於故習,不樂奉行耳!”鞅曰:“是何言也?夫民不可與樂成,今法一立,有功者雖仇怨必賞,有罪者雖強橫必罰,如此行過三年,秦若不強,兵若不盛,鞅請甘罪!”
  孝公嘉納其策,令鞅編定法律,施行於邦內。衛鞅退編數十餘條,呈上孝公,令在次月朔旦施行。鞅曰:“信者治國之器,今邦內百姓,但守常法,一聞新法,必有不肯奉行者。宜先立三丈之木於西門,出令定賞。”百姓不知其故,皆不敢動手徙木,過三日又出令,能徙此木於北門者,賞金五百兩,百姓又不動。有一賢民出曰:“秦法素無重賞,今忽行此令,必有計議,决不失信!”即令子弟移木於北門,孝公即令有司,賞以五百金。百姓皆驚懼,至朔旦,果頒新法。百姓行至數月,皆有不便,欲訴於朝,又恐見誅。衆老者曰:“主上感衛鞅以變法度,必不肯許。不如訴於太子,令太子轉奏朝廷。”衆皆從之。訴於太子,太子虔極惡衛鞅變法,遂令百姓循行舊法,不必拘守新律。鞅告孝公曰:“法之不行,自上撓之,今太子私結下民,擅禁新法,刑當處斬,但太子不可加刑,請治其師傅!”孝公大怒!喝令黔其師傅公孫賈,其訴法之百姓三千餘人,盡流於海濱,畿內百姓,各皆依法而行,不敢異議。衛鞅又告哀公廢井田,開阡陌,更為稅法,孝公皆準其言。行至期年,國中強富,路無盜賊,不在話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蘇妲己驛堂被魅 雲中子進斬妖劍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裏城
第三回 紂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脫囚歸歧周第四回 西伯建臺鑿池沼 子牙避紂隱磻溪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災 西伯侯初聘姜尚第六回 西伯再訪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第七回 周武王議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陽 孟津河白魚入舟
第九回 太公遺計收五將 紂王拜將徵西歧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誅管蔡 成王感變啓金滕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第十四回 穆王西遊昆侖山 楚人大戰麒麟𠔌
第十五回 周穆王趙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國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臺李巫監謗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徵儼狁 薑皇后脫簪諫王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第二十回 穎考叔捨羹悟主 州籲恃寵弒桓公
第二十一回 衛石碏仗義殺子 陳穆公以婚救衛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第二十三回 鄭太子救齊辭偶 鄭祭仲殺婿逐君第二十四回 魯桓公入齊遭弒 齊襄公出狩遇怪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