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 》
第92节:第七章 情商时代(13)
凌志军 Ling Zhijun
7.如果有证据证明我应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将改变。
看来事情真的像周克所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争吵,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习如何理解别人的想法。他们长大以后,当总统要辩论,当议员也是辩论,在公司里做一个职员,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这是每一个学生应当学习的才能。”
那些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又来到微软工作的中国学生,有个共同的体验:中国学生最大的弱点之一,是不会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他们来到异国他乡,在开始的时候,大都以为自己的不善交流是因为受制于语言。可是等到语言已经纯熟,还是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于是反过来思考自己的全部读书经历,发现在那条漫长的道路上,的确是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学习沟通。
下面是几个在美国微软公司总部工作的中国人的感受:
“你要说交流的能力从哪里来,我认为第一是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这跟语言没有关系。”韩这样说,“第二才是语言能力。”几年前,韩曾在几十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麦肯锡公司,后来又在几十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微软公司。他把这些全都归功于他的表达自己的能力。
“在美国,一个工程师和一个经理的区别有两个,一个是沟通能力;一个是领导才能。”潘正磊说,“中国人都很勤奋,但是他们整天不说话,就是完成老板交给的事情,很少想到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她列举微软公司雇员中的一千多个中国人,从普通工程师升迁到经理位置的人极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太含蓄,不善与人交流”。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听话’,不要抢着说话、要让大人先说。”周克说,“如果是在单位,那就要让资格老的人先说。老张还没说话呢,有你说话的份吗?这样一来,把中国的孩子弄得个个毕恭毕敬,其实这是害了孩子。”
周克现在是微软公司视窗检测技术小组的总监。过去这些年里,此人之所以能不断升迁,除了技术,就是学会了与人沟通。刚来微软的时候,他和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开会一声不吭。有一天老板问他:“你是不是蠢?”
周克说:“不蠢啊!”
老板说:“为什么你开会不说话?”
周克说:“我刚来,觉得自己应该谦虚。”
老板说:“我不需要你的谦虚,我需要你的想法。”
从那以后,周克花了很大力气来改正这一点。“这个老板给了我启蒙的一课。”他这样说。
现在,总是有些来自中国的工程师问他:“我很努力,怎么就升不上去啊。”
他只问他们一句:“你开会的时候说话吗?”
优秀的代价
他们也许是在用情商交换智商,得到了高分,却也养成了很多毛病。这种代价是很可怕的。
——凌小宁
雷德蒙郊外的那块大草坪上,欢声笑语响成一片。16个足球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这里,规模浩大。每天傍晚,球场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凌小宁带着孩子也来到这里。两个儿子,川川和山山,都在美国读书,一个11岁,一个7岁,都喜欢足球,所以每周至少四天到这里来训练,星期天还要来参加比赛。
现在,球场上的比赛正在进行。斜阳下,孩子们身披万道金光,奔跑跳跃。有个孩子忽然倒在地上,似乎受伤了。教练一声惊呼,场上所有的孩子停止奔跑,就地蹲下,等待裁判为受伤的孩子检查。一会儿,那个孩子站起来,走出场外,脚下一瘸一拐。场内场外的孩子们全都鼓起掌来,为那下场的孩子祝福。
这小小的插曲并非偶然,它是美国小学教育的一部分。这可以从我们和小宁的对话中看出来:
问:川川和山山在美国的学校里学了什么?
答:山山上小学的第一天回来,我问他学了什么。他说老师教给他们一句话,“不要伤害别人,不要伤害一个人的身体,也不要伤害一个人的内心。”他上学第一天,就是学了这么一句话。
问:中国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老师最可能对他们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一个好成绩。”
答:我真希望你有机会去看看美国的小学。他们的教室里非常自然,墙上贴了各种东西,五颜六色的,不是什么科学家,也不是什么爱国主义,都是告诉你怎么做人、人要正直,实际上讲的就是情商。有一次我去山山的学校开家长会,坐在那个教室里,看着墙上的那些东西,特别有感触。你看了以后也会有感触,他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
几天后,在李开复的女儿德亭的学校——库格小学,我们看到墙上贴着一些格言,字很大,颜色鲜艳,所以异常醒目:大方、友善、诚实、自重、合作、自控、责任、同情心、坚韧。我们后来把这件事告诉朱丽叶的儿子沃伦,他说:“我的学校没有把这些话贴在墙上,但是我们也是这样的宗旨。”库格小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和沃伦的中学不在一个社区,但是两所学校的教育宗旨竟是如出一辙。看来事情真像凌小宁说的,学校是把目光集中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库格小学每天早上9点钟上课,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教室的中央有个圆桌,学生们围坐桌前,老师也坐在学生中间。尽管墙上挂着一个巨大的黑板,但老师并不使用,也不站起来照本宣科,她只在自己手里拿一块小白板,就像孩子手中的画板一样,一边说,一边在上面写,然后竖起来给孩子看。整个教室洋溢着一种既亲密又轻松的气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1) | 第2节:前言(2) | 第3节:第一章 “起跑线”(1) | 第4节:第一章 “起跑线”(2) | 第5节:第一章 “起跑线”(3) | 第6节:第一章 “起跑线”(4) | 第7节:第一章 “起跑线”(5) | 第8节:第一章 “起跑线”(6) | 第9节:第一章 “起跑线”(7) | 第10节:第一章 “起跑线”(8) | 第11节:第一章 “起跑线”(9) | 第12节:第一章 “起跑线”(10) | 第13节:第一章 “起跑线”(11) | 第14节:第一章 “起跑线”(12) | 第15节:第一章 “起跑线”(13) | 第16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1) | 第17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2) | 第18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3) | 第19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4) | 第20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5) | 第21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6) | 第22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7) | 第23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8) | 第24节: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9)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