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92节:雪上加霜,宗室操戈徒叹息(7)      Liu Xuyi

  周天子的一席话说得籍谈哑口无言。
  客人都走后,周天子又说:籍谈的后代恐怕与福禄无缘了吧,数典忘祖啊。
  数典忘祖就出典于此。
  籍谈回国后,就跟晋国的大夫、知名人士叔向说起了周天子。叔向便说:天子恐怕不得善终吧。我听说所据以欢乐的必以此致死。现在天子把忧虑当成欢乐,又要求彝器,把忧虑当成欢乐到极点了,且不合礼啊。彝器是要嘉奖功勋的,不是因为吊丧。三年的丧礼,虽然贵为天子,服丧也要满期,这是礼。现在天子即使不能服丧期满,饮宴奏乐也不能太早了。礼是天子奉行的重要规范。一次行动而失却两次失礼,这就是忘了规范。言语用来稽考典籍,典籍用来记载行为规范。记了规范而多以言语,数典又有何用?
  叔向是春秋史上著名的贤大夫,能言善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晋国人,叔向常常代表晋君或其执政大夫做新闻发言人,并处理有关事务。因而,考察他所说过的话,同样也要把他的立场和出发点考虑进去。虽然叔向的话是合理且合礼的,但不排除他是在替晋国不向天子进贡讳饰。
  这件事,本身是晋国无礼,其他诸侯国都向天子有所贡献,唯独晋国没有。要知道,此时的周天子主要靠各诸侯国进贡度日。因此,天子不可能不问。而且这一问,问得籍谈无言以对,可以说是切中要害。
  如果撇开周王室当时的环境,叔向的话确实也道出了王室动辄失礼的窘迫处境,这可以成为预示王室不稳的征兆。
  第二,是昭公十八年,《左传》作者借原伯鲁不说学,来说明周王公大夫的精神面貌。这年秋天,在参加曹平公的葬礼上,有人得知周大夫原伯鲁根本不爱学,有人回去跟鲁国的闵子马说起,闵子马就说:周朝恐怕又要发生动乱了。"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意思是说一定是某种观念形成了气候,才会传染给贵族。古代的贵族大夫们本应担心失去职位而勉力学习以明事理,而今的贵族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像原伯鲁所说的"可以无学,无学不害",就表明了当时的贵族大夫的精神气质到了什么地步。所以闵子马又说:这些贵族大夫认为不学没有害处,因而忽视学习,得过且过,这样就会发生陵上欺下,怎么能不发生动乱呢?学习如同种植啊,不学习就要堕落、落后,原氏恐怕就要灭亡了吧。
  一个政府的高级官员应该说来是代表当时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特别是在先秦那种学在官府的时代,这些人的精神气质如何,就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晴雨表。所以闵子马能够从这件事上预见到周王室即将发生动乱。
  第三,是昭公二十一年,泠州鸠论周天子"王心弗堪,其能久乎",进一步预示着王室之乱即将爆发。事情是这样的:
  这年春秋,周天子准备铸造无射大钟。泠州鸠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天子大概要因心病而死了。周天子确实死于心病,这在《左传》有记载。但泠州鸠何以得知呢?是《左传》作者故作神秘吗?泠州鸠说:声音,是音乐的车舆,而钟,是发音的器具。天子考察风俗而制作乐曲,用乐器来汇聚,用声音来表达。小的乐器发音不细腻,大的乐器发音不粗犷,这样才会和谐和谐了,美妙的音乐才能产生。因此,和谐的声音入人耳朵而藏人心间,心里就安乐了。太细腻了就不能使四周都听到,太粗犷了就难以忍受,内心因此不安,不安就会生病。现在钟声粗犷,天子的内心一定受不了,这样难道能长久吗?
  什么是无射(音亦)?无射是六律之一,亦为十二律之一。十二律分别是黄锺、大吕、太簇、夹锺、姑洗、仲吕、蕤宾、林锺、夷则、南吕、无射、应锺。周景王以之制成钟,律中无射,故以律名名之。此钟重而大,须用专车承载。秦灭周,此钟搬到了长安,历汉、魏、晋,常在长安。及刘裕灭姚泓,又移於江东,历宋、齐、梁、陈,时钟犹在。东魏使魏收聘梁,收作《聘游赋》云:"珍是淫器,无射高县"。到了隋开皇九年平陈,又迁於西京,置大常寺,时人悉共见之。至十五年敕毁之。
  再看王子朝之乱,从昭公二十二年正式爆发,到定公八年内乱结束,历时十九年,破坏之大,触目惊心,从中可以看出这场内乱的复杂性。
  第一阶段:昭公七年始至昭公二十二年。事虽发生在昭公二十二年,实际则萌芽于昭公七年。先是有昭公七年、十一年,单族之乱;继之昭公十二年,原族之乱、甘族之乱;再则在昭公十八年,又有毛族之乱。从这一系列内乱来看,《左传》的记载都表明单氏、甘氏、毛氏无道。他们是内乱的主要角色,且都是王子猛的同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