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到古代中国去旅行 》
俗雅的借鉴(3)
伊永文 Yi Yongwen
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清改琦《红楼梦图咏》中薛宝钗画像此词抒发薛宝钗自比春光中无根的柳絮,一有时机,便借此直上青云的胸襟,这在当时女子中是不同凡响的。
两首词虽同一词牌名,可是两种风格;两个人,一男一女,虽差距甚远,但灵气却相通。一是借风筝腾空抒怀,一是借柳絮升空表志。一是公开批评浪荡子不了解他的高远志向,坦白直露;一是借景抒情,委婉曲折,显示出了女性的细腻。两词写作手法虽不同,但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无据可考曹雪芹是否读过《夷坚志》,可是从《红楼梦》中穿插的大量酒令、灯谜、诗词来看,能否说明曹雪芹在进行《红楼梦》的创作准备时,阅读过大量的笔记小说?毫无疑问,曹雪芹是吮吸着笔记小说的精华的,《夷坚志》也许就是其中的一部吧?在中国文学史上,俗雅之间的交融、转化是一条基本规律,俗雅之称亦是相对而言的。如相对于文言的《夷坚志》等笔记文学,《红楼梦》可称之为俗,而相对于民间说唱文学,又可称为雅了。“俗”文学常常向“雅”文学提供养料,而一旦“雅”文学形成,它又可能给“俗”文学提供创作的范例。如从清代车王府所藏“曲本子弟书”来看,几乎所有的古典名著,都有“曲本子弟书”的阐释之作,如红拂私奔、贵妃醉酒、舌战群儒、坐楼杀惜、红娘寄柬、海棠结社,这些故事均被衍化成为可供演唱和欣赏的优美韵文。伍子胥、白居易、赵匡胤、崔莺莺、孙悟空这些人物形象,均由“子弟书”作者以自己的审美趣味,以通俗化的笔法,加以重新调整,再次塑造。二十八回的《全扫秦》中,岳飞英魂显灵,秦桧受尽痛疼,并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万载千秋人唾骂,若要翻身万万难”。这样的《全扫秦》,无疑成了另一部弘扬忠烈、抨击奸臣的范本,它是说唱“俗”文学向《说岳全传》等“雅”文学借鉴的成功之作。正是这样的俗雅之间的相互交融、转化,才使人们看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多样而又多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绝技(1) | 绝技(2) | 绝技(3) | 伎巧(1) | 伎巧(2) | 宋元玩具(1) | 宋元玩具(2) | 宋元玩具(3) | 李开先与笑话(1) | 李开先与笑话(2) | 李开先与笑话(3) | 明清象声(1) | 明清象声(2) | 明清象声(3) | 高尔夫球源何在(1) | 高尔夫球源何在(2) | 高尔夫球源何在(3) | 高尔夫球源何在(4) | “叶子戏”的演变(1) | “叶子戏”的演变(2) | “叶子戏”的演变((3) | “汉文化圈”的交流(1) | “汉文化圈”的交流(2) | “汉文化圈”的交流(2)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