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 六 “模範”暴君(1)      陳羨 Chen Xian

  劉休範被消滅,宋文帝子輩的勢力在宋國境內徹底結束。劉氏子孫的自相殘殺還有一個小尾巴,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在此之後又發動了一場小型叛亂。
  劉景素是文帝七子劉宏的長子。我們說過,劉宏在他那一輩王爺中算是相當幸運的,因為多病早死,對哥哥劉駿又一直非常擁戴,所以死後子孫也得到了不少好處。劉昱做皇帝時,文帝的孫輩也已凋零殆盡,劉景素排行最長,他自己也頗有不可一世的架勢。他任南徐州刺史,出鎮京口,便積蓄力量,招攬人才,拉攏各方勢力,以期尋找機會奪取帝位。劉休範叛亂,他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以進京勤王為名,聚集軍隊,實際上是坐山觀虎鬥。亂事平定,他未真正出過一分力,卻被升為鎮北將軍。
  京口離建康很近,劉景素時時刻刻關註朝廷中的形勢。原先還算老實的劉昱自從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年底加了元服之後,其本性就開始真正暴露出來了。
  加元服,也稱“行冠禮”,是古代男性成人的一個重要儀式。加元服之前一般視為未成年人,是不戴帽子的,而之後就需要在公開場合戴帽,而且行事也要以成人的禮節來要求。加元服的時間並不固定,因人而異,早的有十歲的,晚的也有到二十歲纔進行的,各朝各代也有變化,一般為十三到十六歲。像前面提到的“元兇”劉劭就是在十三歲加的元服,劉昱由於比較早就做了皇帝,所以加元服的時間也早了一年,元徽二年他纔十二歲,就做了成年人。(雖然與北朝的那些十一二歲就開始監國,十三四歲就大婚生子的太子們相比,其實也並不算很早了。)
  禮節上說你是大人,偏偏心智遠未成熟,這可就相當的危險了。劉昱愛玩,帝王的身份顯然礙事,一出門,就得前呼後擁,儀仗隊一走就是大半天。對劉昱而言,這簡直是“災難”——既耗精力,又煞風景!他堅决“蔑視”這類形式主義,從元徽三年開始就頻繁微服出遊,身邊衹帶最親近的幾名小廝,每次出去一走就是幾十裏的路,集市、荒郊到處跑,早出晚歸,不知所終。起初陳太妃還能坐着竹車跟在後頭,多多少少起些監督作用,到後來根本追不上騎着馬、跑得飛快的兒子,更是讓劉昱沒了顧忌。從早出晚歸,發展到了夜不歸宿,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劉昱在外頭也不衹是隨便觀賞風景,他的“參與意識”特別強,出門經常和左右隨從帶着傢夥,心情不爽的時候,看見路人就上去拳腳、刀斧相加,由此慘死皇帝手下的老百姓不在少數。更有荒唐之處,民間早就傳說皇帝不是先皇的親生兒子,而是李道兒的種,他並不生氣,覺得做李道兒的兒子也不錯,在民間玩樂的時候就改名,自稱李統,或者“李將軍”,其風格頗有幾分類似明朝的那位自封大將軍,荒淫絶頂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衹不過在嗜殺這一點上要超過後者。
  正史上關於劉昱的記載,其文字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我們略想一下便可推測,其實有不少描寫都是來自同一個暴君模板,自從湯武、桀紂以來,史傢就習慣套用一些明君、暴君、昏君的模板,以至於我們讀史的人看得上句都能猜出下句。劉昱是事實上劉宋的亡國之君,新興王朝為凸顯改朝換代的合法性,使用的模板就更為典型,難免極盡抹黑之常事。比如史載他所喜好的虐刑,就可以比肩史上任何一位暴君:刺骨頭、椎陰部、鑿腦袋、鋸脖子,無一不是讓人看着都會心驚膽戰的刑罰。我們在這裏可以勉強為劉昱說句公道話,這些反人類的罪行他未必都曾一一犯過,但他的確殘殺了不少反對他的人。
  於是建康城內外出現了一種論調,認為劉昱的皇位早晚要丟掉,劉景素將入繼大位。當然劉昱身邊的人可不這麽想,尤其是劉彧時代的舊臣楊運長、阮佃夫,一心想的是藉着皇帝年幼,可以專權,若是劉景素即位,肯定無法操控,所以暗地裏對他防着一手。劉景素手下的將軍王季符因為違反了劉景素的命令,發生了矛盾,就到建康密告劉景素要謀反。楊運長和阮佃夫就要求藉此出兵討伐,然而手握兵權的蕭道成和袁粲等人則認為證據不足,不可偏聽一面之詞,不同意草率用兵。爭執不下,最後折中,劉景素徵北將軍的頭銜被撤銷。
  如此一來,劉景素危機感更強,促使他加緊行動。他聯繫了朝野不少武將,幾次想乘着劉昱出遊發動暗殺、奪權,可惜得不到四貴等軍政要員的支持,屢屢因為考慮不周而被迫取消。到了元徽四年(公元476年)七月,劉景素終於按捺不住,决定大舉起兵了。
  僅從這一點,便可看出這位所謂衆望所歸的王爺其實政治素質並不高,戰略思想混亂。他先前猶豫再三都沒有行動,這次卻衹因被人鼓動一下就跳起來了。原來京城中的羽林監(掌管羽林軍騎兵的要職)坦祗祖與劉景素早有密謀,久居建康,生怕有變故,就帶着幾百名手下兵士從建康潛逃到京口,對劉景素說:“現在京城內外已經潰亂,希望王爺以平亂為名,早入京師1劉景素馬上信以為真,也不派幾名探馬去偵察一下真實情況,就認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動員了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準備嚮建康城進發。
  情報不明,缺乏後繼,等待劉景素的衹能是滅亡。建康城裏的楊運長等人早就註意到坦祗祖圖謀不軌,他一叛逃,就料定劉景素一定會造反,立即宣佈內外戒嚴。蕭道成統領臺城大軍出屯玄武湖,以冠軍將軍黃回、任農夫、左軍將軍李安民率領步軍,右軍將軍張保率領水軍,水陸兩路同時嚮京口方向撲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從南北對峙說起一 劉裕發跡(1)
一 劉裕發跡(2)二 桓玄的野心(1)
二 桓玄的野心(2)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1)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2)四 強國之本(1)
四 強國之本(2)五 拓跋珪功過(1)
五 拓跋珪功過(2)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1)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2)七 盧循之亂(1)
七 盧循之亂(2)八 二劉相爭(1)
八 二劉相爭(2)九 翦除異己(1)
九 翦除異己(2)十 討滅宗室(1)
十 討滅宗室(2)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1)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2)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