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小说 海公案   》 第九十二回 張太師蓋棺詐死 海操江復任微行      李春芳 Li Chunfang

  為姦為佞苦營求,禍到頭來死便休。
  今日蓋棺還不死,豈伊不死學莊周。
  且說皇爺聽海瑞陳奏,一一依議,傳旨:剋期宣進徐王兄,先即速帶羽林軍去抄張居正傢産;一面準備夾底棺木,將張居正放於底下,上面用銅封好。海爺領了金銀緞帛,押着棺木,來到楊營。
  楊豹接入帳中,謝過賞賜,便對海爺道:“海大人,不知姦相怎生面目?求開棺蓋,與末將一觀。”海爺道:“這也不必了。二位將軍,老夫備有水酒,帶同門下林天佐,與二位送行。”說罷,就命傢將排酒。楊、焦二將領了酒席,立刻傳令兵馬退回。
  海爺帶棺木回朝,面奏皇爺道:“臣蒙聖旨,犒賞楊傢兵馬,並驗棺木,他已遵旨退兵了。”皇帝聽奏大喜,忙令內監打開棺木,放出張居正,令他速速回鄉養老。又傳聖旨:“升杜元勳為禮部侍郎,林天佐為翰林學士,荊州理刑孫成為掌堂都御史,海瑞復任南直操江,賜飛竜旗二面,尚方寶劍,五爪竜袍。欽哉,謝恩!”各臣三呼萬歲,叩首謝恩。皇爺駕退後宮,諸臣出朝。
  海爺回府,便叫海洪後堂請出夫人相見。夫人道:“老相公,喚出妾身有何吩咐?”海爺道:“老夫人,下官蒙聖恩復授南直操江,即欲上任。我想前日在南直為官,倏忽光陰又是二十餘年了,不知目下民風如何?我依舊私行到彼,察訪姦惡,不便帶傢眷同行。夫人衹在孩兒衙中,頤養優遊。我恐同僚餞行拜送,又要耽擱多日。那南直貪官污吏、姦惡頑民聞知,得以潛蹤斂跡,故此女兒、女婿也不與他說明。明日就要起身了。”夫人說道:“老爺呵,你今年紀高邁,比不得中年康健,凡事務必將就罷。”海爺道:“夫人,又來取笑了。我是老江湖了,何須夫人吩咐?海洪,你叫轎子送夫人到太爺衙中去。”
  當時夫人拜別,上轎去了。
  次日海爺起來,便叫:“海安、海洪過來!”二人應道:“老爺何事吩咐?”海爺道:“海安、海洪,我與你三人,是老夥計了。如今原扮作山東賣花椒的客人,往南京走了。”二人聽見,暗暗埋怨道:“這不是真真活受罪了。”衹得收拾行李,主僕三人改扮,頭戴白氈帽,身穿海青布衣,青牛皮鞋子,紫花布襪子,背了袋子,出京去了。
  話分兩頭。再說江南池州府青陽縣,有一人世代科甲人傢,姓周字國治,少年入泮,走過十五遍文場,總不能中試,衹博個副榜貢生。妻秦氏,不幸早逝,雙生二子,長子名文桂,已經入學,娶媳婦金氏早喪,又繼娶袁氏。衹因媒人之語誤配婚姻。那袁氏父親叫作袁有相,有名光棍。大兒袁阿狗,次兒袁阿牛。父子三人,俱是無賴兇徒,欺負周傢父子俱是書生文學,較討盤禮盒儀聘禮,件件費嘴費舌。國治恐媳婦過門不賢吵架,故此送文桂招贅入門,望他夫婦和睦。不想這袁氏原是惡婦,嫌丈夫懦弱貧苦,終日吵鬧不堪。周文桂無奈,稟過父親,遊學進京。幸得次兒周文玉娶媳張氏,美貌賢德,夫妻雙雙孝養公公。生下一個孫男,名喚觀德,年紀長成一十三歲。孫女蓮香十歲。此時雖然傢道貧窮,幸而子孝媳賢,得以相安過日。
  那一年,天年荒歉,文玉失館,閑坐傢中,未免口食不給。
  國治衹得使文玉至袁傢探問文桂信息。下午文玉回傢,國治問道:“你去袁傢探問,嫂嫂怎說?”文玉道:“爹爹不要說起。
  孩兒到袁傢探問,嫂嫂便開口大駡,並道哥哥並無書信寄回。
  孩兒不信,查問左右鄰里,多說哥哥遊學在京,學習刑名之業。
  前年蒙登萊道請在衙門,今春寄有銀信回來,想必是袁傢父子吞去。孩兒聞得此言,又與嫂嫂理論。可恨那袁傢父子出言詈駡,竟將銀兩埋匿,衹把空信擲還。孩兒無奈,衹將空信帶回,與爹爹看過。”
  國治接過書信一觀,內說:“不肖遊學至京,與登萊道唐公傾蓋相知,帶往衙署掌管刑名。因思二弟在傢,館金無多,就與東翁說了聘他主使。今寄回銀五十兩,半為父親薪水之用,半為二弟盤費。乞即遣他起程。”國治看完,駡道:“賤人!
  如此可惡,把銀兩一起侵吞,毫無一些與我。衹是這機會錯過,如何過得日子?兒聽:我想你好友趙廷章,仗義疏財,濟人急難,你去與他商量,或肯周濟,亦未可知。”文玉道:“父親主見極是!”即刻別了父親,到廷章傢中。
  廷章接入,分賓主坐下。茶罷,廷章就開口道:“周兄,到此有何見諭?”文玉道:“小弟與仁兄忝在知心,不揣貧窮,一嚮不識進退之言,與兄相商。衹因傢兄在登萊道作幕,念小弟在傢貧苦,難供甘旨,特寄白銀五十兩,半為傢父薪水之供,半為小弟路途之費,命弟到署中辦事。不想惡嫂父子將銀兩一起侵吞。老父氣塞,無奈着弟嚮仁兄相商,意欲求藉些小盤費。
  但不知仁兄可肯玉成否?”廷章道:“此乃小事,何必挂懷。
  弟便依仁兄所寄之數,一半與老伯安傢,一半與兄盤費。但有一說,令尊老伯年逾桑榆,令昆玉遠離膝下,倘有些微所得,亦當即刻回傢奉養,不可貪圖厚利,久羈異地。”文玉道:“仁兄金玉之語,弟當銘刻。”交付銀兩,兩人辭別。
  文玉回傢,對父親說了。國治甚喜,叫兒子預備行李;擇日起身。到了這日,文玉對張氏道:“賢妻,我衹因傢計艱難,不得已出外謀生。你公公膝下無人,專望你小心服伺,愚夫感德不忘。”張氏道:“丈夫放心,妾身頗知婦道,豈敢怠慢公公。但官人路上風霜,切宜保重。”文玉道:“不須吩咐。”
  當下辭別了父親,背了行李,出門而去。
  不想國治年老,因兩個兒子俱離身邊,未免悲傷,染成一病,張氏甚是憂愁。一日,備下小菜湯粥等物,同觀德、蓮香來到公公床前,道:“公公請用這薄粥。”國治勉強吞了半碗。
  張氏道:“公公呵!伯伯與丈夫遠離家乡,但願公公身體健康
  不日二人自然回傢,父子團圓。”國治道:“媳婦,但願如此便好了。”那觀德、蓮香也叫道:“祖父大人,今日身子可好否?”國治道:“孫兒、孫女呵!難得你二人小小年紀,也知孝道。公公年紀八十,不為無壽,但願你讀書上進,榮宗耀祖,我在九泉,也得瞑目。”觀德道:“祖父大人,不是孫兒誇口,若肯苦心攻書,管取竜章寵賜,報答祖老親恩。但願祖父身體康健,壽增百歲。”國治哈哈大笑道:“好個有志孫兒!”
  再說那周文玉,衹為傢貧失館,蒙兄寄銀相招,往登萊道作幕,可恨惡嫂將銀侵吞,以至束手無策。多虧好友趙廷章贈送盤錢,得以起身。但是父老傢貧,妻賢子幼,未免挂懷,這也無可奈何。你看紅日西沉,難以行走,前面一排招商飯店,不免投宿一夜。
  文玉走進店前,衹見一堆人簇擁着一個少年書生,在那裏爭論。聽得店主人說道:“你身無行李包袱,什麽人敢留你過宿?速速往別處去罷。”文玉見了上前,呼道:“兄長,你出門為何不帶行李?難怪店傢不留。但小弟看你身雖狼狽,相貌不凡。請問尊居何處,出外何幹?”那後生見問,兩淚交流,沾了一衣襟,道:“小弟傢住揚州,父親現任司馬,母親誥命夫人。小生姓楊,名竜貴,曾經入泮黌門。衹因今秋鄉試,屆期收拾行李上路。主僕二人前至深山,忽遇假虎四人,將我主僕二人唬倒,行李搶去,衣服剝了。小僕與他爭奪,被他殺死。
  我捨命奔走,一路求乞至此。又聞大盜打劫皇杠,地方保甲嚴禁,不許容留生面之人,故此哀求店主暫歇一夜。”文玉道:“如此說來,卻是一位貴公子。但此去揚州,卻也不遠。也罷,待我與店傢說明,相留同宿一宵,明日再作計議便了。”說罷,便與店傢說明,請竜貴同進店中。
  用過晚膳,收拾同宿。竜貴問:“仁兄貴處尊名?乞為示知。”文玉便把鄉貫姓名說明,又道:“兄今身五分文,如何走得長路?弟薄有盤費,願分一半與兄。”竜貴道:“原來仁兄也是聖門弟子,又如此義氣,小弟此去倘得僥幸,少不得就要上京,必要到登萊道衙門拜謝。”二人說罷,一同安宿。
  次日天明,文玉起來,取出白銀十兩,衣衫一套,相贈竜貴。竜貴再三稱謝。早飯畢,二人攜手出店。行到三叉路口,文玉道:“小弟不送,就此分別,後會有期!”竜貴道:“小弟與仁兄萍水相逢,邂逅相遇,何幸不纔叩蒙厚德!小弟今日分別尊臺,希圖上進。倘異日少能寸進,自應結草銜環以投大德。”說罷相別而去。文玉獨自一人,曉行夜宿,迢迢衹望登萊而走,未知何日得停。
  再說那袁傢父子,自從文玉討銀之後,心中恨恨不忘,每同二子相議,意欲謀害周傢父子性命。忽見阿牛進前說:“爹爹若要謀害周傢,兒有一計。”不知阿牛是何計策,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海夫人和丸畫荻第二回 張寡婦招婿酬恩第三回 喜中雀屏反悲失路
第四回 圖諧鴛枕忽感居喪第五回 嚴嵩相術媚君第六回 海瑞正言服盜
第七回 姦人際會風雲第八回 正士遭逢坎坷第九回 張老兒藉財被騙
第十回 傢人見色生姦第十一回 張仇氏卻媒緻訟第十二回 徐指揮守法嚴刑
第十三回 三部堂同心會審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第十五回 張貴妃賣履訪恩
第十六回 海剛峰窮途受敕第十七回 索賄枉誅縣令第十八回 抗權辱打旗牌
第十九回 贓國公畏賢起敬第二十回 聖天子聞奏擢遷第二十一回 海瑞竭宦囊辱相
第二十二回 嚴嵩獻甥女惑君第二十三回 張志伯舉薦庸纔第二十四回 海主事奏陳劣跡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