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类 《詩經》心得   》 第91節:第七章(19)      劉緒義 Liu Xuyi

  看來,古代的娛樂活動也差不多形成一種文化産業了,一麯成名、一夜暴富的例子,豈能不吸引鄭國那些能歌善舞的美女都走出“東門”,進入國際市場了。
  後世追尋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大都歸諸到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
  中原古代鄭國境內有兩條有名的河流溱水、洧水。山河表裏,風景秀麗,文化意藴深厚。又由於鄭國地處中原腹地,正當交通要道,東方齊、魯的????漁之利,西方秦、晉的貿易往來,都必須經過鄭國。鄭國對商旅也采取鼓勵、保護的政策,史載鄭國的商人也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回報自己的國君。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鼓勵商賈的政策,促進了鄭國城市經濟的繁榮,使鄭國很快成為中原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從而為鄭國城市文化的發達創造了條件,鄭國亦很快成為春秋初期最強大的諸侯國。
  有道是:商旅集則貨財盛,貨財盛則聲色輳。或者說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有段時間,鄭國因為經濟衰退而盜賊橫行,不得不迫使鄭國執政子産首鑄刑書,這正是這種現實情況的反映。現代考古發現,新出土的鄭國編鐘,十音俱全,可以旋宮轉調,有低音和聲樂器和低音旋律樂器的功能。它們不僅能齊奏,還可合奏,即便是三千年後的今天仍可演出聲色優美的旋律。這一點從另一個側面又證明了鄭國音樂所達到的高度、水平。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詩經》時代的鄭國都城,留給了後人太多的想像。唐代大才子白居易路過鄭國故都,作《經溱洧》,詩云:“落日駐行騎,呻吟懷古情。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清。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這便是在追索《鄭風》中這首《溱洧》。清人周集詳在《響譚》詩中亦云:“文殊謁罷道心清,坐看澄流下古城。地不廬岩懸瀑布,滿天風日聽雷聲。”翠雲和尚則道:“清山隱隱水迢迢,溱洧交流錦鱗躍。夕陽垂釣柳蔭翁,喜看遊魚奪故道。涉水彼岸勺藥贈,花從雲林賦深情。詩經三百零五篇,溱洧褰裳數鄭風。”
  好一個“彼岸芍藥,花賦深情”,儘管這首詩多少年來被打入了“淫詩庫”,但從它的流播之遠來看,人們心頭自有一桿秤。
  “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周禮規定,凡到了婚配年齡而未及時婚配者,都可以在春天的某個時候,男女聚會,自行選擇中意的對象,不算野合不算違禮。《溱洧》便是鄭國的男女青年們在溱水洧水岸邊求偶歡會的真實記錄。
  也有學者認為,陽春之日,人們相約結伴出遊,三五成群,手執蘭草,到郊外水邊,以蘭撩水灑身,祛除不祥是鄭國的民俗。因而,這首詩反映的正是鄭國民俗的淫亂。這種說法也有道理。很有可能,鄭國的這種“淫俗”正是從周禮“仲春之月,奔者不禁”的習俗中演變過來的。它超出了周禮的限定,因而被視為淫風。
  “溱與洧,方渙渙兮。”從詩的這句起興來看,其時正是陽春三月,大地回暖,桃花水漲,流水潺潺,豔陽高照,鮮花遍地的時候。鄭國的男男女女們齊集溱水、洧水岸邊,臨水祓禊,祈求美滿婚姻。一對對剛結識的男女手持香草,穿行在萋萋芳草間,感受着春天的氣息,享受着曖昧的喜悅。他們相互調笑,並互贈芍藥以定情。
  一個女子迎着一個男子走上去,眼睛裏充滿了媚意地說:去玩一玩吧。
  男的實話實說:已經玩過了。
  女的撒嬌地說:陪我再去玩一次嘛。洧水河邊,地方開闊,玩得開心呢。
  這個男女禁不住女子這一誘惑,不好拒絶,於是兩人又手拉着手,結伴去河邊遊玩去了。楊柳依依,桃花灼灼,他們一起蹲在河岸邊,一手執蘭,一手撩起河水互相潑灑,笑聲伴隨着河水聲一起在春天的風裏飄散開來。
  相逢何必曾相識啊,這樣的時候,一樣沒有偽裝,沒有做作,一切都是那麽自然愜意,天真浪漫。
  時隔三千年,我依然贊賞詩中女子的坦蕩與開放,面對自己喜歡的人,不作深沉或扭捏之態,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快樂。她是有備而來,手裏拿着蕳,也就是蘭草。據說,蘭不僅有色有香,還可以祛除不祥;而且蘭為花中君子,也可喻女子的品性高潔。更重要的是,如黃庭堅《書幽芳亭》中所說的:“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香氣能激起人的情欲,香草能激起人的愛情。女子的用意很明顯,也看得出女子很有心計,不是被動等待的那種。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鄭國的風俗並非後人所說的淫蕩。《毛詩序》中所說的“淫”,仍然是過度的意思。與今天的小說中所見的愛情描寫相比起來,詩中的境界是那麽高雅而坦蕩。
  劉緒義《詩經》心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節:第一章(1)第2節:第一章(2)第3節:第一章(3)第4節:第一章(4)
第5節:第一章(5)第6節:第一章(6)第7節:第一章(7)第8節:第二章(1)
第9節:第二章(2)第10節:第二章(3)第11節:第二章(4)第12節:第二章(5)
第13節:第二章(6)第14節:第二章(7)第15節:第二章(8)第16節:第三章(1)
第17節:第三章(2)第18節:第三章(3)第19節:第三章(4)第20節:第三章(5)
第21節:第三章(6)第22節:第三章(7)第23節:第三章(8)第24節:第三章(9)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