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讀遍紅樓   》 為伊消得人憔悴(9)      鬍文彬 Hu Wenbin

  記得曹寅《題楝亭夜話圖》中就有這樣幾句詩:“傢傢爭唱《飲水詞》,那蘭小字幾曾知。斑絲廓落誰同在,岑寂名場原許時。”《楝亭集》中《惠山題壁》一詩一條小註說得更明確,曹寅與成容若還是老朋友呢!《惠山題壁》詩其一云:
  積書岩下小池通,確葷行穿復壁中。
  忽闢空堂感新詠,鄰傢慘淡杏花紅。
  (顧梁汾小園中新詠堂,乃故友成容若書。)
  納蘭性德,清初康熙間著名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亦有人稱其為“成容若”,隸滿洲正黃旗。成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1655),十八歲中舉,二十三歲賜進士出身,選為宮廷三等侍衛,後升一等侍衛直至三十一歲逝世。
  成容若一生喜讀書,擅書法詩詞,精於書畫鑒賞,藏書達數萬卷之多,著有《通志堂集》。以《飲水詞》為世人所贊譽。他生於相府之傢,僚無意富貴,生性恬淡,不喜趨炎附勢之輩,而專結交睏鬱守志的文人學士。
  成容若與曹寅的交誼應從曹寅入宮為康熙帝的伴讀開始,後又為鑾儀衛正,與納蘭性德的侍衛之職相近,同在康熙帝左右,故二人相識,往來當不會少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成容若與曹寅同隨康熙帝東巡盛京、鬆花江、遼陽等地,二人皆有詩詞紀事。特別是曹寅亦擅詩詞書畫之道,更有共同語言。當楝亭構成,納蘭性德不僅作《曹司空手植楝樹記》一文,而且還作了一首《滿江紅》詞贈與曹寅。詞題下有“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詞雲:
  籍甚平陽,羨奕葉、流傳芳譽。君不見、山竜補袞,昔時蘭署。飲罷石頭城下水,移來燕子磯邊樹。倩一莖、黃楝作三槐,趨庭樹。
  延夕月,承晨露。看手澤,深餘慕。更鳳毛才思,登高能賦。入夢憑將圖繪寫,留題合遣紗籠護。正緑陰、青子盼鳥衣,來非暮。
  所以我以為曹寅詩註中稱“故友”,當不會是“攀高枝兒”。
  曹雪芹博通古籍,應更熟悉當代。他讀過成容若詩詞,瞭解他的身世,該是不成問題的。容若對自己出身、門第的厭惡,對功名富貴的冷漠,以及佛教和道教消極出世思想的影響等等,很可能對曹雪芹的人生觀、創作思想有過某些影響。
  成容若一生有九年時間充當宮廷侍衛,對統治集團的腐敗及內部的矛盾鬥爭,有很深的印象。因而他覺得:“不如罨畫清溪上,簑笠扁舟一隻,人不識。”這種避世之痛苦,實由他的經歷所造成。而曹雪芹一生始於繁華,繼而落拓,其“懸崖撒手”之念,又何其相似!
  1983年3月1日
  綉虎當年此授經
  ——鄭簠《楝亭詩》尋訪錄
  鄭簋是曹寅在江南結識的衆多文士之一。《楝亭詩抄》捲二收入《鄭𠔌口將歸索贈》詩云:“素箏濁酒舊相於,少日瀹文尚囁嚅。執?起傢同避世,荷鋤歸隱即真儒。官蛙激耳胸鳴好,古篆連墻屋漏俱。獨趁吳波清駛去,臨行聊為將髯須。”
  由於鄭簋名不顯時,故為大多數“曹學”研究者所忽略。《明清江蘇文人年表》第884頁載其行略,言其為上元人,曾作《楝亭詩》,康熙三十年(1691)事。詩載《國朝金陵詩徵》捲四,十五葉上,原題為《楝亭詩贈荔軒》。詩云:
  楝亭在何所?司空江左署。綺樹既扶蘇,虛亭猶麯註。垂珠瑟瑟葉清清,綉虎當年此授經。手澤未忘應有築,詩篇遠播總難形。長揚扈從聲華著,建樹凌雲喬梓處。即今雲錦庇三吳,鬥貫支機超八柱。三吳之署雖無此,楝亭堂構相接比。此楝常存心臆中,嗣公移孝能作忠。遂使扶蘇麯註,江左手植排蒼穹。
  從詩的內容和用典來看,詩人對曹傢的傢世相當熟悉,對曹寅的文采和人格亦備加贊譽。由此推想詩人當年與曹寅的交情非泛泛往來者可比。
  據《隸法瑣言》和《歷代名人年譜》諸書記載,鄭簋字汝器,號𠔌口,明天獸二年(1622)生於江蘇上元,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享年72歲。康熙十五年(1676)鄭簋曾行醫北京,著名學者朱彝尊贈以長歌(見《曝書亭集》捲十)。他與上元張風以相熟,以曾將《一門反切稿》托付與他。康熙二十年(1681)鄭簋與陝西王弘相會於金陵,並與王概、王蓍共補“天發神讖碑”三十一字,說明這位醫傢對文字學頗有造詣。
  鄭簋一生交遊多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凡與曹寅交往者亦多相熟。例如康熙二十八(1689)年,他與杜齊、戴本孝、鬍其毅、程邃、孔尚任、王概、王蓍等會於治山,並作詩紀事。鄭簋《楝亭詩贈荔軒》一詩的發現,使我們進一步瞭解曹寅與明遺民文人之間往來的密切關係,為曹寅的思想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綫索。鄭氏是否有詩文集留存於後世,未見記載,還有待學人進一步搜訪。本文提供贈荔軒詩一首聊補遺漏,意在作拋磚之引玉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捲首絮語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此書係自愧而成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智而通則悟
難得糊塗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實非別書之可比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尤氏心內有什麽“病”?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裙釵一二可齊傢
萬不可奢華過費敏探春“興利除弊”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不過實錄其事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娶妻當如薛寶釵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