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走向共和   》 第十四章 挺经(八)      Cheng Heyu    Zhang Jianwei

  李鸿章越说越气,破口大骂道:“你这个混账王八蛋!你这个小人!你帮翁同龢他们搞垮我,把老子什么职务都撤了,就保留一个大学士的虚衔,贼娘的还不甘心,还想让我乞休开缺,为他腾出我这个大学士位置,你去告诉他,我偏不告退,教他想死!我老师传给我的‘挺经’,这时候正用得着……”
  袁世凯被他骂得汗流浃背,不敢动弹。忽听得李鸿章吩咐马三俊,“去把我那把手枪拿来1
  “是1马三俊大声应一声,马上跑进内室,提着一把金澄澄的左轮手枪出来,交给李鸿章,然后虎耽耽盯住袁世凯。
  袁世凯再也挺不住了,说:“世凯有罪,惹得老中堂今日发这么大脾气,世凯暂且告退,改日再来看望老中堂。”
  他说着,重重叩了个头,起身往外便走。
  “你给我回来1李鸿章呵住他,“你不是要我给你谋那个统兵官位置吗?怎么又要走呢?”
  “世凯这一辈子都愧对老中堂,再不敢提谋职之事了。”袁世凯擦着额头上的汗珠说。
  李鸿章把玩着手枪:“是惭愧还是害怕?”
  袁世凯:“又愧又怕。”
  李鸿章冷冷一笑,转脸对马三俊道:“去,搬把椅子来,让他坐下。”
  袁世凯忙道:“老中堂面前,哪有袁世凯的座位?”
  “叫你坐你就坐1看着袁世凯在马三俊气嘟嘟搬来的椅子上坐下,李鸿章面色逐渐平和,说话的口吻也从容许多,“你坐下,先听我给你讲个故事。这个故事乃是我的恩师曾国藩在日讲给我听的……”
  刚才还是一顿痛骂,如今却又要来讲故事,就连在一旁的马三俊也搞不清老中堂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了。
  李鸿章将手枪放在身边茶几上,从容讲道——
  “有这么一家子,老翁请了贵客,要留在家里吃午饭。早晨吩咐儿子,到集市上买些菜蔬果品回来。但眼瞅着就到中午了,还不见儿子回来。老翁心慌意急,亲到村口看望。
  “村口便是水田,只有可容身一人的一条土埂可行。老翁看到,儿子挑着菜担,正和一个货担子在土埂上相对着,谁也不肯退回去让路。
  “老翁就赶上去婉言说:‘老哥,我家里有客人,正等着这菜吃饭呢。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等他过去,你老哥也就可以过去了,岂不是两相方便么?’
  “那个人说:‘你叫我下水,怎么他就下不得呢?’
  “老翁说:‘他身子矮,一下水,恐怕担子就浸湿了,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
  “那个人说:‘你这担子里的东西,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了,也还可以将就用的。我的担子里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钱不值。这担子的身分份不同,怎么能叫我避路呢?’
  “老翁见说不通,就挺身走上前来说:‘来来,我看这样办: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把货担子交给我,我顶在头上,请你从我儿旁边岔过去,我再把担子奉还给你,如何?’当即俯身解袜脱鞋。
  “那人见老翁如此,一下子就过意不去了,说:‘既然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先让你们的担子过去吧。’
  “这便是老师讲给我听的十八条‘挺经’中的第一条。”
  李鸿章讲完了故事,望着袁世凯,“它是个什么意思?你说说看。”
  袁世凯想一想,斟字酌句地说:“我想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大抵天下事在局外呐喊,总是无益,必须亲自参与进去,挺膺负责,才有办成的希望。”
  李鸿章颔首称赞:“说得好,还有呢?”
  袁世凯又想了想,说:“还有就是,什么事情临到头上,挺一挺,也就过来了。”
  李鸿章赞赏道:“好,你果然悟性非常1他盯着袁世凯,“既然如此,刚才老夫痛骂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挺一挺,而想逃跑呢?”
  袁世凯尴尬笑着,不吭一声。
  李鸿章叹道:“成大事者,一是要敢于负起责任来,二是要坚毅忍耐。慰亭呀慰亭,这就是我希望于你的1
  袁世凯这时已明白李鸿章的良苦用心,感激得泪水在眼眶打转,只是没有掉下来。
  李鸿章从茶几上拿起手枪,对袁世凯说:“这把金手枪的来历你也知道,多年来我一直带它在身边,今日我就将它相赠于你。”
  袁世凯抖抖瑟瑟站起来,双手接过手枪,他知道,李鸿章这是以衣钵相传哪!
  李鸿章又说:“你想去练兵的事,我也自会在皇上和太后面前为你奏请,慰亭哪,老夫今日不念旧恶,是为天下计,看中你的才能,你千万莫负老夫这番苦心才好啊1
  袁世凯“扑通”跪下,在地上一连叩了十几个响头,抬起头来,已是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大型60集历史剧同步图书《走向共和》《走向共和》美化李鸿章?相关图书即将出版
《走向共和》两极争议白热化 导演张黎解迷津《走向共和》编剧盛和煜称:愿为李鸿章负责
南方周末:《走向共和》的内幕故事第一章 修园子(一)
第一章 修园子(二)第一章 修园子(三)
第一章 修园子(四)第一章 修园子(五)
第一章 修园子(六)第二章 洋务运动(一)
第二章 洋务运动(二)第二章 洋务运动(三)
第二章 洋务运动(四)第二章 洋务运动(五)
第二章 洋务运动(六)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二)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三)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四)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五)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六)第四章 一局双赢(一)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