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從中關村到中國社會:中國的新革命   》 第91節:在信息時代的入口處(8)      凌志軍 Ling Zhijun

  他轉身去嚮段永基報告。這位四通公司總裁是中關村老派開拓者中最精明的人,卻完全不能想像王志東的融資計劃會成功。他當初投資500萬元港幣就能得到四通利方79%的股權,現在聽說王志東居然拿40%的股權就從美國人那裏換回650萬美元來,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但是王志東繼續往前走了。他現在已經不想在他最擅長的中文平臺上繼續耕耘,儘管這些軟件每年能為公司帶來數百萬元的收入,他也不再寫程序。就像丁磊和張朝陽一樣,他已經完全被網絡迷住了。他對互聯網的熱情從他1995年在硅𠔌時就産生了,最遲在1996年春節過後的那個星期,他已經决定要把公司帶到互聯網的道路上去。他成立了一個互聯網小組,還專門招聘三個新員工負責小組工作。那時候沒人瞭解互聯網,所以這個小組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弄明白有關互聯網的一切。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小組就像一個黑洞,吞噬着公司用軟件換來的那些利潤,看不到任何賺錢的希望。
  如果世界上真有先知,知道這個三人小組日後能夠變成"新浪",知道其中那個名叫汪延的人後來成為新浪總裁,知道新浪能夠成為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知道它能上市納斯達剋並且獲得6800萬美元現金,那麽也就不會讓王志東遭遇1998年的尷尬。在王志東硅𠔌融資成功之後的第一次董事會上,互聯網戰略就受到挑戰。投資者要求他解散"三人小組"。王志東拼命證明"四通利方"是傢互聯網公司,但是沒人理他。"我們投資的是一個軟件公司,而不是一個網絡公司。"華登公司的代表說。董事們拿出那個互聯網小組衹花錢不掙錢的事實,指責王志東在做一些根本沒有商業價值的事。就連那些明顯傾嚮於他的人也不免提醒:"做企業不能憑興趣。"王志東啞口無言,衹好要求給他一點時間。他再次找到自己的知音,羅伯森o斯蒂芬公司的那位馮波,希望他出一筆錢把"互聯網小組"買去。"衹要兩三百萬就行,"他苦笑着說。但是這一回連馮波也不再理他。
  1998年的整個春天,王志東都在硅𠔌轉悠,慘兮兮地兜售他的"互聯網小組"。有一天他偶然看到一個公司,有十幾個員工、一個網站--"美國華人生活咨詢網"。老闆告訴這幾個中國人,他的公司價值2000萬美元,要引進一筆1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王志東問:"公司還有沒有別的東西?"那老闆說:"沒有了,這個網站已經足夠。"這番對話當場把王志東嚇了一跳:"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融到650萬,這個人就是做了一個我們準備扔掉的東西,就能值那麽多!"他被這件事情刺激着,回到中關村,立即把"互聯網小組"找來,問他們是否看到過那個網站。所有人都說看到過,還誇奬人傢"做得挺好"。王志東又問:
  "你說它值2000萬美元嗎?"。
  "不知道!"
  "這樣的網站你們能做出來嗎?"
  "肯定能!"
  王志東大喜過望,當場命令"互聯網小組"趕快動手。那幾人說到做到,夏天結束時,已經做出自己的網站。王志東衹看了第一眼便下定决心,要在董事會裏阻止砍掉"互聯網小組"的企圖,還决定給它一個正式名稱叫"利方在綫"。
  1998年的秋天是個值得紀念的季節。9月某一天,王志東在北京見到薑豐年。後者是臺灣華淵資訊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穿一身黑色體恤衫,身材高大,風流倜儻,不像科技公司老闆,倒像個運動員。此人正在春風得意之時,他的公司一周前剛剛上市,市值攀升到13億美元,現在居然放下身架,跑來找王志東套近乎。第一次見面之後還嫌不夠,第二天他又把飛機票退掉,來到王志東在中關村的公司,說出來意。他希望把自己旗下的"華淵網"與"四通利方"合併。其實王志東也在想同樣的事。他後來對記者談起這次會見的時候總是說:"絶對是屬於一見鐘情的那種事情。"
  1998年12月1日,利方與華淵合併。前者作價超過3000萬美元,後者則是2000萬美元。雙方為新網站取了個名字叫"新浪"。公司的第一個落腳地點在萬泉河小學,從頤和園路北上一公裏,嚮西轉嚮芙蓉路,就能看到。中關村繼"瀛海威"的悲壯失敗之後,又一傢網絡公司出現了。加上這座城市東邊的"搜狐"和南方的"網易",看上去仍然勢單力薄,前程難測。但就在這時候,世界潮流涌過來了,浩浩蕩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前言(1)第2節:前言(2)第3節:前言(3)
第4節:試驗區(1)第5節:試驗區(2)第6節:試驗區(3)
第7節:試驗區(4)第8節:試驗區(5)第9節:試驗區(6)
第10節:試驗區(7)第11節:試驗區(8)第12節:試驗區(9)
第13節:試驗區(10)第14節:試驗區(11)第15節:試驗區(12)
第16節:轉變的年代(1)第17節:轉變的年代(2)第18節:轉變的年代(3)
第19節:轉變的年代(4)第20節:轉變的年代(5)第21節:轉變的年代(6)
第22節:轉變的年代(7)第23節:轉變的年代(8)第24節:轉變的年代(9)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