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秋水堂论金瓶梅   》 第九十二回 陈敬济被陷严州府,吴月娘大闹授官厅      田晓菲 Tian Xiaofei

  (第九十二回 陈经济被陷严州府,吴月娘大闹授官厅)
  这一回,仍然双线进行:讲述陈敬济夫妻与李衙内夫妻的故事,既收束玉楼和西门大姐,也把陈敬济和李衙内两个富贵人家的子弟做一个对照。此回开始时,敬济从临清娶回来一个供唱的妓女冯金宝,这正是第七十九回里面,西门庆在何千户家看到之后准备叫来供唱的那一个。许多未完的故事留下的线索,在后二十回都被一一接续起来。书中原来的一些人物,像陈敬济,像月娘,有西门庆在时,他们似乎在暗处,现在西门庆死了,好像窗子上的一层布帘子被揭开了似的,突然阳光射人,这些人物的面目都清楚地从黑暗中凸现了出来。敬济是一种典型的有钱人家子弟,以前在西门庆的羽翼之下,在躲避家难、寄人篱下的时节,似乎也很勤谨能干,现在没有了西门庆的庇佑与约束,读者才突然发现他既混账不晓事,又缺乏心机与能力。拿着在花园里拾捡到的簪子,打算借机讹诈玉楼。结果意欲害人,反而害己,吃了一场官司,被伙计拐走货物,罄身讨饭来家。玉楼美满婚姻生活中还有一小劫,偏偏又与她失落的簪子有关。这支簪子,就像瓶儿的金寿字替那样贯穿全书,至此才随着玉楼的故事得到结束。再回想到瓶儿死而西门庆梦六根簪子断折了一根,我们应该知道红楼主人"十二金钗"的意象来自何处。此回作者借着严州一段插曲,写出玉楼不为敬济动心,衙内宁死也不舍弃玉楼,果然是一对恩爱夫妻。而自从陈敬济归还了玉楼的簪子,玉楼与西门庆的最后一点联系也告消失,自此之后,便和衙内双双回到原籍老家,共同享受幸福的新生活了。
  李衙内和陈敬济相比,是另一种有钱人家子弟:"一生风流博流,懒习诗书,专好鹰犬走马,打球践蹄,常在三瓦两巷中走。"这也是富贵子弟常态,倒并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恶德如敬济之不孝和混账败家。作者常常提到这位衙内在书房读书,每次都带出隐隐的讽刺,比如上回写他在书房睡着了。此回之中,李衙内的父亲李通判因为儿子与媳妇的缘故受到同僚的讥讽批评,回家后勃然大怒,不由分说把儿子叫来,并喝令左右"拿大板子来,气杀我也!"要用大板子打死,口口声声道:"我要你这不肖子何用!"把李衙内打了三十大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夫人在旁哭泣劝解,说:"你做官一场,年纪五十余岁,也只落得这点骨血,不争为这妇人你囚死他,往后你年老休官,依靠何人?" 李通判道:"他在这里,须带累我受人气。"于是定要衙内休了玉楼:"即时与我把妇人打发出门,令他任意改嫁,免惹是非,全我名节。"衙内心中不舍,在父母前哀告说:"宁把儿子打死爹爹跟前,并舍不得妇人。"玉楼在后面"掩泪潜听"--我们要知道:这是玉楼在全书之中惟一一次流泪。每读到此节,总是想到《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贾政在忠顺王府长官与贾环告状之后痛打宝玉的场景。贾政先骂宝玉:"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 … 如今祸及于我!"命小厮"着实打死!"王夫人来劝解,抱着宝玉大哭,口口声声道:"我如今已五十余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又说宝玉:"这会子你若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哪一个?"众金钗中,先是袭人"满心委屈",宝钗的心疼,黛玉又哭得硬咽难言。宝玉则说:"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此外,处处写李衙内书房看书(注意,是看书不是读书),最终又奉父命带着玉楼"归枣强县家里攻书去了",又处处写他不是读书种子,则李衙内李拱璧之不喜读书处,钟情妇人处,作为独子深受父母溺爱处(比如说他娶玉楼完全是自己做主,不是父母之命,也从侧面说明他在家里的地位),都无不像极了贾宝玉。玉楼失而复得的簪子,因为上面刻字(嵌着玉楼名字)而成为小说的重要"道具",也令人难免想到宝玉的玉,宝钗的金锁。每当读《金瓶梅》到此等处,都不免怀疑《红楼梦》不仅只是"受到《金瓶梅》的影响"而已。不过,红楼此回,是主角宝玉的重头戏,人物众多,作者都用了千钧之力来摹写,不比李衙内与李通判,只是书中小小配角,而这场打,全都是为了玉楼,是为了结束作者特别偏爱的玉楼人枣强县李家也。
  玉楼平生从未设计害人,惟一一次作假骗人,又是敬济启衅,就遭此小劫。作者明书处世之险,虽以玉楼一向的正大光明、机智聪明、乖巧圆熟,都还是难以避免于西门庆处受骗、于陈敬济处受辱,那么可以想见等而下之之人了。作者虽然许给玉楼一个美满幸福的归宿,终于还是不肯把世界写成玫瑰颜色。此次敬济企图以其金簪拖其落水,这是以歪门邪道自取祸患,但是彼以邪道诱之,玉楼也以邪道还之,通常以毒攻毒总是可以克敌制胜的,谁想人事以变为常,从没有什么道理可以战无不胜,结果差点被敬济断送了好姻缘:玉楼当初曾经一步走错,结果沦为西们庆的妾侍辈;如今又一步走错,却幸亏遇到的是李衙内。从玉楼的遭遇,我们再次看到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与自身的为人有关,也与遭际的机缘和人物有关:如果不是李衙内能够誓死不渝,又对她怀有充分的信任,不因为敬济的间言而疑心玉楼,那么玉楼难免受辱被逐。作者通过玉楼的命运告诉读者:为人处世,德行、智慧缺一不可,但最后归宿还是要看缘分,看机会,因为人所不能控制与扭转的一阵力,叫做偶然。
  与玉楼的美满结局相对应的,是西门大姐的悲惨结局:八月二十三日晚上三更时分,西门大姐挨打受气不过,上吊自杀。西门庆当初叫冯金宝来供唱,完全没想到她将成为置自己女儿死地的人物之一。而西门大姐自杀的日期,也就是当年官哥儿丧命的日期,西门庆当年第一次与瓶儿同房、瓶儿挨打的日期。清晨,丫头重喜儿从窗眼内往里张看,道:"他起来了,且在房里打秋千耍子儿哩。"一语直接"吴月娘春昼秋千"、"弄私情戏赠一枝桃"两回,而大姐之死的惨状均己写出。然而正如两位评点者所指出的,大姐从前常常骂陈敬济"在我家雌饭",对陈敬济毫无半点温柔。虽然大姐儿吊自杀令人怜悯,但是《金瓶梅》作者看待人世之清楚,委实令人觉得内心震动。
  月娘得到消息,亲自来陈家大闹一通,但最重要的是把刚刚还来的箱笼又重新席卷而去:"率领家人小厮、丫鬟媳妇七八口,见了大姐尸首吊得直挺挺的,哭喊起来,将敬济揪住,揪采乱打,浑身锥子眼儿也不计数,唱的冯金宝躲在床底下,采出来也打了个臭死。把门窗户壁都打得七零八落,房中床帐、妆奋都还搬得去了。"这的确如张竹坡所言是"市井恶套"。这一幕情景,实在是月娘最丑陋的一番表现。读月娘,每每想到红楼第四十五回中李执戏说凤姐的一段话:"真真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册两的,你这个东西亏了还托生在诗书大宦人家做小姐又是这么,出了嫁还是这么着,若生在小门小户人家做了小子丫头,还不知怎么下作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凤姐之伶牙俐齿固然是金莲的做派,但后来凤姐大闹宁国府,撒泼、哭闹,很得月娘此番大闹之神理。
  但有趣的是,此回回目并不说月娘大闹陈家,而说"大闹授官厅": 按,月娘听了吴大舅、二舅的主意,亲自上法庭状告敬济,以求彻底与敬济断绝关系。不仅出庭、下跪,而且又因不服判决而至于"再三跪门哀告",令人回想起当初林太太为维护先夫体面不肯出庭的遁辞。虽然林太太是一派胡说,但是至少使读者知道:那时出庭对妇女而言不是一件光荣而有体面的事。以月娘的"命官娘子"身份而出庭投诉,本来就已经足够丢丑了,何况"再二跪门哀告"乎。西门庆如有知又当气死。因此本回回目实在是作者的春秋笔法。想来此幕情景在作者心目中应该是十分富有闹剧性的,西门庆的妻子吴月娘成了丑角,在官厅上大撒其泼,就像西门庆的"鸟人"祭文一般,都具有荒唐的喜剧色彩。
  敬济固然有罪,但月娘的状子说当初因为敬济"平日吃酒行凶"才赶逐出门,又说敬济溢死大姐,还扬言持刀杀害月娘,则都是不实之辞。后来又因不满知县的判决,"再三跪门哀告",则月娘必欲假借知县与法律之手,置敬济于死地也。月娘不过是害怕以后敬济上门纠缠而己,却不惜为此除掉敬济的性命,是极端的自私使之变得冷酷。知县本来判敬济绞罪,因受了敬济一百两银子的贿赂才改了招卷,只判了他五年徒刑。知县受贿之后的招卷和裁决才正是符合事实的公平判断。公道虽然毕竟得以施行,却一定要通过"一百两银子"的中介。敬济变得一贫如洗,一多半是自作孽,一小半却也是因为伙计的背叛和官场的腐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作者简介前言
第一回 西门庆热结十弟兄,武二郎冷遇亲哥嫂第二回 俏潘娘帘下勾情,老王婆茶坊说技
第三回 定挨光王婆受贿,设圈套浪子私挑第四回 赴巫山潘氏幽欢,闹茶坊郓哥义愤
第五回 捉奸情郓哥定计,饮鸩药武大遭殃第六回 何九受贿瞒天,王婆帮闲遇雨
第七回 薛媒婆说娶孟三儿,杨姑娘气骂张四舅第八回盼情郎佳人占鬼卦,烧夫灵和尚听淫声
第九回 西门庆偷娶潘金莲,武都头误打李皂隶第十回 义士充配孟州道,妻妾玩赏芙蓉亭
第十一回 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西门庆梳笼李桂姐第十二回 潘金莲私仆受辱,刘理星魇胜求财
第十三回 李瓶姐墙头密约,迎春儿隙底私窥第十四回 第十四回花子虚因气丧身,李瓶儿迎奸赴会
第十五回 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第十六回 西门庆择吉佳期,应伯爵追欢喜庆
第十七回 宇给事劾倒杨提督,李瓶儿许嫁蒋竹山第十八回 赂相府西门脱祸,见娇娘敬济销魂
第十九回草里蛇逻打蒋竹山,李瓶儿情感西门庆第二十回 傻帮闲趋奉闹华筵,痴子弟争锋毁花院
第二十一回 吴月娘扫雪烹茶,应伯爵簪花邀酒第二十二回 蕙莲儿偷期蒙爱,春梅姐正色闲邪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