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歧路燈   》 第八十九回 譚觀察叔侄真誼 張秀纔兄弟至情      李緑園 Li Luyuan

  卻說梅剋仁回到署中簽押處,見了主人。譚道臺道:“你回來了,見過老太爺不曾?”梅剋仁把目之所見,耳之所聞,一五一十詳細說了一遍。譚道臺不勝慘戚惆悵,問道:“老太太呢?”梅剋仁道:“老太太在堂。”又問:“你說書房中乳腔念書,是老太爺晚生子麽?或是老太爺孫子?是一個,是兩個。”梅剋仁道:“打聽明白,是老太爺孫子。現今縣考,取的很高,年十四歲了。書房別的無人,衹他父子二位高聲讀書。門是外邊倒鎖着。”譚道臺不覺失聲嘆道:“有此就好。”
  梅剋仁告退出去。譚道臺取過一個紅單帖,舉筆寫道:叔捐館太早,兄到豫過遲。敢授金於暮夜,不畏四知。願奮志於崇朝,常凜三畏。果其能繩祖德,樂締綿綿之族情。倘或再蹈前非,徑申嚴嚴之官法。
  附去嬸母甘旨銀五百兩紹衣濡淚書
  寫完,即要叫梅剋仁兌銀子,明日去送。忽的搖首道:“且慢,且慢。”
  道臺徘徊室中,又坐在案上。天色已晚,點上燈燭。看了些文移,畫了些稿案,吩咐了事體,嚼了幾塊壓饑的點心,吃了兩三碗子茶,更鼓分明,打了呵欠,就在簽押房內安寢。展開被褥,脫了靴襪,卻披着上衣,靠着枕頭,心中計算起來。
  口中無言,心內有話,說:“我這個族弟,仿佛記的,我叔在丹徒族譜上,寫的是譚紹聞。這個侄子,不知是什麽名子。論考的高取,還不出奇,衹這肯念書,便是好後輩子孫。這紹聞弟,三十多歲了,還不曾進個學兒,又破了傢業,這便是世族中一個出奇的大怪物。今倒鎖了門,在內念書,或者是窮的急了,進退無路,逼上這一條正經路兒來。這遭惡黨之羞厚,受室人之交謫,是不用說的。我如今送五百銀子,在我原是不能已之族情。但彼已沒主意於前,又焉知能不奪志於後?況銀子這個東西,到君子手裏,能添出‘恭者不侮,儉者不奪’許多好處。若入平人手裏,便成了奢侈驕慢的本錢。即令不甚驕奢,這水漲船高,下邊水漲一尺,上邊船高九寸,水衹管漲,船衹管高,忽爾水落了,把船閃在岸上,再回不來,風耗日曬,久之船也沒得了。如今他能把船依舊扯下岸來,在斷港小溝中等雨,還算好的。我送上五百兩銀子,不又害了他麽?況我叫梅剋仁送銀,縱然做得機密,畢竟飛鳥過去有個影兒,且衙門舉動,萬不能使人不知。一人知曉,片刻就滿城知曉。人人俱說他是新道臺的族弟,他那些舊遊,難免幹他以不可為之事,即我所屬之微員末職,不免也與他有些來往。赴官席,說官場話,是最壞子弟氣質的。這個小侄,又要曠他工夫。更有宗可慮處,學臺案臨,他父子萬一齊進了學,人便說是譚道臺的關節。或說學臺看道臺體面,所以某人父子,一同遊洋。雖說蚍蜉無傷於大樹,這積羽亦可以壓舟。不如暫且不認族誼,以固其父子自立為貴之心。”繼而又想道:“當日叔大人為我一封書,走了一回鎮江,族情何等款洽?我今日做官到河南,兄弟伯侄,真成了秦越肥瘠,何以對叔大人於幽冥?。。”輾轉圖椎,並無善法。忽爾想起觀風一事,說道:“是了,是了。”又思量一會,纔脫了上衣,縮在被裏睡去。伺候的人換燭閤門,俱各退下,唯留兩個支更小廝,潛聽伺候。
  到了次日早晨,盥洗已完,吃了點心,傳禮房。回話。禮房書辦進來,譚道臺吩咐了要觀風的話。禮房回稟道:“觀風四六告示,書辦原有舊稿。”道臺道:“不用那個。出個告條,判定日期就是了。此番觀風,祥符為附郭首邑,單考祥符一等秀纔。其二三等秀纔,以及各屬縣之在書院肄業,並在省教書者,俱準其自願報名,一體觀風。祥符童生前二十名,不許一名不到。其後列者,亦準其自願報名,一體就試。至於府州生童,行文各府州縣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等官,郵封題目,當堂面拆,照題作文,申解本道,以候錄奬。這祥符童生,行牌該縣,申送本縣考案,以及各儒童三代籍貫清册,試畢原册發回。至於祥符生員,行牌該學,將院試考案,以及各生員籍貫清册,一並呈閱,試畢亦原册發回。觀風先二日,工房備桌杌於本署。爾禮房務將就試生童,先期三日報明數目,以便臨期署內備飯。違誤責革,小心辦理去罷。”書辦領命而出。
  且不講觀風一事,這道衙禮房恪慎辦理。單說譚道臺到任,告示上有丹徒兩字,拜客柬帖,譚字下有個紹字,不知話從那裏起頭,滿城中都說,新道臺與譚紹聞是本貫的同堂兄弟。又說新道臺請譚紹聞進道衙住了一夜。又說譚紹聞到衙門,新道臺送筆墨銀一百兩。論其實,本來沒個影兒,傳說的卻俱有證見。雖說捕風捉影的話,是久而自息,然當下轟傳,也得一兩個月,才能不撲而滅。譚道臺昨夜籌畫,果然明鑒萬裏。
  而譚紹聞每日下學回來,後門上便有石灰字兒,寫的“張繩祖叩喜”一行。又有“王紫泥拜”一行。又有“錢剋繩拜賀”一行,下註“傢父錢萬裏,字鵬九”。又有用土寫的,被風吹落了,有字不成文,也不曉的是誰。總因譚紹聞在新買房子內念書,沒人知曉,不然也就要有山陰道上,小小的一個應接不暇。
  一日,紹聞父子正在書房念書,衹聽剝啄之聲,拍個不止。
  紹聞聽的,衹得走至門內,問道:“是誰。”那外邊衹說了一個字:“夏。”紹聞道:“鑰匙在傢母手裏,衹等飯熟時,人來開了門,纔得回去。我怎的請你進來呢?”夏鼎說:“不用說這是盛價王中的法子,把賢弟下在這個——”住了口不說了。
  紹聞道:“委實是傢母的調停。”夏鼎道:“老太太捨不的。衹是我有句話,不是隔門說的,我現在住了道差。”紹聞道:“我這一嚮沒出門,全不知道:“夏鼎道:“我不管你知與不知,衹說與你兩個字,你記着。”紹聞道:“什麽哩?”夏鼎道:“買辦。”便扭項而去。這紹聞茫然不解,依舊回去念書。
  不多一時,正與簣初說文字,又聽的一聲說:“開門來。”
  紹聞細聽是張正心-聲音,即走嚮門內,把鑰匙隔墻扔過去。
  張正心開了門,進到書房。兩人為禮,簣初也作了揖,各讓坐下。張正心道:“道臺那邊沒個消息到這邊麽。”紹聞道:“寂寂無聞。”正心道:“這個是道臺謹密,卻正是賢弟之福。昨日聽人說,道臺大人與譚伯母送了兩氈包表禮,還有弟婦一匣子珠翠釵環。又有人說與賢弟一千兩銀子,叫賢弟修墳,道臺大人還要到貴塋祭祖。我聽說全不像話頭。”譚紹聞道:“一點影兒也沒有。”張正心道:“宮中要細腰,四境女人就十天不吃飯。無識之人,滿口鬍謠,大率如此,究他則甚。然要知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我正要送個信兒,道臺大人二十日觀風,已有告條出來。”
  道言未已,縣堂上來了一個禮房,張正心、譚紹聞俱是投册捲時候認得的。進書房為禮,少敘寒溫,拿出一張過朱的名單,上寫“縣試儒童前列名單”,計開第一名譚紹聞,第二名某某,第三名某某,共二十名。又拿出一個全帖,上邊橫寫名子,與名單排次一樣,但知會過的,名下有一‘知’字。張正心道:“昨日學裏老師,也是這個辦法,府學名帖二位老師、縣學名帖二位老師。我也把知單上寫了一個知字。”紹聞即叫簣初照樣寫,簣初遂照樣把自己父子名下,端端楷楷各寫了一個知字。禮房即要起身,紹聞道:“少坐說話。”禮房道:“事忙得很,晚鼓即要清册,明日申送道臺衙門。”紹聞道:“少敬得很。”禮房笑道:“到院考時,我送兩張大報條來,到那時竪旗禮先要三十兩。”張正心道:“有,有,有。”
  送出大門,衹見鬍同內一個小廝,背了一個小孩子,見了張正心,小廝道:“看那是誰?”小孩子笑着,叫了一聲哥。
  這個是誰?正是張類村老先生第三房杏花兒生的小兒張正名,已三四歲了。這名相公下的小廝肩背來,跑到正心跟前。張正心道:“名兒,與譚大哥唱喏。”紹聞道:“進屋裏,你好行禮。”張正心抱起來,同進書房。
  放下,說:“唱喏,唱喏。”名相公果然照着紹聞作下揖去。絆了半跤,幾乎跌倒,正心急拉祝又引到簣初桌前,說:“作揖兒。”那簣初果然依着揖人必違於其位的禮,離了座位,深深的一揖。正心道:舊裏還他。”紹聞道:“這位賢弟,還是小前輩哩。”
  紹聞看看屋子四周,說:“無物可敬賢弟,該怎的?”那名相公指着桌上筒兒的筆說:“我要那呀!”簣初即取了一管舊筆與了。紹聞抱在椅上,叫小廝扶着,與他一張白紙。這名相公將筆濡在硯池內一染,橫塗竪抹,登時嘴角鼻坳,成了個墨人兒。正心道:“寫完了,不寫罷。”將筆慢慢的奪下。
  名相公扯住硯水瓶上繩兒,拉過來,手提着再不肯放。正心道:“打破了,放下罷。”名相公那裏肯依,紹聞道:“就送與賢弟罷。”名相公提了瓶兒,與小廝院裏玩耍。
  這正心又看了簣初新課,說:“穩進,穩進。”紹聞道:“何敢多奬。”正心道。“是真老虎,乳號便有食牛之氣。咱們世交,我雖不知曉什麽,卻還略認得成色。至於面諛二字,比面毀二字,其傷陰騭更重哩。”又訂了二十日早吃點心,黎明就要到道衙東轅門守候點名的話。說完正心要走,紹聞留不住,同到院裏。這名相公又被小廝將頭上插了一朵小草花兒。總角帶花,鼻凹抹墨,正心看見,一發親的沒法了,抱起來親了個嘴,輕輕把名相公嘴唇咬祝那名相公一發哭將起來。紹聞拾起硯水瓶兒叫提着,名相公又笑了。正心道:“放下罷。”紹聞道:“這是我小時,王中與我三個錢買的。這一二十年不知丟到那裏去了,前日興官又拿出來放在桌上,我還認的。”張正心道:“三個錢的東西,到二十年後就是傳傢之寶。”嚮名相公手中去奪,那裏肯放。紹聞執意要送,正心道:“我改日送賢侄一個玉筆床兒來,正好相抵。”二人同出門來,張正心抱着名相公,回首一躬而去。
  紹聞道:“替我鎖上門,傢中還不曾請用飯哩。”張宅小廝鎖了門,紹聞依舊進書房課誦。
  看官,這一回來了一個夏鼎,又來了一個張正心,譚紹聞一拒一迎,衹在一把鑰匙藏在屋裏、丟出墻外而已。把柄在己,豈在人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念先澤千裏伸孝思 慮後裔一掌寓慈情
第二回 譚孝移文靖祠訪友 婁潛齋碧草軒授徒第三回 王春宇盛饌延客 宋隆吉鮮衣拜師
第四回 孔譚二姓聯姻好 周陳兩學表賢良第五回 慎選舉悉心品士 包文移巧詞漁金
第六回 婁潛齋正論勸友 譚介軒要言叮妻第七回 讀畫軒守候翻子史 玉衡堂膺薦試經書
第八回 王經紀糊塗薦師長 侯教讀偷惰縱學徒第九回 柏永齡明君臣大義 譚孝移動父子至情
第十回 譚忠弼覲君北面 婁潛齋偕友南歸第十一回 盲醫生亂投藥劑 王妗奶勸請巫婆
第十二回 譚孝移病榻囑兒 孔耘軒正論匡婿第十三回 薛婆巧言鬻婢女 王中屈心挂畫眉
第十四回 碧草軒父執讜論 崇有齋小友巽言第十五回 盛希僑過市遇好友 王隆吉夜飲訂盟期
第十六回 地藏庵公子占兄位 內省齋書生試賭盆第十七回 盛希僑酒鬧童年友 譚紹聞醉哄孀婦娘
第十八回 王隆吉細籌悅富友 夏逢若猛上側新盟第十九回 紹聞詭謀狎婢女 王中危言杜匪朋
第二十回 孔耘軒暗沉腹中淚 盛希僑明聽耳旁風第二十一回 夏逢若酒後騰邪說 茅拔茹席間炫豔童
第二十二回 王中片言遭虐斥 紹聞一諾受梨園第二十三回 閻楷思父歸故裏 紹聞愚母比頑童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