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上帝的指紋 Fingerprints of God 》
第90節:第三十一章 宇俄賽裏斯數字(1)
葛瑞姆·漢卡剋 Graham Hancock
第三十一章 宇俄賽裏斯數字
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研究埃及學的考古天文學家珍·塞勒斯每年鼕天都在緬因州波特蘭市度過,夏天就到裏普利--緬因州岩石嶙峋的海岸綫東南角上一片仍具十九世紀遺風的小鎮。"那裏的夜空像沙漠裏的一樣清澈明淨,"她說,"而且,即使你嚮海鷗朗誦金字塔銘文,也沒人會大驚小怪……"(1)
在為數不多的驗證過桑提拉納和範戴琴德在《哈姆雷特的石磨》中提出的觀點的嚴肅的學者中,塞勒斯是其中的一員。塞勒斯將天文學,尤其是歲差的概念運用到對古埃及及其宗教的研究中。她的研究引起了學界的重視,而且備受好評。(2)用她的話來說,"考古學家大都不懂歲差知識。這影響到他們對古代神話、古代神祇和古代神廟的佈局等的理解……對天文學家而言,歲差是個早已確認的事實,研究古代人類歷史的人應該掌握這門知識。"(3)
塞勒斯在她的新書《古埃及神祇之死》中雄辯地表明了她的論點。她認為,俄賽裏斯的神話故事中可能刻意地輸入了一組關鍵數據。這些數據對敘事而言可謂"纍贅",但卻是一套永存的算式。通過它們,我們可以算出下列準確得驚人的數據:
1.地球緩慢的歲差方向擺動造成的春分日出位置在黃道上移動1°所需要的時間( 與星空背景相關)。
2.太陽走過一個黃道帶宮(30°)所需要的時間。
3.太陽走過兩個黃道帶宮(60°)所需要的時間。
4.完成一個"大回轉",(4)即太陽在黃道上走完360°度,完成一個歲差周期或者說"大年"所需要的時間。
計算大回轉
塞勒斯在俄賽裏斯神話中強調的數據是360,72,30 和12。這些數字大都出現在神話中講述各種人物的生平細節的章節中。大英博物館埃及文物部的前主管E·A·沃裏斯·巴奇沒費多大功夫就將這些數據歸納到了一起:
大地之神蓋布愛上了太陽神瑞的妻子女神努特。瑞發現了他們私通,他詛咒他的妻子,讓她在任何一年中的任何一個月都不能生養孩子。計算與知識之神透特也愛努特。他與月亮玩牌,贏了她整整五天的時間。他將這五天加到當時的一年360 天上。在這五天中的第一天,俄賽裏斯出生,而且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刻,一個聲音就宣佈造物主已經降生。(5)
這個神話還告訴我們,當時的一年360天分為"12 個月,每個月30天。"(6)塞勒斯指出,一般說來,俄賽裏斯神話在關鍵處會"說上那麽三言兩語,讓你不由自主地註意到其中的數字,並進行簡單心算"。(7)
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塞勒斯的三個歲差數據:360,12 和30。第四個出現在後面的故事裏。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數字。我們在第9章中已經看到,那個叫做塞特的邪惡的神糾集了一批共謀,殺害了俄賽裏斯。這些陰謀傢的數目是72個。
有了最後這個數據,塞勒斯說,我們就可以啓動一套古老的電腦程序了:
12=黃道帶裏星座總數;
30=黃道帶上各星座所占度數;
72=春分日太陽在黃道帶上完成1°歲差移動所需要年數;
360=黃道總度數;
72×30=2160 (太陽在黃道上走完30°,即黃道帶十二宮任何一宮所需的年數);
2160×129(或360×72)=25920 (完成一個歲差周期,或者"大年"所需的年數,也就是實現一個"大回轉"的年數。
其他數字及數字組合也會出現,如:
36=春分太陽在黃道上完成0.5°的歲差行程所需要的年數;
4320=春分太陽在黃道帶上完成60°歲差行程所需要的年數(即移動兩個黃道帶星座所需時間)。
塞勒斯認為,這些數字構成了歲差密碼的基本組成部分。它們怪異地、執拗地,一再出現在古代神話和莊嚴的建築中。與許多玄妙的命理學中的數字一樣,這些密碼允許人們隨意嚮左嚮右移動小數點,也可以運用這些密碼中的基本數字(都與歲差率緊密相關)組成幾乎任何可以想像得到的組合,排列、乘除和分數。
這個密碼中首當其衝的數字是72。古人神話常在這個數字上加36,使成108;然後用100乘以108,等於10800;或者用它除以2,等於54,再乘以10,就是540(或5400,54000,540000等等)。還有一個重要的數字是2160(春分太陽走過黃道帶一個星座所需年數)。古代神話經常將這個數字乘以10或者10的因數,得216000,2160000等等;有時乘以2,得4320,43200,432000,4320000,無窮無盡。
比喜帕恰斯更精確
塞勒斯認為,組成這些數字的數據被刻意轉變成密碼編進俄賽裏斯的神話中,目的是將這些歲差數據傳導給尚待啓蒙的人們。要是她的假設沒有錯,我們就必須得面對一個耐人尋味的、反常的現象。如果它們真的是與歲差相關的數字,這些數字在出現的時間上就太不可思義了。它們的科技含量實在太高,古代任何已知的文明都不可能計算出來。
別忘了,這些數字出現在古埃及剛有文字書寫之初的神話中。實際上,俄賽裏斯的故事中的一些內容在公元前2450年左右的金字塔銘文中就有記載。根據上下文看,這些情節即使在當時也已十分古老。(8)所謂的歲差發現者喜帕恰斯生活在公元前2世紀。他提出的一年的歲差移動是45′ 或者46′。按這些數字計算,在黃道上移動1°的時間是80年(以每年45′計),或者是78.26年(以每年46′計)。根據20世紀的科學計算,正確的時間應是71.6年。(9)如果塞勒斯說得對,那麽,提出72這個數字的"俄賽裏斯數據"可比喜帕恰斯的精確得多。實際上,由於敘事體裁的不言而喻的限製,72 這個數字確實很難改進了,即使編寫古代神話的人知道更精確的數字也沒有辦法。人們在講故事的時候總不能說有71.6個逆賊吧,說成72個就正合適。
根據這個整數,俄賽裏斯神話就能夠推算出歲差在黃道帶上移動一宮所需的2160年這個數值。現代計算的正確數值是2148年,(10)喜帕恰斯的數字分別是2400年和2347.8年。最後,俄賽裏斯數據算出來走完整個黃道帶十二宮的行程,即完成一個歲差周期所需要的年數是25920年,而喜帕恰斯是28800年或者28173.6年。按現代的計算,正確的時間當為25776年。(11)因此,喜帕恰斯計算的"大回轉"誤差達3000年左右,而俄賽裏斯數據衹有144年的誤差。這還是由於神話的敘事體裁使它不得不采用71.6這個精確數字的整數形式72,否則誤差將會更小。
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設塞勒斯的觀點是正確的這個基礎上的。塞勒斯認為,360,72,30,12 等這些數字不是偶然出現在俄賽裏斯的神話裏,而是有人特意設置進去的。這些人懂得、並且精確地計算過歲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第1節:第一章 秘境地圖(1) | 第2節:第一章 秘境地圖(2) | 第3節:第一章 秘境地圖(3) | 第4節:第二章 南方大陸上的河流(1) | 第5節:第二章 南方大陸上的河流(2) | 第6節:第二章 南方大陸上的河流(3) | 第7節: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1) | 第8節: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2) | 第9節: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3) | 第10節:第四章 飛翔的禿鷹(1) | 第11節:第四章 飛翔的禿鷹(2) | 第12節:第四章 飛翔的禿鷹(3) | 第13節:第五章 古印加人的蹤跡 | 第14節:第六章 他來到這個混沌的世界(1) | 第15節:第六章 他來到這個混沌的世界(2) | 第16節:第六章 他來到這個混沌的世界(3) | 第17節:第七章 那時代有巨人嗎(1) | 第18節:第七章 那時代有巨人嗎(2) | 第19節:第七章 那時代有巨人嗎(3) | 第20節:第八章 世界屋脊上的湖泊 | 第21節:第九章 過去和未來之王(1) | 第22節:第九章 過去和未來之王(2) | 第23節:第十章 太陽門之都(1) | 第24節:第十章 太陽門之都(2)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