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
第9节:论仁爱(6)
李鍌 Li Xian
(十四)
子曰:"苟①志于仁②矣,无恶也。"(《里仁》第四·四)
章旨
孔子勉人立志向仁。
注释
①苟果真。
②志于仁立志向仁。
析论
一个人若能全心全意以"仁"为行道的依归,那么他的行为因有"仁"做标准,自然不会做出恶事。
仁者爱人,仁者有不忍人之心。一个处处有爱心的人,所行以爱为念,以爱为鹄的,自然不会与恶为伍了。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话的积极意义可以和本章的主旨相互验明。历史故事中的"周处除三害"是极好的例子,一旦周处决心为民除害,就是"志于仁"的表现,他经此而成为善人,自然"无恶矣"。
希望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谨记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不仅个人可以无恶、无愧于天地父母;社会国家也必然臻于和睦安乐的境地。
问题与讨论
1. 试举史实为例,说明哪些是"杀身成仁",哪些又是"求生害仁"的事例,分享你的感受。
2. 对于"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你较欣赏哪一种,理由为何?
3. 孔门弟子问仁,孔子为何没有固定答案?这会让人无所适从吗?
4.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行仁似乎一点也不难,可是为什么孔子不轻易以仁许人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 | 第2节:论道德(1) | 第3节:论道德(2) | 第4节:论仁爱(1) | 第5节:论仁爱(2) | 第6节:论仁爱(3) | 第7节:论仁爱(4) | 第8节:论仁爱(5) | 第9节:论仁爱(6) | 第10节:论孝友(1) | 第11节:论孝友(2) | 第12节:论孝友(3) | 第13节:论孝友(4) | 第14节:论孝友(5) | 第15节:论修养(1) | 第16节:论修养(2) | 第17节:论修养(3) | 第18节:论修养(4) | 第19节:论修养(5) | 第20节:论修养(6) | 第21节:论修养(7) | 第22节:论修养(8) | 第23节:论修养(9) | 第24节:论修养(10)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