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子》心得   》 第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9)      傅佩榮 Fu Peirong

  天人合一與心靈自由
  在化解了外在有形的限製,回歸到內心之後,接下來第三步就是往上超升了。莊子有個觀念叫做“天人合一”,莊子說:“人與天,一也。”人與天是合一的。站在環保的立場,如果你發揮一些道傢的思想,的確對大自然會很珍惜,這跟我們環保的理念十分切合。道傢把天當作大自然,而說天人合一。儒傢基本上不認為天是大自然,所以講到天人關係時,衹能講“天人合德”,儒傢思想和道傢思想最大的差別,就在這個字上。儒傢講“天人合德”,道傢講“天人合一”,這個差別是個關鍵,若不弄清楚,很容易造成混淆。中國人的天是什麽?天如果是大自然,皇帝為什麽稱作天子?皇帝之所以稱為天子,代表這個天是特別的,是作為中國傳統歷代政權合法性的基礎,天子所要祭的天,絶對不是大自然,否則祭完天之後,它還不是照樣颳風下雨,臺風該來的還是會來。
  到底道傢的天人合一是什麽意思呢?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們可以由三方面來談:首先,道傢所謂的天人合一,並不是一種無知無覺,由必然的規律所促成的。若用一句話來形容莊子的形而上學,可以叫做“氣化一元論”。“一元”代表這個宇宙的元素衹有一個,那就是“氣”,“化”這個字代表宇宙萬物連我們人在內,都是氣的變化所造成的;有些人的陽氣重,有些人的陰氣重,每一個人的遭遇、性格都不一樣,氣也不太一樣。但是“氣化一元論”有個問題産生,如果宇宙萬物都是氣所合成與氣所分散,那麽何必要講人的道德或知識呢?因為道德或知識對人的氣沒有影響,人死後成了骷髏,好人與壞人都沒有差別,化成了泥土完全一樣。如果你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你就不能談價值問題,美醜、是非、善惡都沒有意義;這叫做無知無覺、由必然規律所决定的天人合一,這是莊子思想的第一步。
  大陸有些學者研究到莊子思想的第一步,就下結論說:莊子的思想是一種植物人的思想。為什麽呢?因為人有意志、有理智,他必然喜歡認知,隨之就會帶來各種災難。與其如此,不如就不要認知算了,不如跟動物一樣,我們什麽時候看到一條狗在門邊煩惱:“我為什麽頭髮那麽少呢?”它不會有這種煩惱,衹有人才會有這種煩惱。如果是一棵樹木的話,煩惱就更少了。我們有時必須南北奔波,已經半夜一兩點了,還在高速公路坐着汽車回傢。樹木不需要回傢,因為它根本沒有離開。這叫做植物人的一種思想,羨慕植物可以靠光合作用生存,沒有任何欲望,也沒有什麽痛苦和災難。這一種思想顯然是不對的,你如果從這個地方來看的話,什麽都不用談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第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第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
第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4)第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5)第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6)
第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7)第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8)第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9)
第1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0)第1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1)第1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2)
第1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3)第1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4)第1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5)
第1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6)第1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7)第1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8)
第1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9)第2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0)第2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1)
第2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2)第2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3)第2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