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二刻醒世恆言   》 第九回 睡陳摶醒化張乖崖      心遠主人 Xin Yuanzhuren

  是非莫問門前客,得失須憑塞上翁。
  引取碧油紅旆去,鄴王臺上醉春風。
  這一首詩,乃是魏國公韓琦出鎮長安,有人獻此詩,蓋勸其辭分陝之重,而為晝錦之榮,不欲其仕而欲其隱也。公以為然,即日辭了相位,出守相州,取此人有規勸之意,而魏公能用之故。如今人若送上官的詩,那裏有如此規諷的?可惜此詩,是個無名氏所作,不傳名姓,定是古高隱之士所為也。又有處士魏野,獻寇準丞相詩曰:“好去上天辭富貴,卻來平地作神仙。”亦是此意。總不如後唐時,李存勗移了粱祚,有個異人陳摶,字圖南,長興年中了後唐進士。少有大志,遨遊四方,負經綸之才,抱安民之略,後見世代亂離,就隱身不仕,直到武當山,住了幾時,每聞一朝革命。顰蹙數日,心下不安。人有問他的,笑而不答。周世宗召他入宮,賜號白雲先生。一日騎着一個白驢兒,從着惡少年數百,欲入汴京,不知他要作何事。行到半路上,聞得行人說道:“如今又不是周朝世界了,換了宋太祖趙匡胤,做了皇帝。”陳摶聞言,大笑一聲,直從驢上跌了下來。人問他何故如此大笑,陳摶拍掌曰:“天下自此定矣!”因此就不嚮汴京去了,回到金陵太平府當塗縣城東一個小廟住下。住了也不知年數,同伴的也不知他是何等樣人,他也都不在意。
  這廟後有個大池,左首有幾間書房,有一個未逢時的宰相,姓張名詠,江南人,在內讀書。陳摶因為着這個人,特來點化他,故住久在此不去。這張詠年方弱冠,生得神清氣爽,骨格不凡。若論他才學,真個詞壇飛將,業壇雕竜,便是寇萊公丞相,尚且嚮他求教。張詠教寇準丞相說:“《霍光傳》不可不讀。”可見這張詠,也不是個尋常人哩。陳摶一日替他取號,叫做乖崖。人問他道:“怎生叫做乖崖?”陳摶寫下四句道:
  乖則違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
  自此張詠就取號乖崖。二人時常談些道理,陳摶也再不露些神奇圭角。其時正當春盡,遇了久南,後面一個人也無,蛙聲震天,聒個不住。乖崖聞得,甚不耐煩。陳摶走出來道:“張先生,你厭這蛙聲麽?我與你除了就是。”嚮那佛前取了些舊紙幡兒,扯做一條條兒,中間扯個孔兒,一把拿了許多。往後面池中拋了下去,朝着池邊,口裏不知念了幾句什麽說話。次日早起,衹見無數青蛙,一個個都套着紙枷兒,浮了起來。陳摶命人撈起,放到城外大江裏去了。又是一日,偶與乖崖對食,陳摶失口嗽了一聲,噴出一口飯來,登時變作數百個大蜂,嚮外飛去。陳摶飲了一口茶,將口張開,那些飛去的大蜂,依舊飛到口中,陳摶嚼之,仍舊是飯。乖崖見了駭然,方知陳摶是個異人,十分起敬。乖崖書房卓上,有個磁淨瓶,插着一枝花兒,日火幹了,陳摶取瓶在手,嚮天井石上一拋,打得粉碎。乖崖吃了一驚,他慢慢嚮地下片片拾起,在水裏洗了一回,依然片片湊好,將來放在卓上,仍舊是個好瓶兒,一些不損,將花插好,新鮮像纔開的一般。那乖崖大笑。
  時值四月初八日,乃是佛的生日。陳摶雖是玄門,那廟中卻是和尚,遇這佛生日,大做道場,廚下做齋設供,甚是忙忙的。衆和尚叫陳摶道:“你也來燒燒火兒麽,立着看忙怎的。”陳摶笑着,就去燒火。一個童子不知好歹,挨着身子,也來竈下坐了,二人一同燒火。這童子倒也不是凡人,有緣遇着陳摶,也蒙點化。卻說二人坐在竈下,童子看這陳摶,從早晨燒火到晚快了,也並不曾添着一根柴兒,衹見鍋裏菜也熟了,飯也好了,湯也有了,茶也泡了。童子便道:“你怎生再不添柴,如今鍋裏蒸着饅頭,要燒快些哩。”陳摶就去後面柴房,霎時把一房幹柴,約有一年燒的柴,都添在竈裏,也不見竈小,那鍋內還是冷水。那童子道:“你倒如此會弄喧頭,一日不吃飯了,你果子兒好歹也吃一個麽。”陳摶笑道:“你想是要果子吃了。這當塗縣那裏有一件好果子?我去取些別處時新果品與你吃。”就將火筒吹得旺旺的,他就將身子一跳,竟往竈中火光裏跳了進去,把個童子就嚇倒了。半歇方纔醒轉來。看時,衹見陳摶依前坐在燒火凳上,叫童子道:“你可來吃果子。”卻嚮袖中,一件件取出遞與他。衹見是福建鮮荔枝、生圓眼,北京火辣檳,山東蘋婆果,河北雪梨,膠州火棗,又是浙江鮮楊梅,四川廣安梨,堆了滿地。童子道:“你方纔怎生往火內跳去,這果子又是那裏來的?”陳摶道:“莫說你不曉得,莫說當潦縣內人不曉得,莫說天下九州的人也是不曉得的。你衹顧吃罷,今日還不是你問我究竟的時候哩。”童子聽了,覺得他言語有些來歷,略略點點頭兒,正要再問些言語,卻被乖崖坐在書房裏一句句都聽得明白,連忙跑到竈下叩頭下去,要求陳摶傳道。又說道:“你畢竟是個神仙了。”陳摶被他說了這一句,擡頭看了乖崖一眼,也不回言,即去取了兩張素紙,先扯一張,將火筒上的煙煤畫了自己一個形像,遞與那童子,又將這一張紙寫下四句道:
  自吳入蜀是尋常,歌舞筵前救火忙。
  乞得金陵養閑地,也須多謝鬢邊瘡。
  寫完了,遞與乖崖,道聲:“我去也。”依舊嚮火焰中跳了去了。乖崖懊悔道:“生生把一個活神仙放去了。”怏怏不已。自此屏除聲色之好,澹莫名利之心,專意學道,把那讀書二宇,也置不理。最好這神仙之事。纔說這童子姓傅,名霖,自這日得了陳摶遺像,終日對着看那遣像,便心中頓然開悟玄妙道理,日有所得,日與乖崖談心說妙。但乖崖看他所寫四句,全然不解其意。傅霖道:“此是仙傢秘訣,日後自有應驗。”
  卻說陳摶這一去,直到華山頂上雲臺觀中,閉門獨臥,一睡定是數月,或至半載方醒,最少也須一月有餘,宋太祖屢召不起。宋太宗召以羽服,見於延英殿,隨延入禁中,扃戶試他,三月始開看,衹見他熟睡如故。太宗親自喚醒他,即仰臥着開了眼,對着御前歌道:
  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簑衣鋪地;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鼾睡。閑思張良,悶想范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衹是爭些閑氣。怎如臣嚮青山頂頭,白雲堆裏,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管甚玉兔東生,紅輪西墜。
  歌畢大笑。太宗也大笑一回,送陳摶到中書,見了宰相宋琪。琪問曰:“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麽?”對曰:“愚不知吐納之術也。假令人果能白日衝天,亦何益於聖世乎!今遇主上博通今古,君臣共心,緻理大道,莫出於此。”琪以此言奏之,太宗益加愛重,賜號希夷先生,敕令還山。時張詠離了江南太平府,與傅霖作別,免不得還為着這功名之事,要入京去應舉。傅霖道:“此處也非修道之所。”也自嚮青州九仙山中去了。
  乖崖到京,中了舉人。心下一意嚮道,聞得人說:“日前太宗召到陳摶,賜號希夷先生,三日前差大行送還華山去了。”心中甚是悵然,也不等着會試,取路直到華山,要去尋訪希夷。行了幾個月,到了華山,衹見希夷睡在那裏樹陰之下,枕着一塊石頭。乖崖等到天晚,不敢作聲,希夷開眼笑道:“乖崖,你來何為?”乖崖應道:“要來分取華山一半哩。”希夷搖首道:“還未,還未!”隨命童子嚮房中取了幾支川筆,數張蜀箋贈之。乖崖笑曰:“畢竟要驅我入鬧處乎!先生還有甚教詠麽?”希寅笑曰:“你退不得李順時,卻來尋我。”乖崖不解,再要問時,希夷又睡着了。
  乖崖衹得下山,一路回到京師,復要去會試。一日行得天色晚了,錯過了客店,衹見前面有些人傢,他就叩門進去,要求藉宿。衹見一個老人傢,出來開門相見了。那老人面有憂色,裏面衹聞隱隱悲哭之聲。那老人道:“客人別傢去宿罷,我心中有事,甚不耐煩。”乖崖道:“我是入京會試的舉人,天晚藉宿一宵,明早便去,那裏不行方便的所在?就是你有甚心事時,隨你有天樣大的,我也好替你排解,說甚不耐煩。”那老人衹得留他坐下,排出晚飯來吃過了。乖崖再三相問:“你傢有甚事體?”那老人引乖崖到側邊書房坐了,方纔說道:“不瞞先生說,拙老原是個解糧的軍戶,前者解糧進京時,誤帶了一個惡奴同去,拙老又不合侵盜了官糧數十石回來。如今功令森嚴,若侵盜了十石以上,就要砍了。拙老侵盜了數十石,衹有這惡奴同去,因此是他知道,別人都不曉得。如今這惡奴因着這莊事,要拿我的訛頭。因拙老有個女兒,今年十八歲了,這惡奴勒要小女與他成親便罷,如不允把這女兒與他時,他就要去出首了。因此小女不肯,在內哭泣,就是拙老也不肯的,衹是難處這惡奴哩!”乖崖聽了,笑道:“這是小事,有何難治。你衹哄他說:‘今日有客在外面,不便成親,準在明晚把女兒與你就是。’待明早,我自有處。”那老人歡喜進去,真個如此說了。次日早起,乖崖預將自己行囊內,放了許多石塊,袖中藏了五兩重一錠銀子。吃過早飯,對那惡奴道:“我的行李甚重,衹煩你挑過前面嶺上就回。”即取那錠銀子遞了與他道:“這個送你買酒吃,過了嶺頭,就不要你挑了。”那惡奴見了這錠銀子,衹要挑兩裏山路,有何不肯?歡天喜地接了銀子,挑了擔兒就走。一路想道:“得了這錠銀子,回來成親,有何不美!”乖崖騙他挑了,行到嶺上。左邊嶺下,俱是懸崖峭壁,嶺下深坑有百丈,極其險勢。二人到了嶺上,乖崖有心落後一步,讓他嚮前走不數步,乖崖在後面,用力把那惡奴身子一推,那行李內俱是些石頭,迭一推就連着行李擔兒,頭重腳輕,趁勢一跤,跌了下去。這乖崖棄捨了一擔行李、一錠銀子,那惡奴眼見得不能活了。惡奴思想犯上,衹落得粉骨碎身。乖崖已是除了一害。
  行到京中及第,初任杭州,又知成都府,再任幹城。所到之處,皆有異政。歷任兵部尚書,拜了相位。後因蜀中山寇作亂,人心搖動,聖旨命張詠以相臣開元帥府,鎮守蜀中,正應那希夷送他川筆、蜀箋之意也。卻說西蜀強寇,極其驍悍,為首一人,叫名李順,善會使行妖法,常是青天白日,忽然天昏地暗,對面不能相見。李順就領了山寇,殺入城中,劫了庫藏,擄掠婦女,肆行劫掠,接連把巴州,益州幾處破了。乖崖到蜀大怒,募了敢死士數千,人人與他重賞,選日出師,要從夜間殺賊營壘。乖崖輕騎嚮前督陣,敢死士一齊奮勇殺入,看看殺到賊巢,衹見一陣煙起,李順披發仗劍而來,滿口吐出火光,近前的都被燒死;乖崖勒馬要回,卻不認得原路,把馬倒打嚮西邊跑去了。跑了半日,衹聽得一派笙歌聒耳,裏面有人飲宴。乖崖知走差了,回馬要走,卻被裏面的人看見了,慌忙扯住了馬,請將乖崖進去。衹見燈燭輝煌,筵席齊備,兩行歌舞,十二金釵,賊人留住乖崖,請他上坐飲酒,乖崖脫身不得。卻說那李順一面噴火,不見了乖崖,即奔回營飲酒。有人報道:“乖崖在內。”他就在外面噴了一口火,喝聲道:“疾!”這火直飛到乖崖身上,幾乎燒着了乖崖。忽然記得希夷先生說:“退不得李順時,卻來尋我。”如今尋他不及,我且叫他一聲,必有靈應,不然他如何曉得我有今日之難,即忙嚮南叫道:“希夷救我!”言未了,衹見火光之內,一個白須老人,踏着一片蓮花,披着一個幅巾,手中拿着楊柳,連連灑下水來,就滅了火;一面又將柳枝嚮乖崖身上一拂,就將乖崖帶在蓮葉上,救回城中去了。李順看見火都燒着,明明是個神仙救了去,他就悚懼不敢為非,登時散了衆兵,棄了妖法,獨自入山修行去了。
  乖崖到了城中,方纔如夢始醒,記得希夷當初寫下四句,前兩句自吳入蜀、筵前救火,都已應了,又見李順兵都散去,想着第三句說話,即上一本,乞守金陵,暫養病患,以圖後效。聖旨準着金陵暫住。乖崖到了金陵,忽然兩鬢生了滿頭的瘡,痛不可言。希夷已知乖崖將去世了,即先到青州九仙山,度了傅霖上山,成其大道;即着傅霖直到金陵宛州,被褐騎驢,叩門大呼曰:“語尚書,青州傅霖來。”閽吏報與乖崖,乖崖出來見之,曰:“傅先生天下士,汝何人敢呼姓名。”霖笑曰:“汝尚記希夷‘鬢邊瘡’之詩乎?希夷命我來報,子將去矣。”乖崖醒悟‘鬢瘡’之語,已知數定了。即取筆作詩一首以贈傅霖曰:
  前年失腳下漁溪,苦戀明時不忍歸。
  為報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愛輕肥。
  又作一詩,即煩傅霖寄與希夷曰:
  世人大抵重官榮,見我東歸夾道迎。
  應被華山高士笑,天真喪盡得浮名。
  詩完,遂擲筆而逝。傅霖自回華山,與希夷做了弟子。時值真宗要祀汾陰,遣使到華山來召希夷,希夷衹不言語,對使者寫了二句,令他持去復命。寫道:
  九重丹詔,休教彩鳳銜來;
  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
  自此陳希夷再不下山,遂與傅霖同證了仙籍。各處聞他二人白日上升,啓建若幹祠宇,至今太平府當塗縣小廟,改作希夷觀,有遺像一幅,羽流奉為至寶,供在觀中。有個當塗知縣,在彼做了三年知縣,把那些百姓刻剝錢財,地皮也捲了三尺,貪酷了不得。聞得這希夷觀遺像,乃是陳摶先生親手自畫的,千方百計算計這觀中道士,畢竟取了去。任滿回竄,行到長江,忽然狂風大作,江中白浪滔天,座船將覆。半空中來了希夷先生,取去神像,方纔風止。那縣官傢小,嚇得魂不附體。幸喜船不曾壞,忙忙回船,仍復至縣內,重新修理希夷觀,厚贈那些道士,永奉香火。又到南京城內,尋訪高手畫師,另自畫了一幅希夷仙像,仍舊供奉在觀內,至今此像尚存。故此希夷廟宇,各處也建得有,惟太平府當塗縣者,比別處更盛雲。
  總批:惟是夙有因緣的人,一點便化;張乖崖之於希夷,猶蘇長公之於佛印也。若遇世人。枉自舌根說破。即撰此書者,衹恐悟後仍迷,那得一齊俱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琉球國力士興王第二回 高宗朝大選群英第三回 九烈君廣施柳汁第四回 世德堂連雙並秀
第五回 棲霞嶺鐵檜成精第六回 桃源洞矯廉服罪第七回 三世讎人面參禪第八回 張一索惡根果報
第九回 睡陳摶醒化張乖崖第十回 五不足觀書證道第十一回 死南豐生感陳無已第十二回 慶平橋色身作孽
第一回 假同心桃園冒結義第二回 錯赤繩月老誤姻緣第三回 猛將軍片言酬萬戶第四回 窮教讀一念贈多金
第五回 黑心街小戲財神第六回 竜員外善積遇仙第七回 真廉訪明鏡雪奇冤第八回 李判花糊塗召非禍
第九回 新豐市名揚豹略第十回 昆侖圃弦續鸞膠第十一回 申屠氏報仇死節第十二回 雪照園緑衣報主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