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1925年5月,蘇雪林在法留學三年半後,决定放棄10至15年的留學計劃回國。離開法國前夕,她利用等船票的間隙,到巴黎參觀了她心儀已久的藝術宮殿和名勝古跡。因挂懷母病,學業未竟,又慮及回國後,要和不解風情的張寶齡相伴一生,蘇雪林不禁悲從心來,黯然神傷。離開巴黎的最後一晚,她夜不能寐,無法入睡,衹好從《龔定庵詩詞集》中集句抒懷,一氣集了20首絶句,題為《惆悵詞》。寫着寫着,似乎一道亮光掠過腦際,人生除了愛情,事業不也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嗎?如是想,蘇雪林猶如醍醐灌頂,立志將一生獻給自己鐘愛的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
  2“在苦杯之中摻和若幹滴蜜汁”
  1925年6月,蘇雪林在經過近一個月的海上顛簸,乘郵輪回到了上海。稍作休息,就乘船逆水而上,直奔太平老傢。總算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母親,可床上的母親骨瘦如柴,不見當年身影,蘇雪林鼻酸難抑,在呼喚母親時,早已淚流滿面。杜浣青努力睜開眼睛,看清了面前這個打扮洋氣的姑娘就是自己心愛的女兒時,似乎註入了一針強心劑,精神為之一振。接着的日子,蘇雪林總是陪伴在母親身旁,嚮她講述自己在國外的趣事逸聞,並說自己加入了天主教,時時祈禱聖母保佑她。
  在母親的力勸下,蘇雪林答應給張寶齡寫信,叫他到太平鄉下來完婚。
  1925年陰歷8月14日,歷經坎坷的蘇雪林與張寶齡,總算在太平嶺下喜結連理。蘇雪林與張寶齡結婚時的心態是復雜的。歲月不饒人,她已是29歲的大姑娘了,她不得不面對這個事實,更主要的是為了完成母親的心願。她在《緑天·自序》中這樣寫道:“個人的婚姻雖不能算是一場噩夢,至少可說是場不愉快的夢。命運將兩個絶對不同的靈魂,勉強結合在一起。”他們在未結合之前,感情就已有了裂痕。衹是因她“天生一顆單純而真摯的‘童心’,善於畫夢,渴於求愛,有時且不惜編造美麗的謊,來欺騙自己,安慰自己,在苦杯之中摻和若幹滴蜜汁”《蘇雪林文集》第一捲,第217頁。,她和張寶齡的感情在最初的兩年裏,纔沒有支離破敗,隨風而逝。
  公正地說,張寶齡“為人也很正派”,“做事極負責”,“對朋友也甚忠實”,“人極聰明”,有語言天分,英文、俄文俱佳。結婚時,在太平嶺下不到一個月,“竟能說一口嶺下的話”。他雖木訥,“高興起來,也能說幾句詼諧話,引人嗢噱”。《蘇雪林自傳》,第155頁。結婚初期,為了使嶽母寬心,張寶齡總是在她面前表現出與蘇雪林相敬如賓、恩愛甜蜜的樣子。不僅如此,他還時時陪嶽母聊天,這使杜浣青很是高興。蘇雪林和張寶齡都是不錯的好人,衹是因為舊的禮教被父母捆綁在一起,纔導致了他們婚姻生活的不幸。
  張寶齡此時在江南造船廠任工程師,婚假屆滿,就告別妻子和嶽母,回上海上班去了。走前,蘇雪林畫了張《秋山送別圖》給丈夫,並在畫上填詞一闕《尉遲杯》,以表達她的離情別緒。詞曰:
  臨歧路,日未出,列嶂曖朝霧,四周翠色空瀠,影落亂流無數,驪歌乍唱,望去客身已在煙浦,壓徵鞍無限詩情,紛紛紅葉如雨。
  婿鄉一月羈遲,算慰了十載相思辛苦。玲瓏豆子何須種,但勤寄魚箋雁素,縱今朝惜別傷離,也不作尋常兒女語,衹收拾一片秋光,教君珍重攜去。
  張寶齡到上海後,即買了橘子、糕點寄來,蘇雪林深感欣慰,填《臨江仙》詞一闋代母致谢。詞曰:
  伏枕正懸遊子,忽聞佳餌遙頒,婿鄉歸去喜平安,常傳青鳥信,休寄洞庭丹(蜜橘毋庸再寄)。
  三起已同禁柳,再眠還是春蠶,藥爐茶鼎伴殘年,丈人峰上石,原耐雪霜寒。轉引自石楠:《另類纔女——蘇雪林》,第106頁。
  蘇雪林留下來繼續陪伴母親。或許是母女情深,杜浣青的病情在女兒的照顧下日漸好轉。7個月後,蘇雪林在母親的勸說下,回到上海,打算安頓好後,接母親去上海就醫。
  蘇雪林未曾料到,她到上海不到半個月,母親就病故了。當她馬不停蹄地趕回太平鄉下時,時年54歲的母親已成了一座新墳。蘇雪林傷心欲絶,欲哭無淚。沒有母親,蘇雪林的心像風中的柳絮,找不到着落。很長一段時間,她滿目心思都是母親的形象和與之相關的記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