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海國聞見錄   》 昆侖(又呼昆屯)      陳倫炯 Chen Lunjiong

  昆侖者,非黃河所繞之昆侖也。七州洋之南,大小二山屹立澎湃,呼為大昆侖、小昆侖。山尤甚異,上産佳果,無人跡,神竜蟠踞。
  昔荷蘭失臺灣,邊海界禁未復,因金、廈二島平,荷蘭掠普陀,毀銅像、銅鐘。萬歷間,宮塑脫紗佛像,刀刃不能傷;駕火炮壞之,取裏所實金銀財寶。見像必剖,以取髒寶,悉收而去。至昆侖,意欲居之;竜與為患,藉火炮與竜鬥。相持有日,後荷蘭狀若顛狂,自相戲以麯腕擊背心,日益斃;揚帆而去,將至噶喇吧,船擊碎,存活者可十人。雍正丁未歲夏,噶喇吧海面立一中國婦人,群相棹舟往視;惟浮一銅鐘,共獲而歸,上鎸「普陀白華庵」,知為昔荷蘭掠沉。回浙洋艘,互相爭載,以藉神庇。公議求笤;餘戚末黃姓彥者,本船柁師,得笤載回。通港之艘,惟此舟小而舊敝,順帆不及月,抵普陀;別船堅緻,有被劫紅毛者、有失風水者。佛力如此,前惟付之劫數耳。餘少隨先君任浙,聞之白華住持剖疑者,常言小沙彌時在山被紅毛劫掠逃匿虛張情景;今恍惚將三十年,恨僧未之見也。
  康熙四十五、六年間,紅毛又圖昆侖,不敢近山居住,就海傍立埔頭;以昆侖介各洋四通之所,嗜涎不休。有中國洋艘載磚瓦往易紅毛洋貨,以其本廉而利大。夜團宿於沙洲,人寂寂稀少,後密窺知為鰐魚步岸所吞;伐木圍柵稍寧,夜聞山中語語促歸。紅毛為水土不服,斃者甚多;又為廣南番劫殺殆盡,仍虛其地。
  凡中國洋艘由昆侖者,備雞鵝毛、鱟殼等類。到昆侖洋,天時極晴霽,見黑雲一點,隨化為含煙,蜿蜓搖尾,即如江浙夏月、湖中雲竜,下篷惟恐不及;狂風立至,幸不及時而霽,俗呼「鼠尾竜風」。白雲者,其風尤甚。日遇二、三次或四、五次,間或不遇者少。故以翎毛、鱟殼焚穢氣,以觸遠揚。過昆侖則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文獻叢刊
弁言自序天下沿海形勢錄東洋記東南洋記南洋記
小西洋記大西洋記昆侖(又呼昆屯)南澳氣海國聞見錄附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