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II:與心靈對話   》 第9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2)      M·斯科特·派剋 M. Scott Peck

  由於人類的領地如此復雜和多變,所以我們的憤怒中樞隨時都在燃燒,並且經常不恰當地爆發。這種不恰當到了什麽程度呢?有時甚至是主動邀請別人進入領地,我們自己也會憤怒。
  大約二十五年前,我曾接受心理治療。當時我已對心理和精神的關係産生了很大興趣,瞭解到卡爾·榮格對這方面很有研究。我費盡周折,找到一位支持榮格心理學的臨床醫生。我跑去拜訪他,等了許久,指望他對我談些榮格主義。沒承想,他競用弗洛伊德派的方法來治療我的病例。直到後來我纔明白,這種方法確實比較適合我的癥狀。
  第一次見面寒暄以後,一連七次治療這位臨床醫學家沒說過一句話,而衹是一個勁讓我說,我對他越來越生氣了。我一小時付給他25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而他卻什麽事也不做,甚至沒有說幾句話。終於,第九次治療時,當我正在談我對某一件事的感受時,他纔開了金口。他說:"嗯,我不確定我是否會瞭解了你為什麽會有那種感覺。"我怒氣衝衝地頂撞到:"你什麽意思,你不理解為什麽我有那種感覺?"一上來他就挑戰了我的心理領地,我對他怒火中燒,即便確實是我付錢讓他做,是我請他做的事。
  作為人類,由於我們的憤怒中樞隨時都在燃燒,又經常非常不恰當地爆發,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一整套復雜的處理憤怒的方式。有時,我們必須這樣想: "我的憤怒是愚蠢而幼稚的,那是我的錯。"有時,我們不得不做出讓步:"這個人的確侵犯了我的領地,但這衹是一個意外,沒有必要為此發怒。"或者:"嗨,他是略微侵犯了我的領地,但這不是什麽大事情,不值得大動幹戈。"偶而,在考慮幾天以後,我們確信某人確實嚴重地侵犯了我們的領地。這時或許有必要去對那人說:"聽着,我已經真的對你很生氣了。"有時,馬上表現出憤怒也是必要的,當即對那個傢夥進行譴責。
  所以,當我們的憤怒中樞走火時,至少有五種不同的方式可以選擇。我們不僅需要知道有那些反應方式,還必須知道,在特定情勢下,哪種反應最恰當。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衹有少數人能夠在三、四十歲以前知道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憤怒,而許多人可能根本就學不會應對憤怒。
  責備與判斷
  當我們生氣時,當我們指責某人引得我們發火時,我們也對那個人做出了一個判斷--即他或她以某種方式冒犯了我們。
  十六歲的時候,我贏得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演講比賽,題目是"不去評判、你也將不會被評判"。據信這是耶穌說的話。我所闡述的觀點是,我們不應該對任何其他人做出評判。那次比賽讓我贏得了一罐網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1)第3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2)
第4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3)第5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4)第6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5)
第7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6)第8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1)第9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2)
第10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3)第11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4)第12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5)
第13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6)第14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7)第15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8)
第16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9)第17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10)第18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1)
第19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2)第20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3)第21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4)
第22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5)第23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6)第24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7)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