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二、李白(3)
閔澤平 Min Zeping
李白五歲就能誦“六甲”,看來不是一般的早慧。而小小年紀就對道術有着這樣高的天分,則意味着李白他對道教的興趣是與生俱來的,這也註定他要成為一個詩“仙”而不是詩“聖”,這一點甚至在李白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了。範傳正的《李公新墓碑》說,李白的母親夢見長庚星而誕了他。李陽冰說得更為活靈活現:“驚夕之夢,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李白為什麽會有這個名與字,李白為什麽會成為詩仙,就是因為出生的當日,他母親夢見了太白星。後人改編成童話故事就是這樣描述的: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麽呢?原來,她夢到了一片很美麗的星空。那麽多閃亮的星星都在衝她眨眼睛呢,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註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啓明星。它是那麽耀眼那麽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給比下去了。正當李白的媽媽擡着頭望着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裏。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於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决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
當代許多教育傢認為,一個人的成纔,主要由環境、教育與天分三個因素决定。蜀中是道教的發源地,傳說中的仙山比比皆是,這是一個神仙的世界。李白從小閱讀了大量道教的典籍,所受的教育大多與求仙訪道有所牽連。二十歲前後,李白四處訪學,從現存的詩篇中,我們會發現他到附近的紫雲山、戴天山、大匡山等地的目的就是去尋找仙人的足跡。後來到峨眉山旅遊,不是為它綺麗的風光所吸引,而是祈望如前輩葛由那樣騎着大白羊白日飛升: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絶怪安可息。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煙容如在顔,塵纍忽相失。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這麽多年來,李白四處學仙求道,究竟有沒有取得相應的成就呢?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李白告訴我們他曾經與逸人東岩子隱居在岷山的南面,巢居數年,養了數千衹奇禽異鳥,從來不到城市中去閑逛。那些鳥兒非常信任他,經常飛到李白的手中來進食,相當悠閑自得。今天很多飼養員或動物學家也能做到這一點,讓動物們把他們當作自己其中的一員。但在古人看來,這不是動物保護與飼養的問題,而是修養境界的問題。有道之士才能夠隱居在荒山岩壑之中,與禽獸同居。莊子曾有意識地將孔子描繪成這樣一個得道之士,說他告別自己的朋友親人,拋去弟子,逃到大澤之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野菜,“入獸而不亂群,入鳥而不亂行”。莊子還說,最理想的世界是什麽樣的呢?那就是禽獸成群,草木茂盛,人類與它們和諧相處,可以撫摸着禽獸共遊走,可以在鳥巢與鳥兒同棲息。
而野史中,那些能被禽獸無條件接受的隱士,大概快有資格進入神仙級別了。《南齊書·高隱逸列傳》記載,永明年間,會稽鐘山有位姓蔡的隱士,在深山中養了數十衹老鼠,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當時人們把他叫着“謫仙”。蔡隱士因為養老鼠成了“謫仙”,李白飼養了數千衹奇禽怪獸,還是沒有成為謫仙,估計那些奇禽怪獸還沒有充分認同他。李白有篇《贈黃山鬍公求白鷳序》,敘述鬍公馴養了兩衹白鷳,喚它們的名字,兩衹白鷳就跑過來到鬍公的手掌上進食。李白感嘆說,這種白鷳最有性格,“此鳥耿介,尤難蓄之。餘平生酷好,竟莫能緻。”他認為自己雖是一個資深的馴鳥人,但還是沒有辦法取得這兩衹白鷳的信任與親近。這說明他的修道之路還很漫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
|
|
一、王維(1) | 一、王維(2) | 一、王維(3) | 一、王維(4) | 一、王維(5) | 一、王維(6) | 二、李白(1) | 二、李白(2) | 二、李白(3) | 二、李白(4) | 二、李白(5) | 二、李白(6) | 二、李白(7) | 二、李白(8) | 二、李白(9) | 二、李白(10) | 二、李白(11) | 二、李白(12) | 二、李白(13) | 二、李白(14) | 二、李白(15) | 三、 杜甫(1) | 三、 杜甫(2) | 三、 杜甫(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