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文壇刀客”點評文化名人:誰紅跟誰急   》 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化阻隔(3)      韓石山 Han Danshan

  失去自傢回首往事的迷惘,回憶主體的兒子又多的是理智,加上社會環境和思想情感的暌違,使這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成為才華裹就的理念的塑像,倒也燦爛輝煌。
  最為理念的,還要數書中的那個小道具,也是書名的“活動變人形”。生活改變了人的形,人在生活中變了形,多麽深刻的哲理,作者很是得意,反復陳說,衹怕讀者理解不了。實際上,這道具是幼稚園的兒童玩具,這道理不過是個社會常識。最直白莫過於這樣的句子:
  原來人的千變萬化就是這樣發生的……唉,如果每個人都能自己給自己換一換就好了。
  文學不是史的附庸,也不應是哲理的妻妾。文學作品中的哲理,應當讓人去體味,直白地說出來便成為理念。理念使文義豁然開朗,同時也使文學的意味蕩然無存。過分的尊崇類同褻瀆。作傢褻瀆了哲理,哲理報復了作傢,道理明擺着,你是聰明的,可誰也不願意當傻瓜。
  好在他多的是才華,恣肆如蕩蕩的江河,裹挾着那麽多的理念,仍能清澈如練滔滔而去。
    四
  這個比喻並不妥帖,滔滔的該是語言,才華是動力,語言纔是負載。我們可以感覺到作傢的才華並欽佩它,結識的卻衹能是語言。語言是才華的表象?不,語言自有它的特質。
  新時期作傢,大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語言訓練。怨不得他們,十年之久的民族浩劫,貽誤了他們的青春,也荒疏了他們的學業,轉機又來得那樣突然,倉促上陣,順手抄起的衹能是大刀片子,那種類似於報章文字的並沒有多少文學意味的文學語言。衹要看看新時期之初爆響的那批作品便知。
  有識者開始探求。引渡者是瀋從文,一位幾乎被遺忘了的天才。他的成就使人豔羨,他的身世使人親近,他的學歷更增人超越的勇氣——我們至少是初中畢業。他是我們精神的燈塔,學他的取材,學他的語言,但我們忘了他是曠世的天才。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語言本該成為他的阻障,但他那絶大的才分,將這阻障衝得七零八落,如洶涌的波浪,將砂石和貝殼推上海灘,成為優美的浪衝綫,於是他創造了他那文白糅雜的文字風格,開了一代文風的先河。追尋者不然,他們是揣着一簸箕砂石和貝殼,在海灘上擺出浪衝綫的模樣,反自以為巧奪天工,青勝於藍。確也很像,文白糅雜,短句長句交相為用,甚至枯澀(一種文字的極高境界),但缺少的恰是瀋氏文風的魂魄,那內在的酣暢靈動的韻律。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前些年的一些所謂尋根派的中短篇小說,其極緻為所謂的新筆記小說。
  短篇小說應當短,短了再短,這是愚夫愚婦的淺薄,鼕烘先生的望文生義,猶如說中篇小說應當中,長篇小說應當長。文學既然是感情的宣泄和寄托,要的是酣暢與和諧,豈能削掉腳趾頭去穿鞋子?收縮的不是篇幅和語言,而是性情和人格的萎頓,或許是中國文化的惰力使然?
  王蒙不附和。他執著,操守如一,要用自己的才華重鑄一個天地。他是恣肆的,也是酣暢的,任憑才氣驅遣着感情自由地馳騁。從這點上說,他是最有現代文學意識的小說傢。
  他的作品的力,不是來自故事的麯折,情節的逼真,而是來自感情的激烈,語言的傾瀉。靠着多個詞語或短句的連綴,其常量為三至五個,造成一種又強烈又不確定的意境,楔入讀者的心扉,使你不能不接受。當這些詞語或短句內在相連而表面意義相違時,顯出了作者的恢宏和機靈,當這些詞語或短句表裏都相近時,又露出了作者的淺薄。或許是過分的熱情,過分的激憤。
  熱情和激憤,是成功一部作品必具的條件,不管是外在的還是內涵的。對於王蒙來說,因了這熱情和激憤更多的是外在的,他需要的不是張揚和鋪排,而是節制。我說的不是壓抑和刪削,違拗性情以削足適履,乃是“冷了眼看”,做成那種冰層覆蓋下的激流的洶涌。
  他似乎不太懂得感情與語言反差的藝術,衹是一味地傾瀉,熱情了還要再熱情,激憤了還要再激憤,再接再厲,步步緊逼,遂造成那種類同獺祭的同義詞語的連綴。若有點反差,比如說越是熾烈的感情越是用冷峻的語言,越是嚴肅的事件越是用不那麽嚴肅的敘述方式,反之亦然,效果當會大為不同。外國有契訶夫的《第四病室》,中國有蕭紅的《馬伯樂》,他們都經歷了這一變化。
  既談起語言,不能不說到當今文壇的一種時髦:粗鄙。國駡升了格,“他媽的”已為“狗日的”代替,男女的情事越來越往下部拓展。對此,鄙薄者有之,贊賞者也不乏其人。公有公的道理,婆有婆的駁斥,各執一端,不肯相讓。我來當個和事佬。為保護國粹,我不贊成“狗日的”,為免傷風化,我也不贊成嚮下部的拓展,但我不反對粗鄙,有人說是齷齪,那是你的感覺還得加上你的想象,文學的術語該叫做凡俗。著名文學評論傢李健吾先生在談到茅盾、瀋從文、巴金這三位大傢的成功時,曾說到凡俗在小說中的作用:
  他(指茅盾——引者)作品的力並不來自藝術的提煉,而是由於凡俗的浩瀚的接識……小說傢需要凡俗,凡俗即力。缺乏這種凡俗的質料,瀋從文先生是一位美妙的故事傢,巴金先生是一位偉大的自白者。(《李健吾文學評論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誰紅跟誰急》自序韓石山酷評王朔王朔為什麽批評金庸韓石山酷評王蒙
王蒙:是又怎麽樣“掄圓了”寫的風險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化阻隔(1)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化阻隔(2)
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化阻隔(3)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化阻隔(4)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化阻隔(5)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文化阻隔(6)
韓石山酷評劉心武劉心武的心態(1)劉心武的心態(2)韓石山酷評餘秋雨
餘秋雨散文的缺憾餘光中是桿秤嗎為餘秋雨說句公道話韓石山酷評餘傑、摩羅、孔慶東
倒着走的“魯迅”們(1)倒着走的“魯迅”們(2)韓石山酷評錢鍾書錢鍾書的“淫喻”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