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梁啓超傳記   》 時務學堂激風雲      落榜生5 La Bangsheng

  在《中外紀聞》、強學會、《時務報》的宣傳影響下,在湖南長沙周圍聚集了一批愛國維新志士。陳寶箴、熊希齡、譚嗣同、唐纔常等一批具有開放思想的官員和知識分子,掀起了維新變法的浪潮。
  陳寶箴,自1895年調任湖南巡撫以後,以開化湖南為己任,推行新政,辦新學會、不纏足會,籌辦航運,修建馬路,設立工廠,建立新學堂。陳寶箴接觸過許多西方新思想,新技術,具有一定的維新傾嚮,較為支持湖南的維新派。1895年的公車上書給他以強烈震撼,康梁的維新思想深深吸引了他。為了傳播新思想,推行新政,陳寶箴甚至用官費訂購《時務報》傳讀於各衙門中間,活躍了湖南政界的思想,使得湖南維新運動不斷高漲,呈現出一片欣欣嚮榮的新氣象。
  然而,當時的湖南守舊勢力仍然強大,陳寶箴的新政並非暢通無阻,以王先謙為代表的頑固勢力阻撓改革。為了宣傳封建禮學,王先謙上書時任湖南巡撫的陳寶箴,請求創辦時務學堂。陳寶箴並不瞭解王先謙的本意,為了培養革新人才,推動湖南變法維新,開通湖南風氣,便欣然同意。由於陳寶箴的直接幹預和維新高潮的影響,時務學堂成為中西並重的新式學堂。教授工廠企業的管理文化,而且畢業後還可以出國留洋,因此招生規則一經頒布,學生報名踴躍,一時成為湘江之畔的一道風景。
  在這樣的環境下,梁啓超來到了湖南,來到了時務學堂。到湖南之前,康有為等專門到上海和梁啓超商討辦學方針,二者産生了異解,康有為認為應采勸緩進法”,畢竟民智未開,火候過大,會遭到頑固勢力的阻擾。而梁啓超則認為中國已集病甚久,需得猛藥才能醫救,徹底改革,才能喚醒沉睡的民衆。由於康有為的見解並不堅定,因此梁啓超進湘後,激進的教學法引起了轟動。
  1897年10月,梁啓超抵達長沙,廣東“神童”、《時務報》主編來到長沙的消息轟動了湖南各界。蔡鍔、林錫圭等四十名學生聽到後欣喜若狂,湖南官員、各書院師生亦紛紛目睹梁啓超的風采。梁啓超以激進的思想,超人的智慧,優雅的風度徵服着湖南的思想言論界。第二天,時務學堂在曾忠襄祠舉行公宴熱烈歡迎梁啓超,參加公宴的有黃遵憲、江標等官員與各地方教習、紳士等社會名流。
  公宴上,熊希齡緻歡迎辭。隨後梁啓超發表演講。演講中,梁大談治學方針,強調“以湘之才,用粵之財”,來拯救中國。這些言論驚天動地,石破天驚,聽者搖頭驚訝,懷疑其可行性,更多的人報以掌聲。根據時務學堂培養人才之要求,梁提出“立志”、“養心”、“治身”、“窮理”等《學約》十章,傳授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的。梁啓超製訂的學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內容嶄新,說理深透,使學生以天下為己任,求變圖強,成為維新變法的人才。
  時務學堂重思考,重實踐,提倡自由討論,學生變得思維活躍,激進,學術氛圍濃厚。梁啓超的到來帶來了萬木草堂的教學方法,使時務學堂成為維新運動人才的搖籃。梁啓超提倡民權、平等、大同之說,發揮保國、保種、保教之義,批評君重民輕之說。大倡反滿革命思想,使一些熱血青年意氣風發,成為維新革命的堅定支持者,大批維新志士從時務學堂走嚮社會,投入到革命浪潮中。當時,梁私下摘傭明夷待訪記》、《揚州十日記》,把鬥爭矛頭直指專製,直接揭露清朝的血腥罪惡,激起人民的反抗精神。梁啓超當時風華正茂,在時務學堂這個自由的天地裏,肆意地施展自己的抱負,可謂酣暢淋漓。能夠淋漓盡致地宣傳自己的主張,傳播自己的思想,無拘無束地展示才華,這對於梁啓超這樣的人物可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幸福。此時,《湘學報》、《湘報》等開始發行,給梁啓超又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
  在解答學生的問題時,梁啓超指出強國需要限製君主權利,則需開議會,而議會之開,需廣人才、建學校,即為開民智。“強國以議會為本,議會以學校為本”。這就是中國君主立憲製的雛形。關於服飾問題,梁啓超這樣回答道:“衣服雖末事,然切於近身,故變法未有不變衣服者。” 可見當時梁啓超對改革的急切與徹底。這些使得時務學堂學生思想發生重大改變,極大推動了湖南維新運動的發展。
  當時時務學堂的教授還有譚嗣同、唐纔常,他們的教學內容一是陸王派的修養論;一是藉《公羊》、《孟子》發揮民權的政治論,給學生的觸動不校開學幾個月後,同學們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就起了劇烈的變化,他們象得了一種新信仰,不獨自己受用,而且努力地嚮外宣傳。於是整個湖南嘩動,從省城到鄉村,沒有地方不驚之為奇,整個湖南思想界天翻地覆。引起以王先謙為首的守舊派極大恐慌。守舊派指責梁啓超一幹謠言惑衆,傷風敗俗,“忤逆連篇纍牘,乃知志在謀逆。” 所教之學違背倫理,誤人子弟,不啻為百十俊秀,焚而坑之。在守舊派看來,時務學堂則成了培養邪惡勢力的陣地。
  梁啓超在湖南不僅教學於時務學堂,指導各種報社、學會工作,同時也為湖南的維新運動出謀劃策,協助陳寶箴、黃遵憲倡行新政。他認為湖南應辦之事應該在“開民智”、“開紳智”、“開官智”,如果三者能夠實現,則湖南維新大業必定能夠成功。梁啓超把湖南當作一個維新基地來建設,用來實現自己的夢想。1897年,梁啓超上書陳寶箴,勸湖南自立自保,應付他日大難到來,並在《論湖南應辦之事》一文中談論自立後應當著手開辦之事。這當然不能被陳寶箴等接受並采納,並且引起了湖南舊勢力的恐慌。
  以王先謙為首的湖南守舊派官僚隨後開始了對梁啓超等的迫害,梁啓超等景況險惡,生命受到威脅。最後時務學堂提調熊希齡不得不辭退中文分教習韓文舉、葉覺邁等人,使他們相繼離開了湖南。不久梁啓超由於大病也不得不離開這片培養維新人才的沃土。此時,西方列強蓄謀瓜分中國,為救國救民,康有為等在北京建立了保國會,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儘管梁啓超他們最終離開了時務學堂,但是時務學堂作為維新運動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它成為了中國第一所以宣傳改革、民主、民權為中心的學校,培養出一批如蔡鍔,秦力山等一批日後中國著名的改革傢。梁啓超的汗水澆灌了美麗的花朵。正像梁啓超在《戊戌政變記》中描述的那樣:
  自時務學堂、南學會等既開後,湖南民智驟開,士氣大昌,各縣州府私立學校紛紛並
  起,小學會尤勝。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其人皆在二、三十歲之間,無科第,無官銜,聲名未顯著者,而其數不可算計。自此以往,雖守書者日事遏抑,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湖南志士之志不可奪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幸福的童年漫漫科舉路修弟子禮,事南海先生
“灰姑娘”的浪漫愛情故事千百書生掀學潮——公車上書百日維新報界先驅
時務學堂激風雲逋逃日本流浪東瀛夏威夷之遊
邂逅心中的“小鹿”武裝勤王運動澳洲之遊重返報界顯雄風
引領思想啓蒙運動康梁筆戰言論界轟轟烈烈的論戰考察美式共和
預備立憲的背景預備立憲創辦政聞社國會請願運動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