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國傢地理·神秘中國係列叢書:佛國懸疑探秘   》 千佛洞中的秘密      佚名 Yi Ming

  20世紀40年代,一個身背畫夾的人來到了新疆拜城剋孜爾一帶的山𠔌中,他就是畫傢、考古學家韓樂然。當走進那些洞窟的時候,他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既為石窟殘存壁畫的精美而嘆為觀止,也為歲月造成的殘缺而扼腕不已。為了能夠輓留住歲月的腳步,彌補歷史造成的遺憾,隨後的數月,他不停地對着洞窟內的墻壁畫着,要用自己的畫筆留下這美麗的影子。當然,他十分清楚,真正的美是無法復製的,這衹是他的一個美好夢想罷了。然而,他並不知道,這同時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歷程。1947年7月30日,他所乘坐的飛機失事,他所設想的新疆考古五年計劃,建立西北博物館的夙願,最終未能實現。
  韓樂然想要嚮人們揭開的就是剋孜爾千佛洞中壁畫的秘密。其實,韓樂然並不是到這裏考察的第一人。千百年來,這裏一直是探險傢們考察的重點之一,先後有數十支探險隊來過這裏,其中為大傢所熟知的是德國探險隊。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畫傢、佛教美術傢阿爾伯特·格倫威德爾帶領“德國吐魯番考察隊”對吐魯番進行了第一次考察,從此拉開了西域探險熱的序幕。當時,龜茲故國遺址(今天新疆的庫車、拜城、新和一帶)被納入了探險者的視野,大批外國探險者來到這裏。他們有的為神秘的東方文明而來,有的為美麗的文物壁畫而來。不同的目的給他們後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在德國探險隊的四次西域探險考察中,第三次和第四次考察,主要是在原龜茲故國所轄區域內進行。龜茲的主要石窟有五處,包括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石窟、剋孜爾尕哈石窟、森木賽姆石窟和阿艾石窟。這些石窟中除了阿艾石窟外,其他都曾被外國探險隊光顧過。
  在第三次考察中,德國人首先對庫木吐拉等石窟進行了調查和挖掘。當他們準備在森木賽姆石窟進行發掘時,先期到達庫車地區的俄國人別列佐夫斯基兄弟大為惱火,認為按照雙方的協議,庫車地區屬於俄國人的勢力範圍,俄國人甚至揚言要用武力把德國人趕走。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德國考察隊成員勒柯剋委婉地進行了調解,表示願意退出。其實,這並不是德國人的示弱,因為他們意識到,俄國人既沒有辦法,也沒有技術搬走壁畫,因此便很“文雅”地離開了這裏,轉移到了有可能獲得更大收穫的剋孜爾石窟。後來的事實證明,德國人在剋孜爾確實獲得了超出他們預想的珍寶。然而,這可不是巧合,在此之前,勒柯剋早就對剋孜爾石窟作過一番周密的考察。
  那是在前往庫車的途中,勒柯剋聽隨從談到剋孜爾大型石窟群的情況,他十分感興趣,於是打算先去考察一番。當勒柯剋第一次走進洞窟時,他藉着手提燈籠發出的光亮,第一次見到了石窟畫像,他驚呆了。壁畫同歐洲的繪畫作品有相同的風格,同時又藴涵着豐富的東方神韻。勒柯剋感覺到這應該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結果。
  面對如此原始而富有特色的古代寺窟藝術,勒柯剋欣喜若狂,恨不得把所有的壁畫都割下帶走。但是正式的剋孜爾石窟考察還未開始,自己不好私自行動,勒柯剋衹好等待時機,另謀打算。這次“俄德之爭”正好成全了他。
  在剋孜爾,格倫威德爾把主要精力放在對石窟壁畫的考察與臨摹上,在他看來,“要把所有新發現的文物進行素描和繪製輪廓圖。否則,把壁畫搬走,除了意味着獵奇與盜竊之外,不會有別的什麽意義” 。可是,勒柯剋卻不這麽想,兩派之爭就這樣開始了。
  就在格倫威德爾想要為他們的此次行動打上更多的文明烙印的時候,勒柯剋與隊員巴圖司開始用他們獨創的方法進行 “考察”——用狐尾鋸切割剝取壁畫。由於格倫威德爾堅决反對,勒柯剋衹能乘他潛心臨摹壁畫的時候,與巴圖司大幹一場。
  也許真的有神秘力量存在,也許是因為偷偷摸摸而心神不定,總之,自從勒柯剋切割壁畫之後,危險便接踵而至。
  先是石窟寺突然塌方,壓傷了人;之後又遇地震,勒柯剋差點喪命。但是這些還是沒有喚醒他。直到後來又莫名其妙地被巨石砸傷,他纔開始有所顧忌。
  然而,雖然他們遭遇了地震的驚嚇、傷痛的睏擾,但與他們的收穫相比,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他們在剋孜爾得到了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寶。面對藝術寶庫,勒柯剋興奮不已,以致他在以後的著作中,對自己如何割取壁畫做了毫不掩飾的細節描繪。他驚嘆:“這裏的壁畫是我在中亞所找到的最優美的壁畫。它包括傳統的佛陀的種種形態和他所處的種種場面,而且又幾乎是純粹的古希臘特徵。”當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他也許忘記了曾經遇到的危險。因為剋孜爾壁畫實在是太美了,美得讓他忘記了經歷的危險。

    《神秘中国》创作组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觀音顯聖撥雲見日救人性命的觀音小白花“活大殿”傳奇(1)“活大殿”傳奇(2)
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佛祖衣鉢落入誰傢此袈裟非彼袈裟(1)此袈裟非彼袈裟(2)
千佛洞中的秘密壁畫背後的文明奇跡鳩摩羅什發現的“世界”雀離大寺的故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