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從中關村到中國社會:中國的新革命   》 第9節:試驗區(6)      凌志軍 Ling Zhijun

  說起來,中國的官員真是奇特,他們嘴上說的和心裏想的常常差之千裏。就在1990年夏天,北京流傳着一句話,"外資越多越反動"。有證據表明,它出自當時北京市的領導者之口,可是中關村卻在這時又接到一個新指令。這指令在8月10日試驗區會議紀要中被明確記載為:"王思紅副主任傳達了在北京市外貿工作會議上市政府下達給試驗區年內辦35個合資企業的計劃"。也是這個夏天,北京市政府一面指示屬下報紙發表那些尖銳批判民營經濟的文章,一面又派出調查小組去研究擴大試驗區的可能性。
  當地政府想盡辦法提高民間經營者的士氣,這包括許下一些諾言,也包括行動。鬍昭廣嚮他們保證,他是他們的後盾。"萬一你們遇到麻煩,"他說,"衹要走出門,直奔海澱區政府的2號樓這是試驗區辦公室所在地。,推門進來就是了。"8月的某一天,還真有人急匆匆地推門進來,嚮他報告,亞都公司總經理何魯敏被抓起來了。
  "亞都"這個名頭在90年代中期因"加濕器"而風行天下,大城市裏無人不知。但在1990年,它還是個創辦不久的小作坊,一名不聞。何魯敏的突然被捕,既與當時的政治氣候有關,也是這間公司的先天缺陷所致。亞都在1987年1月註册成立。何魯敏當時身無分文,也沒經驗。在那些創業前輩的指點下,他到安定門街道聯社藉來5萬元,把公司註册為"集體企業",挂在聯社的名下。當時"紅帽子"在中關村大行其道,何魯敏順理成章地拿來一頂戴在頭上。做完這些事情之後,他把錢還給人傢,又租了一間庫房,開始新的事業。他期望聯社是個"保護傘",不料卻給日後的危機埋下伏筆。
  何魯敏原是清華大學的一個教師,又到日本留學,歸來以後無所事事,整日遊蕩在校園內外。他之所以闖進商海,乃是因為受到一個賣茶葉蛋的老太太的強烈刺激。老人把攤子擺在學校門口,告訴他一月能掙120塊錢,叫他大為驚訝。他忽然發現自己作為大學教師的月薪和賣雞蛋的老太太相比還少一半,一氣之下辭了職。以後兩年裏,他刻意經營亞都,依靠自己的專業、敏感,和市場短缺,把臺灣的加濕器販賣到大陸,掙到第一筆錢。於是他想要開發自己的産品,這在公司內部産生分歧,一些早期的創業夥伴不能接受他的想法。他們說,衹要倒買倒賣就能大撈其錢,既省力又安全,何樂不為?公司的領導者在經營方面意見不一,乃是一種常見現象,全世界都一樣。何魯敏面對這個局面並不着急。他把公司一分為二,自己帶領一隊人馬來到中關村,註册新公司,當然還把他掙的第一筆錢--50萬元,席捲而來。
  麻煩就這樣出現了。安定門街道聯社,也即亞都的法律意義上的"上級主管",認定自己擁有公司的財産權力,何魯敏捲款而走,有貪污之嫌。他們一紙舉報書投到公安局,警察甚至沒有給何魯敏任何申辯的機會,就把他抓將進去。
  鬍昭廣知道這個消息時,何魯敏已被關進看守所。他連忙跑出去打探情由,弄明白警方的行動並非"逮捕",而叫"傳訊",還得悉看守所靠着圓明園的一堵墻,屬於中關村的轄區。他於是緊鑼密鼓地展開"營救行動"。
  "營救行動"這個詞,是何魯敏自己說的。"在中國官場,所謂'營救',其實就是'托關係'。"很多年後何魯敏這樣回憶當時情形,"中關村地面很小,誰跟誰都是粘着的。"他被關在裏面不過兩個小時,警察的電話鈴就響個不停。他是後來纔知道,那些電話都是來說情的。其中兩人的話還真發生了作用,一個是北京市科委主任鄒祖燁,另一個是鬍昭廣。當時衹有這些具有官員身份人才有足夠權威把他救出來,也衹有他們才能把這"紅帽子"的來竜去脈說明白。
  何魯敏就這麽自由了,案子不瞭瞭之。他出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前一傢亞都註銷了,就此割斷他和安定門街道聯社的關係,也摘下他的"紅帽子"。
  這個秋天,中關村顯得特別激昂,旁若無人根據政府的統計公報,從1987年到1991年底,試驗區的新技術企業已由148傢增至1343余家,增加了7?78倍,專職從業人員約4萬人,年銷售收入由7億元增長到40億元,增長了4?71倍;年工業産值由零增長到12億元;年出口創匯由300萬美元到4500萬美元,增長了14倍;年上繳稅款由2500萬元增長到1?5億元,增長了5倍。。京城風起雲涌,他們卻好像看不見似的。東歐一陣急風暴雨,也好像和他們無關。1990年11月23日,他們在人民大會堂裏召開大會,慶祝北京民辦科技實業創業十周年。這是從當年陳春先的"三人團體"開始計算的,到現在,這座城市的民營公司總數已有2184傢,包括1943傢集體的、226傢個體的、還有15傢純粹屬於私營當時政府把雇工7人以下的企業列為"個體",把雇工8人以上的企業列為"私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前言(1)第2節:前言(2)第3節:前言(3)
第4節:試驗區(1)第5節:試驗區(2)第6節:試驗區(3)
第7節:試驗區(4)第8節:試驗區(5)第9節:試驗區(6)
第10節:試驗區(7)第11節:試驗區(8)第12節:試驗區(9)
第13節:試驗區(10)第14節:試驗區(11)第15節:試驗區(12)
第16節:轉變的年代(1)第17節:轉變的年代(2)第18節:轉變的年代(3)
第19節:轉變的年代(4)第20節:轉變的年代(5)第21節:轉變的年代(6)
第22節:轉變的年代(7)第23節:轉變的年代(8)第24節:轉變的年代(9)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